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直回

小林

<p class="ql-block">  直回姓王,祖籍仙居县朱溪镇梅岙村,乃余初中同学。高中暂别三年,又殊途同归,一起就读于台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朱溪中学共事十四年。别后虽联系不多,却一直关注他,知其笔耕不辍,与有荣焉。早想整理关于他的片段,耳闻目睹也好,道听途说也罢,均信手撷取,以缀成文。同学才高八斗,余则木讷愚钝,唯恐词不达意。不当乃至谬误之处,只当同学提前海涵了。</p> <p class="ql-block"> 一、莘莘学子</p><p class="ql-block"> 他是大山的孩子,农民的后代,巍巍群山铸就了他的骨骼,质朴勤奋渗透了他的血液。上初中时他就显示了异常的天赋,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当同学们被英文字母折磨得死去活来时,他敢和英语老师在讲台上进行单词接龙比赛,而且略占上风。难以理解,消瘦的身躯,小小的脑袋,竟然能容纳这么多知识!读高中时,他确立了最初的人生理想:当一名记者。确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真实需要反映,灵魂中有太多的渴望需要表达。他看中了“无冕之王”这顶帽子,想成为社会道义的担当者,赤子情怀的实践者。同学林某和他志趣相投,似乎还先行一步:一篇大作于某日见诸报端。为了庆祝这天大的喜事,林同学不顾三九严寒,硬是钻入校园的水池洗了个冷水澡,几欲冻僵。他忙抱棉被拥覆此君,携其曝日于光明山,分享了寒冬中炽热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高考填报志愿,他破釜沉舟,全部选择了新闻专业。迫于家境贫寒,只在最后,痛苦地勾选了一个“服从分配”。高考后,他蜗居于偏僻的山村,满怀信心地等待着录取通知书。上天并没有眷顾痴心者,他高考失利,经历了第一次重大的挫折。心灰意冷中,他踏入了台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台州师专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一位失意者。他博览群书,神游古今。瀚海墨香,广博的书籍滋养着他的灵魂。冥冥之中,他似乎依然在追求着记者梦,故潜心积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似乎在等待一个机会,期望破茧成蝶。校征文比赛中,他的小说《龙脉断了》拔得头筹,在台师全校文艺青年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校运动会上,他背个售票包,拿着笔和本本四处转悠,采访记录。广播时不时播报他写的豆腐块文字。他真的成为一名记者了——无证的记者。“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如果他真的是一名记者,我相信他为了事业,必将殚精竭虑,慷慨以赴。</p><p class="ql-block"> 那年狂热的春夏之交,他的才情泛滥成灾,猝然迷失于一场风暴。暑假开始,同学们都回家了,他则被请到公安局喝茶,一周方得脱。次年毕业,他回到生养他的梅岙村,成为一名中学老师。生活似乎回到了原点,十三年的求学经历,把他从牛背上拽到了讲台上,他放下黑黑的柴刀,拿起了雪白的粉笔。</p> <p class="ql-block"> 二、辛勤园丁</p><p class="ql-block"> 他始终保持着农民的质朴。纵有千般委屈,决不误人子弟。他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他对工作的热情与痴迷,已经难以被常人理解,近乎疯狂了:</p><p class="ql-block"> 学生写作文,他也写作文,而且马上读给学生听。</p><p class="ql-block"> 学生写的作文有500字,他写的批语有800字。</p><p class="ql-block"> 他可以废寝忘食,连续工作,而且从来不说累。</p><p class="ql-block"> 他不但教语文,还让全班练习气功,以培养专注力。</p><p class="ql-block"> 他带的班级,成绩永远是最好的,纪律永远是最严明的……</p><p class="ql-block"> 质朴有时候也被善待:他饥肠辘辘地回到宿舍,桌上可能放了一只饭盒,里面有香喷喷的米饭,肥肥的猪肉;角落的那一堆衣服,忽然被谁洗过了,晾晒在寝室檐下的竹杆上;立夏到了,办公桌上多了一些颜色不一的蛋……据说,照顾他的往往是学生,也有家长。到底是谁,根本无从知道,也无须知道——王老师根本无法回报。</p><p class="ql-block">  其间还有一段感情的小插曲,为平淡单调的生活贡献了一抹色彩。一个姑娘竟然喜欢上他了!他激动不已,自以为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打算相伴一生。炎炎暑假,耐不住相思之苦,他骑行数百公里,去宁波看望心上的打工妹。在繁华的城市里,他明显土得掉渣,他的出现吓坏了那个姑娘。滂沱的雨浇灭了心头的燥热,书生的自尊给予他疗愈自我的力量,他毅然返回了老家,行走在连绵的群山之间,与孤峰白云相看两不厌。看开,放下,释然,坦然,获得心灵宁静。</p><p class="ql-block">  校长姓陈,是他初中的老师,目睹他的勤奋,提携他当上了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提交了优秀的提案。他钟爱山水,足迹遍及全县。山的厚重,水的灵动,给予他智慧的启迪,寄情山水的他,才是一个了无牵挂的赤子。几十年来,同事们有的改行,有的调动,有的考录进城,独有他,坚守那一隅山水,薪火相传,成为乡村教育那支燃烧的红烛。</p> <p class="ql-block"> 三、网络达人</p><p class="ql-block"> 电脑普及后,他痴迷于网络创作,驰骋在无边空间,才情得以完美演绎。他一跃成为人民网的写手,成为强国论坛的主力。他给自己起了个网名“三叶青”。三叶青,葡萄科植物,全草性味苦而平,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这个笔名,应该是他人生价值取向的一个隐喻。他写作,不像一些人那样只是赚个吆喝,而是当成事业,以生命相托。那时网络上妖魔化毛泽东甚嚣尘上,他激于义愤挺身而出,写了大量歌颂毛泽东的帖文。他歌颂英雄,为广大农村、普通民众大声疾呼,常常和一大批人吵得不可开交。公众知情权、公民道德、弱势群体、民生、法制成为他的高频词。对丑恶无情鞭挞,对真善美泣血讴歌,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泪流满面。他的冷峻、热烈统统表现在文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准确地概括了他的特点,印证了他的风骨。那段时间,他网络创作达数十万字,其中许多贴文成为精华,数十篇被推荐人民网首页。在人民网八周年征文比赛中,他荣获一等奖,并被评为强国论坛十大网友之一。</p><p class="ql-block">  他开通了公众号,名为“直回微言”。在台州晚报开设专栏,点评社会热点。诗歌《祖国,我想对你说》获台州市献礼建党八十周年征文比赛一等奖;诗歌《一滴水走过仙居》获美丽家乡水征文县一等奖;《大道至简,大简至美》获市网络征文一等奖;连续六年获台报集团优秀通讯员;六首歌词收入省刊《花港》之“浙江百家”专栏;两首歌词发表国家级核心刊物《歌曲》,均获台州市文艺精品奖。评论《新时代网络呼唤高品质供给》发表于钱江潮评,被《东海风》等多家媒体转载,表明他政治上已经完全成熟。他荣幸地入围“台州市十佳好网民”评选名单,是教师中唯一的一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典论》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有时候我猜测,是不是他当记者的愿望,在网络世界里间接实现了呢?他的潜意识里也許真是這么想的吧。</p><p class="ql-block"> 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并且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的卫生事件。这既是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又是不同社会制度与文化价值观的较量。西方国家的双标、虚伪、恶毒暴露无遗,事实再一次擦亮了他曾经被蒙蔽的双眼,他从当年的愤青,涅槃为炽热的爱国者。他借助网络空间奔走呼告,现身说法,努力喊醒那些还在昏睡中的香蕉人、跪舔族,主张增强民族的钙质,并对祖国的前途抱有坚定的自信。此生无悔入华夏,应该是他内心的真实流露。</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拿起报纸,读着他的生花妙笔,看着那张一笔勾勒的精瘦的肖像画,不禁哑然失笑。画的旁边还有他的亲笔签名“王直回”,连笔而一气呵成。“直”是他的精神底色,正直、直率,勇往直前,体现在他的待人接物中,更体现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回”是转变,是峰回路转,是涅槃重生,是飞跃和升华,昭示着他的人生轨迹。或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之王,主宰自己的命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