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思绪万千,泪湿双目。</p> <p class="ql-block"> 公元二〇一三年六月七日,农历四月二十九日丑时,在父亲不声不响地离开我们七年之后,我最最亲爱的老母亲又在人们的酣睡中悄然而逝。</p><p class="ql-block"> 无声无息!</p><p class="ql-block"> 享年九十春秋。</p><p class="ql-block"> 知道这一天终究要来,但还是来的骤不及防。</p><p class="ql-block"> 周三上班,临走时,病中的母亲虽有些不舍,但还是像往常一样,坚持送我到家门口,挥挥手说:去吧,好好工作,我没事!</p><p class="ql-block"> 不曾想,这竟定格成我们母女的最后诀别。</p><p class="ql-block"> 周四夜里一时左右,电话铃骤响,母亲送医院抢救。</p><p class="ql-block"> 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机械地做着回家的准备。坐在车里,与侄儿志国一路无言。我不敢打听,不敢问,我怕。</p><p class="ql-block"> 那个电话还是来了,直接回家。</p><p class="ql-block"> 希望彻底破灭。</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叫做痛,叫做悲的东西,从周身向我的心口袭来,再从我的喉咙、两腮、双手使劲的往外宣泄,刺痛着每一根神经。身体就像一个掏空了的飘忽不定的躯壳。</p><p class="ql-block"> 泪,在我的指缝间压抑不住往外涌。</p> <p class="ql-block"> 失去父亲,我们庆幸有母亲在。有母亲在,就有根、就有故乡、就有一个大的家;有母亲在,就有奔头、就有归宿、就有牵挂;有母亲在,儿女的心里始终存有一份温馨,那个地方,你尽可撒娇、尽可撒气,尽可倾诉;有母亲在,你奔波的再累再苦,只要推开那扇门,你的身心会沐浴在一片爱的阳光里。</p><p class="ql-block"> 有母亲在,你会把一份爱、一份责任,都倾注在自己从事的每一份工作中,面对母亲,你会时不时地自省、自警、自励,努力着使自己更优秀。</p><p class="ql-block">老母在堂,幸福和痛苦始终有人与你共享。</p><p class="ql-block"> “去吧,放心!”多少次母亲倚门倚闾,挥手告别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的眼前,模糊了我的视线。</p><p class="ql-block"> 母亲熟睡了一般,宁静,安详!喊一声母亲,叫一声亲娘!才恍觉,娘与女儿已天各一方,瞬间,伤痛的心碎了一地。</p> <p class="ql-block"> 母亲赵艳棠,马家沟人氏。外祖父待人忠厚,立志经商,以德生财,解放前曾任稷山县财政局长,商会会长,人尊称七爷。日本侵华,逼其出任日伪县长,外祖父很有民族气节,坚辞不从,日寇气急败坏,为此专门攻打马家沟。抗战初期,县长陈捷弟(中共稷山县地下党委书记)因此将县政府迁住马家沟。外祖父协助办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身大家望族,耳濡目染。她爱国爱家,温和善良,俭朴谦让。既明事理,又勤劳贤惠,集东方女性美德于一身。她的大贤大德在父辈、子女及乡亲邻里的口碑中传颂。</p> <p class="ql-block"> 母亲十六岁嫁到裴家。父亲兄弟五人,三个妹妹。作为长嫂,母亲对于祖父祖母,全力侍奉,极尽孝心;对于兄弟姊妹、侄女外甥关怀备至,厚爱有加;孙儿、孙女,外孙、外孙女,更是视为心肝宝贝,念念不忘,挂记在心。邻里乡亲,也是问寒问暖,有求必应。爷爷去世早,奶奶年事已高,四叔、五叔上学时的吃穿用度,全靠母亲供养;甚而至于结婚时聘礼用的粗布,母亲宁肯一家人合盖一床被子,也毫不犹豫从自己的箱底搬出。父亲在世时,对此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一个好人,所有认识的人对母亲的评价都会不约而同。</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直生活在父亲高大的背影里。父亲投身革命,从教半生,在外工作极难顾及家庭,母亲用她瘦弱的身躯,孝敬公婆、和睦妯娌、纺线织布、耕种收割,艰难度日,为父亲为儿女为这个家默默无闻的操劳着奉献着。</p><p class="ql-block"> 母亲纤尘不染,酷爱整洁。每天早上,对着镜子总要把自己拾掇的干干净净,一根头发丝也要捡掉。一块手帕装在身上,洗的发白。睡觉前,衣裤叠得棱角分明,放在枕头边。无论住居何处,那个家物品始终放置有序,收拾的窗明几净。</p><p class="ql-block"> 母亲善待每一个人。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只要跨进家门,她都要张罗着做饭倒水,把平日里积攒的好吃的一盘一盘端出来,让客人享用。她得的是帕金森氏病,颤抖的双手陪伴了几十年,到最后吃饭都是要人喂。但她总是念叨这个,牵挂那个,怕这个吃不饱,那个喝不着。你睡在身边侍奉她,她却一会给你揉揉肩背,一会给你拽拽被角。逢年过节,她要给一大帮小辈准备压岁钱;孩子们上学,她更要随份子;她总嫌自己攒的钱太少,不能如愿。儿孙们戏称“活雷锋”。因为母亲,一大家子几十口人,老老少少,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八九十岁的人,母亲思想活跃,头脑清楚,一点也不落伍。她关注海峡两岸,知道钓鱼岛争端,地震了发生火灾了,她还经常替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担忧,并积极捐款捐物。母亲只参加过识字班学习,但却心窍聪颖,识了不少字。时不时还看看报纸,对着电视能读出字幕,让我们惊讶非常。</p><p class="ql-block"> 母亲还喜欢唱歌。劝导孩子们要多读书时就唱:“不识字的女人活人真真难,有钱不识票子,拿上叫人看,几千年的睁眼瞎糊涂又可怜!”高兴时又为儿孙唱唱自由恋爱歌:“风吹柳来柳吹风,郎爱姐来姐爱郎,手拉手儿去登记,自由结婚喜洋洋”。她唱着,孩子们用录像机、手机照着录着,欢呼雀跃,煞是开心!</p><p class="ql-block"> 母亲用九十年的人生岁月践行着、诠释着:孝、爱、真、善几个字真正内涵</p> <p class="ql-block"> 我是家里的小女儿,母亲对我疼爱有加。在临汾上大学,母亲觉得遥不可及,以泪洗面。一块月饼,一颗蟠桃,母亲都要装在罐子里等着我回来,哪怕是烂了倒了。父亲笑称:以后让国家把大学办到咱家门口。工作之后与父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更长,儿子超、越的童年,是在父母亲悉心照料中度过的。母亲年事已高,唠叨最多的是两个儿子的婚事,她怕自己等不到。花费心思更多的是为孩子们到底该准备些什么礼物。没有等到两个孩子成婚,是她老人家一大憾事,也成了我们全家的一个心结。</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早年是多灾多难的。土改文革因为家庭出身及不断接受组织调查的的父亲,备受煎熬;生活的重担又使她落了一身的疾病。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总是病魔缠身。村子里的几任保健医生待母亲非常好,不仅仅是医患关系,还因为母亲的善良和为人,他们在不同时期向多病的母亲承诺:保障您老能活到六十岁。父亲去世后,母亲便是我们最大的安慰,我们姐弟四人把对父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在老母身上,使其颐养天年。善良的、勤劳的、多病多难而又儿孙绕膝,福寿双全的母亲,能够有今天,是她老人家的厚德,也是我们做儿女的福份。</p> <p class="ql-block"> 体谅家人,想见亲人。</p><p class="ql-block"> 山里小麦已经收割入库,端午节孩子们都有个假日赶回家。</p><p class="ql-block"> 即使告别,母亲她老人家也给我们选择了一个相聚的时间,思念的日子。 </p><p class="ql-block"> 爱人怜物终一生,怆然离世,伤痛岂止一家受</p><p class="ql-block"> 素食布衣到九秩,怡然登天,美德理应百里扬</p><p class="ql-block"> 母亲,我的亲娘,我的娘亲!在您远去也已整整七个年头的每一个日子里,女儿想您!在梦里、在心里、在点点滴滴的时光里。今天,让女儿把对您的思念,化作一丝五月的凉风去轻抚您的脸颊;让女儿思娘的泪珠,化作夏日的细雨,和天空一起哭泣!</p><p class="ql-block"> 想您,母亲!我欣慰地告诉您,在您离去的第二年五月,您疼爱的外孙超儿越儿先后两天完婚。2016年3月,越儿喜得一双胞胎女儿。同年9月,超儿又喜添一男孩。如今您们的小女儿也亦是儿孙绕膝,安享天伦。放心吧,母亲!有父亲的陪伴,愿天堂里的您,从此不再害怕,不再孤寂。</p><p class="ql-block"> 想您,我的母亲!我的亲娘!我的——娘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女儿 海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