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挖嘣”这话,不是地道的川北苍溪人,还真听不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老家苍溪,从我记事起,就有“挖嘣”一说。那时,我的农民父老,有的自称“修理地球”,有的自嘲叫“挖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真正明白“挖嘣”,还是今年回老家翻地时体悟到的。在翻地时,用锄头将翻起的大土旮瘩砸碎,当锄头和土旮瘩碰撞时,就发出“磞”的闷声,因此得名;再就是麦子、油菜打场时,当用链架拍打时,也发出有节律的“嘣!嘣!……”的声音。因此“挖嘣”又泛指种地和农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挖嘣”是个累活。由于川北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尤以我老家近邻剑门关,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古言。因而那些年,老家除大田地是人耕牛犁外,其它翻山越岭的小块田地、犁不到的边角地,全靠用锄头翻种,翻地也成为一年两季、春播秋种最累的活。记得小时候,老人们在教育孩子常说:现在不好好念书,长大就只有“挖嘣”!谁家娃儿学习差点,别人会在背后嚼舌头,“那娃就是‘挖嘣’的命哟”,因而“挖嘣”又多带贬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挖嘣”同时也是个技术活。“东风吹绿草,布谷劝春耕”。什么土质适合种啥作物,什么节气种哪种作物,什么作物施哪种化肥,什么病虫害用哪种农药……,每个环节都需要经验积累、技术支撑。特别是近些年,家乡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户户通了硬化路,田野布满机耕道,旋耕机、收割机、打米磨面等机械早已进入平常农户家,“牧童牛背吹短笛”的原始农耕景象,被“铁牛轰鸣马达响”取而代之。因此,现在的“挖嘣”,不仅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而且对劳动者的学识要求也更迫切了,可谓今非惜比!</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以食为天。“挖嘣”是最大的民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分工如何精细,科技如何进步,人总是要吃饭的,要吃饭就永远也少不了“挖嘣”。这么多年,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粮食安全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是随着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挖嘣”将大有可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军三十年,对“挖嘣”多有陌生,但时常体会“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咀嚼“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不失为牢记初心,永不亡本的自我教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