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祠

翔宇

<p class="ql-block">  苦瓜流浪记(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公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耒&nbsp;〔宋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斯人不可见,千古怀清风。</p><p class="ql-block"> 犹想鸾凤姿,翛然山水中。</p><p class="ql-block"> 空祠遗像俨,过者为肃恭。</p><p class="ql-block"> 同时富贵人,泯灭知何穷。</p><p class="ql-block"> 公昔得所遇,慨然屡输忠。</p><p class="ql-block"> 一伤巧舌刀,泯默类瘖聋。</p><p class="ql-block"> 出处竟无祸,卷舒讵知踪。</p><p class="ql-block"> 被获空叹麟,不制方为龙。</p> <p class="ql-block">  全国目前仅存两座,一座白公祠,坐落于重庆市忠县白公街道。另一座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p> <p class="ql-block">  公元780年至818年的38年间,唐王朝先后将3位宰相和大诗人白居易贬到忠州为官。780年(唐建中元年),宰相刘晏被贬为忠州刺史;795年(唐贞元十一年),宰相陆贽被贬为忠州别驾;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宰相李吉甫被贬为忠州刺史。公元818年(唐元和十三年),“江州司马”白居易被明升暗贬,溯江而上就任忠州刺史,820年奉诏回京,官拜司门员外郎。在忠州短短两年,白居易以兼济之心造福一方,留下了许多亲民爱民的故事和百余首传诵至今的忠州诗词。</p> <p class="ql-block">  忠州人也感念和爱戴这位“公仆”式的父母官,将诗人与刘晏、陆贽、李吉甫并称为四贤,在宋代修建了“四贤阁”。明崇祯年间,忠州知州马易从倡议专门为白居易建祠祭祀,并期望“后之君子,从而恢拓之,与巴山蜀水共长也”,“州人无不乐从”。清道光十年,又扩建了忠州白公祠。</p> <p class="ql-block">  忠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2300年,是巴文化、盐文化和忠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被称为地下活24史的“中坝文化遗址”和著名的“哨棚嘴文化遗址”。这里出土的数十万件珍贵文物,完整呈现了忠县历史5000年不断代的奇迹。“以首代城”的巴国将军巴蔓子、“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的巴郡太守严颜、唯一以女性身份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明朝女将军秦良玉,都是忠县忠文化的代表人物。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巴蔓子、严颜二位将军,以意怀忠信为名,赐名忠州,下辖5县。忠县由此成为我国唯一以“忠”为名的州县。</p> <p class="ql-block">  白公祠现占地24亩,祠内辟有白居易生平展室,历史文物陈列馆、雕塑馆、香山茶座、巴台月池、廊亭小径等参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  忠县是名副其实的“汉阙之乡”。在全国发现的32座汉阙中,忠县独占5座。1994年,考古学家在忠县乌杨镇将军村发现大量汉墓群,后经4次大规模发掘,共发现汉墓200余座。其中从严氏墓葬群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汉代乌杨阙,已移至重庆三峡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其他几座汉阙,目前仍珍藏在白公祠中,成为游客抚今追昔的又一个文化平台。</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呤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时迀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附近),唐太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1月20日)生于河南新郑。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丿卒于洛阳香山。</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等。有“诗魔”、“诗王”之称。</p> <p class="ql-block">  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公元818年(唐元和十三年),"江州司马”白居易被明升暗贬,溯江而上就任忠州刺史,820年奉诏回京,官拜司门员外郎。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772年1月20日出生于河南新郑官僚家中,那时李白已离世十年,王维辞世十一年,杜甫故去两年。祖父和父亲皆为官吏,饱读诗书,属社会中产阶级。仅6月的白居易卧在奶妈怀里,虽不能言,但能识“之”、“无”等字,其母惊为天人。</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自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自幼白居易母亲便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她要求严格,态度和蔼可亲。白居易回忆母亲:“及别驾府君即世,诸子尚幼未京师学;夫人亲执诗书,昼夜教导,循循善诱,未尝以一呵一杖加之。十余年间,诸子皆以文学仕进,官至清近,实夫人慈训所致也 。”</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幼年聪敏过人,五六岁开始学诗。10岁时,因战乱移居江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白居易到京城长安,写了《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十四年(公元798年)冬中拔萃科,任秘书省校书郎。</p> <p class="ql-block">  在16岁时即得到当时雄踞文坛的才子顾况的垂青,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他的诗篇篇切中时弊,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困苦和愿望,因而得到广泛流传,唐宪宗对他的诗大为赞赏,破格提拔他为诛官一一左拾遗。</p> <p class="ql-block">  唐人张固在《幽闲鼓吹》一书中记载 :白居易16岁时初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作拜谒顾况。顾况看了白居易的名字,调侃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长安米价正贵,居住不容易,你还叫白居易。对白居易十分不屑,但等他看到白居易的诗时,不禁连连赞叹!</p><p class="ql-block">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p><p class="ql-block">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p><p class="ql-block">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p><p class="ql-block">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p><p class="ql-block"> 立马改口:“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p><p class="ql-block"> 从那开始,白居易的盛名就传开了。</p> <p class="ql-block">  在他25岁时白居易父亲去世。因为官清正,死后由于钱不足将其尸体运回河南老家安葬。白居易回家,一边守孝,一边复习功课。</p><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认识邻居农家女儿湘灵,这是他的初恋,而且是一生最珍贵的恋爱。因门第不对,他们无法结婚。两人曾构筑美好的未来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林,树枝连理生 。”</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曾写《花下自劝酒》:</p><p class="ql-block"> 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p><p class="ql-block"> 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p><p class="ql-block"> 这段感情是他一生的痛,长恨歌里的恨实为他与湘灵之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耿介正直,不畏生死地上表诛言,终于得罪了朝廷大臣,遭到上层统治集团的排挤,他尽心尽力想当一个好臣子,热爱针砭时弊。白居易抨击看着不满的官员,说他们违规的器物、偷偷娶小老婆、太监统兵……</p><p class="ql-block"> 他与权贵的积怨越积越深,在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当街遇刺身亡,白居易再次上表缉凶,却被认为是越职言事。但这个白居易还是继续写意见、写报告。权贵的不满终于爆发,要将白居易排挤出京。</p> <p class="ql-block">  意外从天而降,白居易母亲因看花坠井去世,而白居易却写过《赏花》、《新井》二诗,乃是大逆不道。</p><p class="ql-block"> 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白居易在守制期间还写赏花和有关井的诗,这是大大的不孝!这一招可说是无耻至极,因为在万恶的旧社会,不孝的罪名是相当严重的,不孝就可能不忠。</p> <p class="ql-block">  贬嫡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为国家能为人民做贡献,经过此事后他已凉了心,从那以后虽然有关怀人民的心,但做的行动却没了当年的风范,独善其身。这次打击很沉重,白居易一下子就刻骨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悲苦。</p> <p class="ql-block">  他在去江州的路上遇见了《琵琶行》里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名句,这正是他被排挤时的内心写照。他再难清醒自持,从此开始了浪迹风月的后半生。白日纵歌放马,晚上夜夜笙歌,做官再不求治国平天下,面对世人再无半分悲悯。白居易就此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改调忠州刺史。</p> <p class="ql-block">  公元818年春,白居易从江西九江启程溯长江而上,穿三峡到达忠州,发现这个江边小城连条能跑马车的平路都没有。从繁华的京城一步一步流落到如此荒蛮之地,46岁的白居易几近绝望。当晚写就的《初到忠州赠李六》怨叹:“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刺史可乘用五马朱轮的专车,但忠州尽是崎岖陡峭的石磴路,只能“虚受朱轮五马恩”了。诗人不能如愿逃离这偏僻闭塞之地,只能通过《招客夜饮》麻醉自己:“惟有绿樽红烛下,暂时不似在忠州。”</p> <p class="ql-block">  史书记载,白居易任忠州刺史“忠国事,劳民事,劝农生产、鼓励农桑,身先躬行、省事宽刑、怜老爱子,开山修路、植树种花、与民同苦乐”。据传有一次,白居易看见一位老翁在大冬天穿着草鞋行路,便把自己的一双棉鞋送给了他。一次在忠州城内巡视时,诗人看到一个小伙子愁容满面,询问得知因为双亲去世得早,他没有来得及学会祖传的烤饼手艺,生意日渐萧条。诗人亲手将京城烤饼的技艺传授给他,于是有了当地名小吃“香山蜜饼”。就任刺史后,忠州连续两年大丰收,白居易在衙前宴请府吏和州民,兴高采烈地欣赏“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他还去书院视察、授课,与当地文人雅士探讨和习作民间诗歌。政务之余,诗人致力植树种花美化环境,使州城东山坡变得“……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遂不去,好鸟亦栖来”。白居易也由此成为忠州最早的“绿色市长”。</p> <p class="ql-block">  接到赦还京师的诏命时,白居易已深深迷上了这里。他与花告别,与竹告别,与忠州的一草一木告别,惭愧自己为忠州做得太少并殷殷寄望接任者:“二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别种东坡花树》)“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别桥上竹》)还京途中,他写下多篇回忆忠州的诗,“时时大开口,自笑忆忠州”,称赞忠州“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春”。白居易在忠州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却先后写了104首咏叹忠州的诗词,即使置身喧嚣繁华的京师,也是“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西省对花忆忠州》)。忠州,从此成为白居易毕生的牵绊。</p>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  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时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p><p class="ql-block">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p> <p class="ql-block">  自大和三年(829),至会昌六年(846)。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p> <p class="ql-block">  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p><p class="ql-block">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p><p class="ql-block">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仅诗就有3600多首。其诗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秦中吟》10首和《新乐府》50首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与元九书》中,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其在文学上的一些主张,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和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畅游白公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王白公任刺史,身先躬行劳民事。</p><p class="ql-block"> 开山劈岭修大道,植树种花富百姓。</p><p class="ql-block"> 同甘共苦促农桑,同心同德抓生产。</p><p class="ql-block"> 忠州人民多爱戴,建祠塑像供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苦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四月初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