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镇海楼,它位于屏山公园内,处在福州市中心城区北面的屏山之巅。今年五一节,因疫情无法出远门,只能在附近走走,于是夫妻二人一起去了镇海楼。 虽然我们几十年都住在屏山附近,但这还是第一次登拜镇海楼。进入屏山公园主入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4.8米、长16米的照壁(也称萧墙)。这块照壁墙体正面有八个大字“绍越开闽 镇海通津”,这几个字集自福州籍名人林则徐的字。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很好,蓝天白云,微风和煦。屏山公园的景色也很美,有池塘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弯曲山道,奇花异木,大小十余处景点,当然最著名的就是镇海楼了。</p> 从入园处登镇海楼,先是走坡型山道,一路绿荫环绕,路边有椅可憇,后入和中道,转石阶登山,大约再步行十余分钟就可到达镇海楼了。今年五一节人不太多,而且屏山公园没有太多的商业喧嚣,很多孩子们在这里写生作画,给人带来一份宁静、优雅的心境。 四见亭应有“见山、见水、见云、见楼”之意。 镇海楼位于福州屏山之巅,传与黄鹤楼、岳阳楼、烟雨楼等并称为中国九大名楼,并与广州越秀山镇海楼、杭州吴山镇海楼同称为中国东南沿海三大镇海楼。福州镇海楼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为巩固海防而兴建的,原是作为古时各城门楼的样楼,后更名为镇海楼,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楼,为城正北的标志,并作为海船昏夜入城的标志,当时到福州的海外船只,航行至鼓山之外,都可以远远望见镇海楼,因此从建成之日起,它便成为进出闽江口航船的重要标识。<div><br></div> 未拆除之前的旧镇海楼 福州镇海楼历经六百余年沧桑,十三次建十三次毁。民国时期,曾先后作为孙中山纪念馆和林森纪念馆。新中国成立后,屏山曾一度为福州军区一些机关的大院,福州军区炮兵的通讯部门曾设在镇海楼上,后为防止敌机将镇海楼作为轰炸的参照物,1970年将破旧不堪的镇海楼拆除。 重建的镇海楼 <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龙王”台风在福建肆虐,福州遇强降水造成山洪暴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福州市区8平方公里受淹,全省30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0余亿元,给福州人民留下挥之不去的伤痛。灾后,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提议,镇海楼应作为福州重要历史文物古迹予以重建。重建工程项目于2006年11月18日开工,经过三年的努力,2008年4月28日竣工,巍峨壮观的屏山镇海楼终于在200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据说镇海楼重建完工后,民间组织曾邀请了不少高僧前来祈福,保佑福州城平安无恙,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说来也巧,自从重建镇海楼之后,每到台风季节,很多原本路径是正面登陆福州的台风,最后都是绕道而行,福州总是有惊无险,安然无恙,于是便有了台风被镇海楼“镇”住的说法,并在福州百姓中广为流传。因台风多年不强扰福州,夏季酷热难捱,2021年中,网传有人上书福州市政府,强烈要求拆除镇海楼,以还福州夏日台风清凉,也一时在民间传为笑谈。</p> <p class="ql-block">威武傲立,雄镇一方</p> <p class="ql-block">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屏峰,挡住天灾人祸,庇佑榕城太平</p> 镇海楼前广场左侧的“七星缸” 如今入夜后的镇海楼,灯光耀眼夺目,仍是福州中心城区的地标建筑。 福州市城区平均海拔只有十几二十米,屏山海拔达到62米,加上镇海楼建筑31.3米,因此登上镇海楼,就可以凭山控海,俯瞰全城,福州风光尽收眼底。有诗楹云:“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不时海气通。”“春到屏山满地榕铺千倾碧,烟龙海屿上楼人踏一梯云。” 很多来到镇海楼的游人,可能都没有注意到,镇海楼正面的“镇海楼”和后面的“厚德载物”两个牌匾是谁写的?我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它出自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欧阳中石先生(1928年—2020年)的手笔。据称,中石先生在北京高校书法家中可与启功先生齐名,难怪“镇海楼”三个大字如此雄浑苍劲,威武傲气。 <p class="ql-block">在镇海楼负一层,有个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展示馆,主要展现了福州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城市变迁,记载了福州历史上的名人事迹。</p> <p class="ql-block">福州旧城风貌</p> <p class="ql-block">福州三大才女</p> <p class="ql-block">我们意外地在展示馆中看到了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福州籍烈士名录,其中有两位是我妻家族先辈,即陈可钧、陈与燊,他们是我妻子的太叔公和叔公。</p> <p class="ql-block">陈可钧和陈与燊为同宗叔侄关系。他们一起就读于革命先贤黄展云、林白水创办的辛亥革命志士的摇篮--福州蒙学堂,参加了秘密组织“励志社”,接受革命思想,传阅反清书籍,是“励志社”中的核心成员,人称“十汉团”。后叔侄同赴日本留学,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到国内后,参加了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双双英勇就义,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福州十杰”。</p> <p class="ql-block">位于福州文儒坊的辛亥革命志士摇篮——蒙学堂</p> <p class="ql-block"> 陈可钧烈士(太叔公)</p><p class="ql-block">史载:陈可钧,1888年生。1911年4月12日来到香港,会集同志,23日夜至广州。27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参加攻打督署,入搜两广总督张鸣歧不得,乃复冲出,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部激战,力尽被捕。审讯时,痛斥清廷官吏:“尔等利禄熏心,岂以富贵可久恃耶?吾辈必有继起,而终成吾志者!”4月28日从容就义。</p> <p class="ql-block"> 陈与燊烈士(叔公)</p><p class="ql-block">史载:陈与燊(又名愈心),1888年生。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偕友人入广州,下午五时半攻署,直入觅张鸣岐不得,愤甚,疾冲而出,飞弹中左眼,身又被创,㖣而复起,忍痛死战,力尽被执。越数日就义,临刑不跪,容色恬然,年仅23岁,未婚。后爷爷陈与年将二子陈人荘过继给陈与燊为嗣。</p> <p class="ql-block">曾听家里老人说起,当年陈可钧、陈与燊也都留有与林觉民烈士类似的遗书(绝命书),但由于史乱,遗书被毁,现家族中老人均已过世,有的亲人游离海外,叹陈氏家族的多位先辈当年曾与黄展云、萨镇冰等著名人士在晚清、民国时期或联为姻亲,或并肩共事,书香世家,满门忠烈,经历曲折,故事感人,家族后代也多为革命者,都为中国民主革命和解放、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却因种种原因,未得广为宣传,鲜为人知,诚为遗憾。今后如有能力,将尽力收集整理史料,以志铭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登镇海楼之最大感受,故留图文记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