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影—御宸上院封控抗疫回眸

君缕阳光

<p class="ql-block"> 身影</p><p class="ql-block"> —御宸上院封控抗疫回眸</p><p class="ql-block"> 杨泰山</p><p class="ql-block"> 十四天的封控就要结束了。 </p><p class="ql-block"> 那些特殊难忘的日子,载入了记忆的相册;那些平凡感人的往事,汇入到生命的长河;昨日熟悉的身影,在脑海中一一闪过……</p><p class="ql-block"> 四月二十四日,是御宸上院不会忘记的一天。这本是个普通的周日,艳阳高照,一片祥和。中午接到社区紧急通知:因北院突现疫情,立即封控1号楼,管控2、3号楼。大局当前,封管控就是一场战役,接下来的每一天,小区内外上下命运一体,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并肩作战。</p><p class="ql-block">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白们”的身影,拉封控线,扎铁皮围栏,搭建核酸检测棚,设昼夜值班点,逐户安装门磁监控,消杀公共区域。接下来是他们日复一日的核酸采样、逐轮检测、送医送药 、问询登记、排查隐患。他们专业敬业、忠于职守,一丝不苟。厚厚的防护服下,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知道他们为了谁!他们是冲在一线的战士、是最美的逆行天使、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有他们在,病毒难以藏身、无法肆虐,保小区一方净土,保社会一片宁安。他们是我们心中平凡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在封控管控的特殊时刻,军休所丛芳所长带领全体工作人员靠前站位,昼夜坚守,以临战姿态为社区军休干部保驾护航。小区物业也摇身变成了“业余大白”,他们穿着并不规范的防护服,毅然加入到大白的行列。在总经理带领下尽快进入封控一线,认真承担起特殊时期的门卫保安、疫区巡防、清运垃圾、分捡快递、消杀通道、送货上门、捡修设备、维护园林。他们平日赢弱生疏的身影,此刻变得那么高大、亲切,他们身上闪烁着劳动者最可敬可爱的光芒!在“业余大白”中,有一位军休十七所的“特派员”。小区突发封控,许多住户惶恐未定,他主动请缨,深入有确诊病例的1号楼1单元,并24小时值守在线。小伙子平日里就能吃苦、肯奉献,这次身兼重负更有担当。封控区工作人员有限,他要一专多能、一肩多挑,把物业承担的“最后一百米”缩短到零距离。他及时掌握用户信息,密切关注老弱病残,随时随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准确把上级要求、组织关怀快捷落实到每一住户。连日来,他吃方便面,住地下室,夜以继日,不畏风险,斗志昂扬,不知疲倦。每天“征衣”在身、药箱在肩,协助做核酸,分快递,倒垃圾,送医药,消杀电梯、代遛小狗。工作热心细致,服务及时周到。几次逐户运送慰问品,他从早到晚,马不停蹄,连续作战,直到累倒瘫软。军休干部都像心疼儿子一样安慰和赞扬他!称他不愧是“军休所的优秀代表”、“温暖人心的形象代言”。他让1号楼全体住户,牢牢记住了这个亲切的名字—凌飞!</p><p class="ql-block"> 御宸上院是以军休干部为主体的规模社区,在和平和谐的岁月里,大多数军休干部早已习惯了悠闲自得、岁月静好。但抗疫战斗一打响,这些穿了一辈子戎装的职业军人率领着家属子女,迅速就位,整装待发,服从大局,听从指挥,不计得失,从我做起。军休所各党支部认真落实政府、社区防控要求,雷厉风行,不打折扣。 第五支部王峰书记,年过花甲,精神矍铄。接到封控抗疫的通知,身在管控区的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对接社区、助力军休所、协调物业、排忧解难,哪里有情况、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他履职尽责的身影。在封控抗疫这场“大考”面前,他迎难而上、率先垂范,再现了当年“全军优秀青年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的依昔风采。军休干部都亲切地称他“我们的好书记”、“敬佩的好班长!”</p><p class="ql-block"> 在封控抗疫领军人物里,有一个名字不能不提、无法忘记,他就是五支部副书记、1号楼微信群主柏焕玉。他调侃自喻“关中老农”,一头银发,长者风范,侠肝义胆,古道热肠。在这次突发危机中,身陷封控区的他,伫立潮头,只争朝夕,象忙碌的蜜蜂,争分夺秒;象辛勤的园丁,笔耕不辍;时刻用网络信息勾联各户、凝聚人心、友情互助、提振士气。危难时刻,从他身上大家看到了“老党员挺身而出 、名记者焕发青春”的鲜活形象!他坚持每日撰写《御宸抗疫暖心录》,篇篇真实生动,情怀满满,深深感动激励着大家保持抗疫斗争必胜信心!他也成为御宸抗疫名副其实的“网红群主”、“军休干部最佳代言”!</p><p class="ql-block"> 封控抗疫不是风清云淡,也不总是居守静安,人们总难忘记那个战友离别出行的悲壮夜晚。四月二十八日,封控第四天。区防疫办紧急通知:“1号楼1单元17户举家迁往隔离酒店。”防控升级,疫情有变。防疫要求既是大局,也是考验;既是命令,也是奉献;尽管来得突然与无奈,尽管有诸多不解与不便,广大军休干部及家属都能相互安慰、自我排遣,没有太多抱怨犹豫,第一时间统一思想,动员准备,评估风险。当天夜晚,所有家庭轻装简从、举家出户、依序列队,准时蹬车。月夜里,楼上邻居战友,临窗挥泪惜别;路灯下,车中男女老少,毅然悲壮出征。这一刻让我们看到了昔日军人戎马生涯的本色、军休干部大局为重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在封控难耐的日子里,小区地下乒乓球室也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整齐的球台默默伫立,从第三天开始一个身影出现,每天准时擦拭球台、刷洗地胶。他要利用这段难得的封控时日,有计划地将六张球台地面陈年污渍,一块块刷蹭干净,待到解封之时,给俱乐部球友们一个小小惊喜!空旷寂静的地下乒乓球室,孤独的志愿者,孑然一身,花白的头发,微驼的腰背,俯下身子一起一伏,他那高大的身躯蹲下去容易站起来却难,由于膝盖有伤,蹲久了干脆坐在地上。静淌的时光,卷曲的身姿,一干就是半天;他就像一颗“旋转的陀螺”,一会儿翩翩起舞,一会儿骤然歇摆……偶尔经过的球友,见到此情此景,无不为之动容。他就是被俱乐部球友们一致称赞的“老金”、“金教授”、“金会长”。至今大部分朝夕相处的球友尚不知他的大名。</p><p class="ql-block"> 在封控抗议的一线,一直活跃着一支自发的“战地摄影记者”队伍,他们是军休干部王守忠、张伟民、王峰、宫岩、巩殿武、刘春山等……同在封控管控区,相机、镜头、三脚架是他们的武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是他们的阵地。迎第一轮朝阳,送最后一抹晚霞,他们象职守的哨兵、象披坚执锐的战士,时刻把镜头对准上岗工作的防疫人员、喜怒哀乐的军休干部、安危冷暖的家家户户,抓拍、跟拍、蹲拍,筛选、制作、发送,与时间赛跑,与使命相伴。军休干部宫岩,身在3号楼管控区,为了拍摄1号楼封控防疫人员的工作纪实,数日蹲守在窗前,用长焦镜头时刻捕捉抗疫一线的珍贵瞬间,及时生动讲述着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业内摄友们赞许他为“一号窗口的狙击手”!他们这群花甲古稀“战地记者”,个个上足发条、人人“拼命三郎”,用眼睛更用心灵记录讴歌着抗疫期间的人性之善、社会之暖、祖国之强!他们在定格美好的同时,也美好的定格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在这段特殊难忘的日子里,还有众多看不见、数不清的身影。他们是助人为乐的邻居,深明大义的战友,顾全大局的党员,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慷慨捐赠的无名氏,宅心仁厚的好居民……他们每天都在演绎着孤寂中的友善,失落中的乐观,困难中的无畏,危机中的勇敢……这些身影汇成群星,在夜空中熠熠闪亮,永远镶嵌在我们记忆的苍穹!</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7日(北京御宸上院)</p>

封控

军休

抗疫

御宸

干部

身影

他们

球友

上院

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