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发起。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p><p class="ql-block"> 公元801年,50岁唐代诗人孟郊在溧阳任江南溧阳尉时,创作的一首颂歌母爱的五言诗——《游子吟》。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p> <p class="ql-block"> (欧楷:《游子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游子吟》孟郊- 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span></p><p class="ql-block">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p><p class="ql-block">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 class="ql-block">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p><p class="ql-block"> 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p><p class="ql-block"> <b>对所有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2022年母亲节将至,以欧体楷书恭敬写下《游子吟》,以感恩母亲之爱与伟大;也以此做为母亲节的礼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