<p class="ql-block">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东门一条小河边的石板路进去,便是贯通至古县城中心民权路的太阳殿路,这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散落着一幢幢古宅</span>,“翘角飞檐坡顶屋,青砖黛瓦马头墙”,是古镇颇具江南建筑风格宅院的集中处。</p> <p class="ql-block">石巷步轻。我怀着丝丝回忆漫走在静静的河边。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是从这条路走进电力系统,本世纪初我又是在这座古镇从这个职业离开。</p><p class="ql-block">本篇要写的就是当年我与古镇的交集,还有对几个主要景点的采风,用140幅精美的照片加文字,记述江南第一古镇慈城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1964年,鉴于急需培养一批华东电网发电厂和供电系统技术人材,当时水利电力部华东电业管理局在浙江宁波创办了“宁波电力技工学校”,系部属省代管。因缺校舍,经宁波市政府推荐,校址临时选在慈城镇太阳殿路上的俞宅。</p><p class="ql-block"> 1965年春,学校迁往杭州,我从此阔别家乡14年。</p><p class="ql-block"> 迁移杭州后,按照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教育方针,学校改名为“杭州半工半读电力学校”,由三年制技校转变成四年制中专,並报教育部备案。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在电厂和供电局从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劳动,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中专理论又有技工技能的人材。</p><p class="ql-block"> 从进宁波电力技工学校开始每月有助学金,在宁波时10.50元,到杭州后14元。</p><p class="ql-block"> 因此,慈城是让我得到电世界营养哺育的起始地。</p><p class="ql-block"> 从1964年到慈城那年开始,我为电力系统学习、服务一辈子,辗转于龙游、衢州、新安江、宁波,先后干过三年外线工人、二十三年浙西及宁波二个地区电网电力调度、二年用电营销系统软件开发、五年电能计量管理,七年JB供电局配电网管理等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07年,受原JB供电局的指派,置于向退休过渡过程的我,每天驾车从市区来到慈城镇工办设立的临时办公室,负责古镇建设初期供电设施有关事务的衔接,並在这年底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 所以,慈城又是我用电世界知识反哺给她的职业终止地。</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与慈城古镇的交集。</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什么时候,通往民权路方向去的小河已经填平,这条小河与古城墙外的护城河及慈湖相通,在五十八年前曾是老师、同学们生活上的洗漱用水。当时饮用水源全靠俞宅大院里的一口水井。</p> <p class="ql-block">沿着狭窄的小路和路侧的小河,来到慈城太阳殿路22号台门前,这儿便是明代嘉靖年间湖广布政使冯叔吉(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后裔所居的冯宅大门。现存冯宅建筑为清乾隆后期(1790年左右)所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俞宅原来是冯叔吉故居的一部分,后因冯氏家道中落卖给了俞家,现存的为清初建筑,列为宁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冯宅和俞宅现统称冯俞宅,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多平方米,其中俞宅面积显著大于冯宅。冯俞宅是宁波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2009年双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p> <p class="ql-block">“冯家屋,俞家谷”,在慈城流传的这个简单俚语道出了二家是当地富足的名门望族。</p> <p class="ql-block">冯俞宅台门前的水面雕塑群,生动地再现当年古镇和小河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2014年开始,为了纪念学校创建50年,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杭州聚会、宁波慈城故校寻址、出版回忆录等。</p><p class="ql-block"> 受到1966年及以后十年动乱冲击,让我们失去了专心致志静坐教室听老师讲课的权利,全国在这一时期兴起的半工半读学校仅招收一二届学生后粉粉关闭。</p><p class="ql-block"> 1968年夏天,经华东电管局批准,64届的学生(65届稍后半年)统一向各发电厂、供电局分配。<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慈城出发,由</span>杭州走向浙江省各地的“杭州半工半读电力学校”学生,凭借各届优秀校管的领导有方和教师辛勤的教书育人,学生们自强不息,绝大多数成为电力事业的优秀接班人,在各专业、工种中成为生产或管理上的骨干,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刚恢复技术职称制度时便早年破格晋升为工程师,其中有佼佼者成为杭州供电局的总工程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巨化热电厂、镇海炼化热电厂、镇海发电厂、长兴发电厂乃至后来的温州发电厂⋯⋯等等重大工程建设、运行中发挥了不可抹杀的积极作用。即使在退休后,有的同学仍被反聘,有的成为电力行业基建战线国家级质量认证中心兼职专家。</p><p class="ql-block"> 我这一辈子电力系统生涯十分平凡。有幸的是,经过在慈城和杭州母校二年的中专教材基础课程教育,语文、三角、电工计量、高压工程、材料力学、制图⋯⋯等等,尤其是由南京电力学校张洪让教授编著、毕业于南京电力学校的电641班主任高老师讲授的《电工基础》,以及毕业于华师大的赵老师的《高等数学》,为我以后自学各种专业书籍、进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方式手算与制定,打下了无一多余的基础。直至八十年代末有了计算机辅助工具做电网潮流、网损、稳定计算和日常管理,没想到我竟移情别恋,爱上了计算机这一高科技产物。通过自学经常开发一些工作上实用的管理软件,最后“不务正业”离开调度走上了不归路,调到用电管理一线参与开发宁波市第一套用电营销管理 oracle 系统软件。</p><p class="ql-block"> 师恩如海,当感恩一生,谢谢你,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感谢慈城镇政府为我们这次纪念活动开出了免票接待通知单。</p> <p class="ql-block">校友们兴致勃勃地行进在太阳殿路上,向阔别五十多年的冯俞宅走去。穿白色衬衫的是我电641班的陈班长,旁边走着同班的CDS和输变电652班的HLW(戴墨镜者)。</p> <p class="ql-block">这位兴高采烈满脸笑容的是炉641班的学生FFD。当年在俞宅上课的还有机641班,可惜他们的代表没有出现在我的镜头特写中。</p><p class="ql-block">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囊括了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的主要专业。第二年又开了二个班级的输变电专业,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走在前面的是电641班分配在原杭州供电局的LGS,后面穿浅色衬衫的是炉641班分配到原浙西供电局淳安(千岛湖)供电所,后支援镇海发电厂建设,随后支援栎社机场建设並调到宁波电业局的WYX。</p> <p class="ql-block">在原校址冯俞宅门口,我拍摄了这幅珍贵的部分师生母校故址合影。</p> <p class="ql-block">鸟语声声、绿荫掩映下的冯俞宅外景全貌(视频)。</p> <p class="ql-block">入口进去,左侧第一个门是冯宅。大门左侧山墙嵌入了“禄”字石花窗,入门楼后是一狭长天井,南侧是边厅,北侧为一个三合院。</p> <p class="ql-block">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50多年前曾经在此工作、学习、生活过的电校师生,冯宅长长天井“铺”上了红地毯,直接三合院。(注:这是从我的媒体庫中找到的去年冬天第n次去时拍摄的,就用上它了。当时正在这里举办活动,现在去不会让你有走红地毯的星运。)</p> <p class="ql-block">入门楼后的长天井</p> <p class="ql-block">冯家大宅的三合院</p> <p class="ql-block">冯家大宅的三合院</p> <p class="ql-block">冯家大宅的三合院</p> <p class="ql-block">冯家大宅的三合院</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和岑老师正在兴致十足地参观冯宅。露着灿烂笑容的美女是从原杭州供电局退休、输变电652班的YLZ,她是纪念建校五十周年活动的组织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正指向冯宅某处感兴趣的部位,与岑老师聊着古老的话题。一旁电641班的HMS也抬起头专心凝视老师所指。</p> <p class="ql-block">参观冯宅建筑。左起:输变电652班WGC、岑老师、YLZ、输变电651班YZW。</p> <p class="ql-block">笔者用相机全程记录这次难得的故地重聚。</p> <p class="ql-block">冯宅</p> <p class="ql-block">冯宅</p> <p class="ql-block">冯宅外景</p> <p class="ql-block">出了冯宅向俞宅走去。1964年时慈城镇没有自来水,师生用水紧张且不卫生,校方决定以人高马壮的炉班学生为主,在这院子外深挖水池,掘地五尺最后没有成功。</p> <p class="ql-block">俞家大宅三合院。下面是教室,楼上是大统卧室,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木质白鸽笼上下铺。当时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起床、出操、吃饭、上课、夜自修、熄灯统一号令。</p> <p class="ql-block">这是俞宅内当年上下寝室的左、右楼梯。</p> <p class="ql-block">电641班部分师生在唯我独尊的教育大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炉641和机641班部分师生在天下无双的教育大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参加这次寻访慈城母校旧址活动的全体师生在文物级别的教育大楼前合影(摄于逆光顶光环境)。</p> <p class="ql-block">母校旧址的老师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随着记忆的流逝,我找遍俞宅,这个地方恐怕就是最适合当年母校实习工场的旧址了。工场内布置了约二十套崭新结实的钳工台,对角布置了二个台虎钳,二个同学一桌,每周的课程表有钳工课好几课时。第一个作品是将铸铁毛坯,经过锯、凿、锉,研磨,加工成规定误差标准、约手机大小但厚实的长方体标准件。从手背大姆指和食指关节被鎯头敲出血开始,同学们掌握了钳工必须具备的各项基本技能,制作出内卡、外卡、錾口榔头、直角内外角尺组合、镶嵌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母校旧址食堂。学生吃饭不交钱,用当时电管局资助的十元五角吃的不知比我在家时好多少倍!食堂内摆开许多长方桌,中饭和晚饭时慈城本地饭师傅把二脸盆菜和一脸盆饭或者馒头放在桌上,一群十六、七岁的学生围着桌子,看组长把菜分到自已的碗中。当时我最喜爱的就是每周都能吃到的馒头夹红烧肉醮着肉汁咬。</p> <p class="ql-block">俞宅大院里的水井。是不是当时师生们的饮用水?因年代久远我不能确定。</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我进冯俞宅参观已经不下六、七次,发现它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其中之一就是对称性。这是从大宅院后明堂左右二端拍进去的景像,除了后面有一棵树不同,成像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对称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俞宅外景一一三马头墙</p><p class="ql-block">“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对明清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描述。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用以防火。轮廓呈阶梯状,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代表着居住者的身份尊贵层次。</p> <p class="ql-block">俞宅外景一一四马头墙</p> <p class="ql-block">冯俞宅院落所有建筑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俞宅这张照片记录了慈城古建筑等级最高的“五马头墙”,即五级阶梯状防火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俞宅内貌</p> <p class="ql-block">俞宅内貌</p> <p class="ql-block">俞宅内貌</p> <p class="ql-block">俞宅内貌</p> <p class="ql-block">俞宅内貌</p> <p class="ql-block">俞宅内貌</p> <p class="ql-block">俞宅内貌</p> <p class="ql-block">俞宅外景</p> <p class="ql-block">俞宅外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萧甬铁路上的慈城小火车站,虽然已退出营运,但仍原样保留在原址,距母校原址俞宅1.5公里。</p><p class="ql-block">1964年第一学期如果我愿意,可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周六在学校吃完晚饭后,约上一些宁波同学沿着铁路线在月光下步行20公里回家,引来不少思爹想娘外地同学的羡慕和嫉妒。</span></p><p class="ql-block">星期日晚饭后坐火车从宁波去学校,火车票仅三角钱,就是在这个火车站回到慈城。偶有坐同一次列车的同学因故全部夜自修迟到,被教导主任徐老师狠狠刮了一顿,责令每人一份检讨书才完事,治学之严谨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保黎北路到清道观去的城南东路中段护城河上拍摄的一张照片。在建路强国的国策下,如今从宁波市区经过慈城的大交通有四道七轨:高铁、轨道交通、萧甬铁路、宁慈路上以33冠名的公交车。还有已经普及的私家车⋯⋯当然还有象笔者一样跨上山地车骑行一小时另一点就可到达慈城古镇。交道便利,今非昔比。</p> <p class="ql-block">慈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建造了句章城后便开始了长达2500年的建城历史,建县的历史有2200多年,有县城的历史1200多年,地灵人杰,共出进士五百多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近代如二院院士谈家桢等五人,文化界人士周信芳等五人,商界巨子应昌期等四人,号称江南第一古县城。</span></p><p class="ql-block">古镇各景点需要购票进入的是孔庙(¥20)、古县衙(¥25)、校士馆(¥15)、清道观(¥30)、冯俞宅(¥40)、冯岳彩绘台门(¥30)。慈城路窄线长,最适宜骑自行车旅游。</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莘莘学子和尊敬的老师,如今都已经七老八十几了,满头银丝,即使是满头乌黑,恐亦发真色假。这会儿大家向孔庙走去。</p> <p class="ql-block">慈城孔庙建于北宋雍熙元年,比北京孔庙还要早三百多年,公元1048年迁移到现址。历代古建筑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在清光绪年间的原貌。</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中轴线上的棂星门和泮池。</p> <p class="ql-block">泮池三桥</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进入中轴线上的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进了大成门是中轴线上的大成殿,殿前有二棵古老的柏树。</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后的明伦堂,也在孔庙的中轴线上。</p> <p class="ql-block">孔庙竹林小径。一座圆门,一丛翠竹,充满江南精致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参观古县衙。慈城古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至今已有将近1300年的历史。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的详图重建。</p> <p class="ql-block">在仪门和大堂间的甬道上耸立着一块石碑,碑前面书“公生明”,后面书写“廉生威”。</p> <p class="ql-block">县衙的大堂叫做“亲民堂”,执政为民,好!</p> <p class="ql-block">在大堂院落边上,陈列着吏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的腊人塑像,分别表述古代各种过堂程式。</p> <p class="ql-block">县衙内柱子上有许多令人玩味的精彩对联,例如县衙大门联是:治菊潭,一柱擎天頭勢重;愛酈民,十年踏地腳根牢。</p><p class="ql-block">这对贊侯祠前柱子的对联写的是:不求當官稱能吏,願共斯民做好人。我想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古县衙是对执政为民者的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鉴壁。为官清廉者自律、自查的一面镜子。</p> <p class="ql-block">衙门内宅,是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据景点介绍,明清二代知县必须在500里外异地做官,不许携家眷,也不许探亲,只有每年腊月二十至次年正月二十封印,给一个月的探亲假。内宅设客房可招待上级莅临指导和同窗同科好友留宿。</p> <p class="ql-block">县衙的内宅书房</p> <p class="ql-block">县衙内宅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县衙的内宅餐厅</p> <p class="ql-block">电641班LGS陪护着岑老师和师母以及张老师游县衙內宅花园。</p> <p class="ql-block">到慈湖畔休息</p> <p class="ql-block">这次参加慈城访母校旧址活动的只有岑老师和张老师,其他健在的老师毕竟都年岁大了。祝老师们健康长寿!右一是省电力公司退休的输变电652班WJM,是纪念建校五十周年活动的组织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参加活动的女同学也只有二位,她们是电641班的GGY和输变电652班的YLZ同学。</p><p class="ql-block">由于发电厂、电力系统生产特点,在岗女职工较少,64届只招了机班和电班各2位女同学,65届输变电651、输变电652班各招了6名女生,全校只有16名女生,是嫩绿丛中珍稀的小红花。</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和电班14位同学在慈湖畔留影</p> <p class="ql-block">输变电652班同学在慈湖畔留影</p> <p class="ql-block">电641班ZGD是慈城镇本地人,曾是慈城供电所所长,他家便成了2015年在慈城聚会的集中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ZGD不幸于2022年4月7日因心梗抢救无效逝世,这是2015年我为他在慈湖公园牌坊前拍的照片,哀乎,竟成了遗照。天国不需要天天打胰岛素,愿他在天堂长久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岑老师、岑师母、张老师(左1)在ZGD家的庭院休息。庭院的风格与古镇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校友相会在ZGD家</p> <p class="ql-block">慈城油饡子与同城的慈城年糕一样有名,有名的还有慈城油条。在慈城读书时,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我们就会跑到民权路或解放路上,买2分钱一只的烧饼裹上3分钱一根的油条当点心,这油条又长又胖,酥酥的,香香的,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ZGD为每位校友准备了一大袋慈城油饡子,机641的LXT已急不可待地让大家共享。</p> <p class="ql-block">来自新安江的电641DJM同学是乐天派,这会儿与老同学半世纪不见如隔三百年。</p> <p class="ql-block">电641的WGD更是豪放有名,这种场合他没有更多的语言,一个劲的与来自绍兴的输变电652YLZ(浅色衬衣)等校友紧紧握手。</p> <p class="ql-block">欢聚一堂。右边是JLL、ZLN(机641,立者)、GGY夫妇;左边从前向后是ZGD、WGD、ZJH、CDS,另六人均是电641班。</p> <p class="ql-block">晚上的师生聚餐订在慈城古镇雅致的环鑫庄园,电班部分同学在庄园合影。站在女同学身后的是原绍兴电力局退休的ZWY。</p> <p class="ql-block">没有不散的筵席。老师、同学在五十年前创办对自己一生影响巨大的校园故土握手言别。</p><p class="ql-block">由于储存在硬盘中的原照被我的熊外孙水漫键盘造成苹果报废暂不能取出,一些同学帮我发回了当初从我邮箱取走的部分照片,但还是丢失了许多珍贵的原始资料,在此一并致以歉意和感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笔者2022年4月30日、5月3日对慈城古镇其它主要景点的骑游摄录。图片顺序按路线和景点相邻原则排列。</p> <p class="ql-block">位于太湖路/尚志路丁字路口的贞节坊。这座贞节牌坊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侍读冯有经,向朝庭上疏其母的贞节,受到朝廷旌表而建。受旌表的是明嘉靖年间甲子举人冯瓒的妻子刘氏。牌坊的最上面刻有“贞节”二字,第二层是双龙吐珠的石刻,中额刻字因为年代久远,看不清楚,下额是双狮舞球和丹阳朝凤,石刻的雕工都非常精美。这是一座宁波地区年代最久的牌坊。</p><p class="ql-block">封建王朝为妇女设贞节牌坊,看上去是种表彰,其实是给妇女套上守寡不能再嫁的枷锁。不过慈城古镇的这座贞节坊却有点特别,因为明朝并未绝对禁止寡妇再嫁,刘氏守节是为了追求夫家荣誉,为了子女得到朝庭和宗族的生活补助,是她自愿的行为,这座贞节牌坊,是一种大爱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尚志路上的冯岳彩绘台门,距贞节坊以东50米距离。这是明嘉靖年间南京刑部尚书冯岳故居,为万历帝所赐建,台门所有梁、柱、枋、额、斗拱上都有粉彩的“孔雀牡丹”、“鹤”、“荷花叶”图案,部分斗柱上还有龙、凤、麒麟、灵芝、如意等透雕木刻。但该建筑因历经风雨四百多年,建筑主体构件上的彩绘都已经黯然退色,十分严重,目前还没有更好的保护办法和措施。</p> <p class="ql-block">冯岳彩绘台门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p> <p class="ql-block">从冯岳彩绘台门出来再往东不到50米,便是“三娘井”景点。</p><p class="ql-block">慈城慈母的典型是明代的冯岳母亲。冯岳官至刑部尚书,因一身清正廉洁,年老返乡,皇帝敕封立 “完节坊”和彩绘台门。据说,冯岳年幼时母亲早亡,年幼的冯岳就由三娘 (其父的小妾)抚养成人,三娘对冯岳的慈爱胜似亲娘,有部传统戏剧 《三娘教子》据说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现在冯岳彩绘台门旁留存的这口井就是明代的三娘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慈城校士馆,是古人科举考试的场所,又称考棚。现在的校士馆是按照清光绪《慈溪县志》的详图重建的。我不想中举做官又怕考试,仅在门口拍了张照片,未入考棚便匆匆往回向太湖路慈湖边骑去。</p> <p class="ql-block">骑行约150米,见到太湖路上左侧有座“聚宽书院”,从地图上标志看也是个景点,进去看原来是个高档会所,提供吃住服务而且价格不菲,最高档次会务餐¥168/位,会所餐¥800/位,文化餐¥2000/位;茶室¥98~¥128/位,或¥500/3位;民宿¥600/间起步,最高¥2280/间!</p><p class="ql-block">一个在古镇再也普通不过的“书院”尚如此高价,想一想吧,同学们!我们在文物保护单位俞家大宅读书,吃、住、上课、玩乐一学期,该付“俞家”多少银子?</p> <p class="ql-block">沿着慈湖南岸往西走,到了“太平军击毙华尔”处。</p><p class="ql-block">华尔是清政府为围剿太平军而雇用的“洋枪队”领导人,加入了中国籍,讨了个中国老婆。1862年9月,华尔在进攻浙江省宁波府的慈溪县时被太平军击毙。</p> <p class="ql-block">秀丽慈湖</p> <p class="ql-block">慈湖“水上坟”景点,有这么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古时慈溪县住着一户姓孟的做官人家。老孟公为官清正,妻子孟婆温柔贤淑,儿子孟继庭是“三房一丁”。作为家里的独苗,孟公视若珍宝,请来先生教书,望儿成才。但儿子终日贪玩,一事无成,气得教书先生辞职回乡。孟公要儿子出门买油,他却偏偏买回来醋;要他去打黄酒,他却取了一瓢慈湖水来充当白酒,永远和孟公对着干。</p><p class="ql-block">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身边说:爹只剩最后一个心愿,就是死后把我葬在慈湖中。其实老孟公是想葬于山上,但儿子一直喜欢和自己对着干,所以故意说希望葬在水中。谁知父亲临终遗嘱让儿子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悔不当初,决定这次听父亲的话,把孟公葬于慈湖水中。</p><p class="ql-block">这就叫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p> <p class="ql-block">照片农地中的这口古井是为纪念汉代孝子董黯而留存至今的董孝子井。</p><p class="ql-block">董黯是西汉人,家住慈湖北岸的谈妙涧,母子相依为命。一日,董母病重,对儿子说:“想喝娘家的大隐溪水。”董黯一听,立即去数十公里外的大隐挑水救母。董母喝了大隐溪水病情好转。</p><p class="ql-block">有一天董黯在田间锄草,忽见地下冒出清水,味道甘甜,犹如大隐溪水,他就掘地为井。乡人听说此事纷纷称赞是董黯的孝感动了天地,便将此井取名为“董孝子井”。</p> <p class="ql-block">古县衙西侧有城隍庙,庙内戏台藻顶极为华丽。</p><p class="ql-block">城隍庙旁边是慈城年糕馆,不仅用实物和图片展示了慈城年糕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尝尝上过央视节目的慈城年糕。</p> <p class="ql-block">民主路上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花脸》、《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漩涡里》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p><p class="ql-block">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他以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冯骥才题祖居博物馆“怀先堂”</p> <p class="ql-block">祖居书房</p> <p class="ql-block">冯骥才说:乡愁是什么?是祖居里的一口古井。</p> <p class="ql-block">冯骥才又说:乡愁是什么?是家乡菜园里的一捧热土。</p> <p class="ql-block">民主路上沿街距冯骥才祖居博物馆不远处有一座被钢架结构框护的石坊一一恩荣坊。</p><p class="ql-block">该坊建于清乾隆41年(公元1776年),向氏后裔恒升 承旨为其祖 向腾蛟 立。</p><p class="ql-block">向腾蛟字文赤,顺治18年武进士,历经守备,升江苏泰州游击将军,历官三十年余年,年迈告老还乡,乾隆帝表彰其功绩封为尧骑将军,下旨建坊。</p> <p class="ql-block">“浙东书画传习所”院內一景一一莲池</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民主路南行至路口,右转弯往西进入民生路,在永明路丁字路口有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一世恩坊,这是我2021年1月8日路过时偶然发现,当时它处于蛛网般的电话线、网络线的重重包围中,我好不容易选了个角度拍下了下面这张照片。最近去时,有关部门已经作了清理。</p><p class="ql-block">世恩坊是宁波市唯一的一处三开间明代牌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系监察御史高懋,为进士周翔、周文进、周镐所立。</p><p class="ql-block">世恩坊采取高浮雕、透雕手法,技法娴熟,做工精细,立体感强。分别雕了丹凤朝阳、双狮舞球、双龙戏珠、凤凰牡丹、白鹤云彩、麒麟等。在慈城现存表坊中,世恩坊的雕刻最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从世恩坊折回一直东骑进入东镇桥街。在慈城东门骢马河风情街附近,有一个不太起眼的碉楼,我第一次骑车经过这里,一不注意就溜了过去。这个圆形碉堡似的建筑便是冯氏节孝坊。 </p> <p class="ql-block">碉楼正中间石坊上下横梁的立体缕空雕刻非常精美,而且保护完好;额坊上南北面刻字完全一样,刻有 “皇清 旌表节孝 勤赠儒林郞应日朋 元配 勒封冯氏 安人 之坊”,东侧落款为“雍正岁次辛亥”,西侧落款:“孟秋月吉旦立”。</p><p class="ql-block">寥寥的几行字记录了冯氏先人守节的功绩和辛酸。</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舖就的骢马河国风文化生活风情街。喜欢消费的可以在街上尝到古城特色美食,我骑着马儿匆匆漂过,进入大东门的古城墙。</p><p class="ql-block">扫码、验证、测体温、登记⋯⋯特殊时期每到一个景点免不了要走这些机械化的程序。在这里我进入城楼参观了“慈城古县城历史文化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重建完工开放的慈城古县城大东门。</p><p class="ql-block">慈城历史上曾经有一圈长达4公里的城墙,它的存在一直延续了将近400年。大东门曾为慈城七个城门之一,原有瓮城和水门各一座,是慈城重要交通节点和水路枢纽。重建项目恢复了大东门城墙、城门、瓮城、水门以及护城河河道、河岸、埠头,并进行周边景观改造,再现千年古县城的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离开东门古城墙,最后的一个旅游目标是清道观。</p><p class="ql-block">这棵枯死的柏树见证了清道观悠久的历史。1964年在慈城读书时,父亲陪我上山参观过一次,留在我记忆中的清道观已是风烛残年,不算大的的道观只有一尊没有脑袋的泥塑立在那里。在我的老师、同学写的回忆录中,也不忘提上一句:“说起慈城,山上还有一座破庙。”</p> <p class="ql-block">穿过古柏树干旁边,远远看见放生池和“山门”。道观沉浸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p><p class="ql-block">清道观在慈城东门外的龙山上,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后废。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道士叶景虚重建,在道观右侧建东岳行宫,观名为“列仙游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道士王智静将邻近“至道”“崇寿”两宫并入,改称“清道观”。建国后,清道观保存完整。文革中被拆除,山体也被采石炸断,风水上为龙脉被伤。</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清道观已不复存在,现在的清道观于2004年至2007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雷祖殿,供奉着道教信奉的雷神,神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神执掌天地生杀威权,为弘扬正气之神,受社会普遍敬畏。为求风调雨顺,民间以农历六月廿四雷神诞辰日祭祀。</p> <p class="ql-block">清道观老君台,竖立着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王武后封为太上老君、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的老子铜像。</p> <p class="ql-block">东岳殿,供奉主神东岳大帝,有金童玉女侍服左右。东岳大帝<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主掌人间生死贵贱。</span>五岳之神均为帝君形象,东岳泰山居五岳之首,故东岳大帝其位极尊。</p> <p class="ql-block">关圣殿,供奉关圣帝君、周仓、关平。关圣帝君又称“关公”、“伏魔大帝”、“荡魔真神”等。原为三国蜀将关羽,道教奉为护法天神,又被称为“武财神”。</p> <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清道观还有东岳退居殿、玉皇殿、三清殿、十王殿、戏台、山门、仪门等建筑,各大殿供奉的神像均为优质桧木精雕而成,代表了古建筑恢复重建的最高水准,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气势恢弘,磅礴大气。</p> <p class="ql-block">飞檐翘角,轻盈欲飞。</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用来儲藏道教经典,信徒转一圈等于诵念一遍经书。也可用来作八卦谶算。</p> <p class="ql-block">神山秘境</p> <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p> <p class="ql-block">难忘你,江南第一古镇一一慈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