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泰顺拍摄了 17座桥<div>【国保级文物保护12座】1北涧桥、2溪东桥、3霞光桥、4池源旧桥、5南阳桥、6刘宅桥、7永庆桥、8毓文桥、9仙居桥、10文重桥{重修}、11文兴桥{重修}、12薛宅桥{重修}、<br>【省保级文物保护1座】13霞庄桥<br>【新桥4座】14北峰桥、15同乐桥、16池源桥、17双福桥<br><div>泰顺县境内保存有30余座唐、宋、明、清四代的古廊桥。<br>泰顺廊桥建造工艺独特,桥梁造型精巧。 类型有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木廊桥等。木拱廊桥有较典型的地域特殊性及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泰顺廊桥为研究木拱廊桥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br>2006年5月25日,泰顺廊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div> ▲1、泰顺廊桥文化园 ▲2、 ▼一,北涧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位于泰顺泗溪镇两溪交汇处,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现在是在泰顺“廊桥风情园”中。<br>建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距今374年。因跨北溪之上故名。6次重修,容颜不改。<br>泰顺泗溪的“北涧桥”和“溪东桥”被称为姐妹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是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顶别撑压,搭接而成。<br>北涧桥是宫殿式重檐,结构精巧,造型古朴,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然而北涧桥的美不仅美在桥本身的轻灵飘逸或是拥有虹桥的独特结构,更美在桥周围的环境。两条溪水在桥边汇合,溪水清澈见底,水面上还有一条用石梁搭起来的小石桥,接以矴步。沿着溪岸,一条小路将人引向桥头和村子,两株大樟树立于桥头,且都有上千年的树龄了。大树的虬根牢牢抓住桥基周围的石土,使得北涧桥历经数百年的风霜而无大碍。桥头的一条石板小街曾经是整个村子的中心。一边是廊桥,一边是民居。廊桥山花的飞檐与民宅的屋檐犬牙相错在小街之上,自然形成了风雨街道。<br>此桥现在还是沟通两岸的交通要道。<br></div> ▲3、优美的北涧桥 ▲4、通向北涧桥的矴步,为桥周围又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5、桥前的矴步 ▲6、桥头的古树与水中的鱼儿 ▲7、拾级而上,桥头也是村口,有“廊桥茶馆” ▲8、桥头的装饰 ▲9、千年古樟树掩映中的北涧桥 ▲10、千年古樟树、古廊桥、溪水、游鱼,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树下的人儿该是在谈情说爱吧,我站在碇步桥上拍下了这幅画面。当我走近他们,发现他们竟然在吵架,女的拿个网兜想抓鱼,男的大概是个管理员不准她抓。这个事情颠覆了我的想象,蛮搞笑的。 ▲11、桥上的架构,左边是佛龛,可以放佛像。右边是桥窗,透光,看风景。 ▲12、桥边的廊檐外 ▲13、远山近树 ▲14、桥边的村口 ▲15、这座桥是所有我们拍摄的桥中周边环境最优美的,非常有诗情画意。政府还在桥边的小屋里做了一个“情爱廊桥”的摄影,阅读的茶室。环境布置很文艺,很有情趣。管理员女士大方开朗,高兴地为我们做拍摄麻豆。 ▲16、 ▲17、夕阳照进小楼 ▲18、满墙的摄影作品 ▼二,溪东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位于浙江温州泰顺的泗溪镇白粉墙村,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年重建,道光七年修建。至今约450年。<br>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离水面约9.5米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br>此桥无桥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颇为罕见。东溪早时因水道多阻,当地人林正绪提倡首建造蜈蚣桥(即泗溪东桥)。<br>溪东桥与北涧桥并称“姐妹桥”又称“师徒桥”。两桥相隔百余米,据说后者为师傅所建,前者为徒弟主事,两者造型相似,同样是红色桥身,桥中部也有宫殿式重檐,如出同一娘胎的姐妹,故而喻之。因为此桥外型美观,当地人号称为“最美的廊桥。<br></div> ▲19、此桥感觉非常漂亮,屋檐呈流线型,两角非常自然地往上伸展,有展翅欲飞的情状。用广角镜也只是勉强全部囊括。 ▲20、 ▲21、桥北有临水殿,是泰顺最大的供奉道教人物陈十四娘娘的古代神宫,始建于明万历年代,但现在殿内空空。百姓还是把此桥奉若神灵,我们在拍摄时好几个乡亲来给我们讲桥的神奇异事,比如有学生骑车过桥摔到,自行车摔的散架了,人却毫发无损等故事。 ▲22、 ▲23、桥內结构,左边透风观景,右边佛龛敬佛。 ▲24、溪东桥之夜 ▲25、溪东桥之晨 ▲26、桥后有一弯矴步,水流潺潺又给廊桥增添了几分空灵之气。 ▲27、 ▼三,霞光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位于横坑乡华洋村,东桂线的路边上。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咸丰二年(1852年)重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至今150多年。</div><div>桥屋长17.26米,跨径13.30米,桥面宽4.42米,桥屋高4.25米,拱卷高7.30米,七间,二重檐。</div><div>霞光桥系石拱木廊桥,平整的石头砌成的桥拱呈半月形。均衡、匀称,优美的线条倒映在清波之上。虚实结合,互相衬映。石拱之上,架起廊屋七间。廊屋外附木板挡风,上设屋檐蔽雨。屋檐为重檐式,屋脊平缓有序,转折处弯曲有度。翼角稍稍伸出后,微微起翘,远看给屋顶增添了些许动感,近观有飞扬之势。整个屋顶给人以亲切、柔和、轻盈、秀逸的美感。<br></div> ▲28、 霞光桥在清雍正、咸丰年间都有修建。但最终均“不戒于火”。“三都下洋桥者(即霞光桥),浙闽来往之通津也”,桥毁则无法通往,当地家族族长召集众人商议,“议者不利于木,思易以石,计费倍之。”造石拱桥。虽然造价要增加许多,但“木不如石之安且久也”。就是因为霞光桥以前都是用木材建造,所以多次毁于火。为求耐久,几位首事四处奔走化缘,最终“砌以石,而仍屋之”,将霞光桥改造成石拱木廊桥。 ▲29、桥头 ▲30、这座桥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霞光桥一头连公路一头连古驿道,看上去有很古老的韵味。桥的里面一头连接着山崖边的古道,少有人行走,路边野草长得很高。草木萋萋,更衬托了古廊桥的年代感。<div><br></div> ▲31、栏板中间有搁着香炉。<div>桥内设神龛,神像难以分辨。根据文字内容,所祀应该为南极长生大帝,为元始天王九子。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道教神祗,四御之一。</div> ▲32、桥的背面 ▲33、桥周围的环境 ▼四,池源旧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位于横坑乡池源村,系木平廊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二年(1852)被洪水冲毁,咸丰七年(1857)年重建。桥长21米,宽4.3米,跨泾9.5米。<br>池源桥就在公路边上,设计简朴,无装饰,两侧桥身各有望窗,周边环境杂乱。<br></div> ▲34、廊屋全封闭,设望窗。“开窗”是泰顺廊桥普遍采用的做法。人行其中,视线穿过透空的廊屋,窗框将桥外的风光分割成若干部分,窗外的山光、水色、云烟、竹影,使真实的风景产生图画一样的效果而更具观赏价值。这种开窗的做法与古代园林的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望窗犹在,风景不再。 ▲35、 ▲36、 ▲37、乡亲们在车行约十分钟远的地方,集资建造了一座新“池源桥”也叫“怀贤桥”高大气魄。但是,一见到这座旧桥我就被它吸引了,朴素无华,甚至有破旧感,但是挡不住它所散发出来的悠悠古韵。特别是那几扇菱形的窗口,更显别致雅气。相比之下新桥尽管气派,但缺少历史的厚度,老桥破旧却沉淀了厚厚年代感。 ▼五,南阳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 南阳桥,又称玉岩桥,位于泗溪镇玉岩村,伸臂梁木平廊桥,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桥长41.7米,宽4.6米。南阳桥的构造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这种双向伸臂木梁桥始于简支木梁桥的一种构造形式,可以增加木梁的承托作用,同时还可使木柱在纵向有一定的稳定性。浙江很多山区的木桥都采用这种构造。<br></div> ▲38、南阳桥的交通功能已经被旁边东桂县道上的石桥完全替代。<div>我就是站在县道的石桥上拍摄南阳桥的。</div> ▲39、 ▲40、南阳桥桥墩为青石砌筑,桥墩前端为三角锥形的分水尖,坚实稳重,可减轻洪水对桥墩的冲击。 ▲41、南阳桥横跨东溪,一头连着密实的民居,一头连着空旷的田野。 ▼六,刘宅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从三魁镇汽车站往南,顺旧58省道出镇外一点的三魁派出所附近,右拐几百米左右就是刘宅村。绕过祠堂,即见刘宅桥伫立在田间。 刘宅桥,古称“仙洞虹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系木平梁廊桥,二层重檐。明永乐三年(1405)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全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离水面高3.5米。<br></div> ▲42、 ▲43、刘宅桥始建于明朝,由于当时朝廷对建筑式样有严格的限制,风格端庄古朴,装饰简单。刘宅桥先后经历三次大修,<b>仍保持明代建筑构件,被称为泰顺22座木平桥中最为久远的木平桥。</b> ▲44、古朴、端庄、散发着幽古之韵味。 ▲45、或许是出于保护的原因,现在二楼已经封闭。<div>当年刘宅桥是来往浙江泰顺和福建福鼎之间的必经之路,现如今空旷、静谧。</div> ▲46、桥边和善的农人。 ▼七,永庆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永庆桥,位于三魁镇战州下溪坪村,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为伸臂梁木平桥,建廊屋12间。全长12.65米,宽3.6米,高4米。</div> ▲47、 ▲48、<b>永庆桥简朴稳固,未见修缮痕迹,对于研究桥梁建筑,颇具借鉴价值。</b> ▲49、桥中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楼阁设神龛。但俱已上锁,无法进入。<br> ▲50、桥底两端用块石垒砌成码头,中间两桥墩各由四根石柱组成,上横条石,承托桥面。桥面分三段,第二段由8根条石并排铺设而成。中段左右两侧刻有题记,左为“大宋庆元三年丁巳四月十七日庚申”,右为“雪庵施长财建此永庆桥,僧即则于置”。 ▲51、 ▼八,毓文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毓文桥,始建于清,位于浙江省泰顺县洲岭乡洲边村水尾,两山缺口处,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有桥屋6间,始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层楼阁,二楼为文昌阁。<br></div> ▲52、毓文桥是石拱木廊桥。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融为一体,<b>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宛如一幅精致的宋画。<br>毓文桥是泰顺石拱木廊桥之冠。</b><br> ▲53、桥前有供香的石香炉,还有一座正在修复中的小庙。当地的老乡对廊桥很崇拜,我们在拍摄时就有乡亲来给我们讲桥的故事,大意是因为桥的显灵多大的洪水没有把乡亲们的村子冲毁。 ▲54、桥边的古树溪流更为毓文桥增添古韵。 ▲55、毓文桥的窗栏用木格子做成的精致窗棂,视线透过花格窗看到外面的山光水色,<b>有苏州园林的感受,这是泰顺石拱木廊桥中少有的。</b><br> ▲56、毓文桥的名字取之于成语“钟灵毓秀”。 ▲57、桥边的山径蜿蜒向山林间延伸,更显幽静与雅趣。 ▼九,仙居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仙居桥,位于仙稔乡仙居村水尾,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弘治四年(1491)、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建,现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桥屋十八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0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b>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b>。<br></div> ▲58、“凌虚千尺驾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返照入川波泛泛,暮云拥树路迢迢。晴光飘缈岸空阔,石色参差影动摇。断霭残阳横两岸,苍茫落日见渔樵。”(《长桥夕虹》)这是张天树状摹仙居桥的一首诗。张天树的《长桥夕虹》并不完全着墨于虹桥,暮云、残阳、渔樵一一入诗来,展现充满意境的空间,使读者融身于美不胜收的山乡景色中。 ▲59、清中叶之后,三滩古道是泰顺县内最为繁忙的交通路线,为来往泰顺县城和温州的陆路主干道,仙居桥为这条古道上的要津。 ▲60、仙居桥在浙江泰顺县城东7.5公里。也是虹桥式的拱桥。始建于明,清康熙十二年重建。桥上建有廊屋。该桥凌空高架,结构精巧。 ▲61仙居桥历史上曾多次毁于水患,并多次重建。现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2002年3月,仙居桥维修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四个多月地修复,工程顺利完工,为了防洪,修复后的仙居桥还抬高了1.5米。修复后的仙居桥显得气势恢宏、风格古朴,重现往昔神韵。 ▼十,文重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文重桥又名东洋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屡建屡毁。民国10年(1921年)重建,为伸臂梁木平廊桥。<br></div> ▲62、文重桥,原名樟成桥。民国时期,林氏族人伐祖上所留巨樟筹银建桥,时泰顺知事取名“樟成桥”,寓意功在樟树。为和下游文兴桥对应,近年改名为“文重桥”,寓意“文化重兴”。 ▲63、我们所看到的是:民国10年(即1921年)重修,第五次所建之桥。文重桥的基本结构和所有的廊桥相似,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该桥为青石桥墩木梁廊桥,且为一墩两孔式木平廊桥,桥面上分为11开间,全长27.5米,桥宽4.2米,净跨22.4米。该桥横跨在玉溪上,东西走向,屋檐左右两端为歇山顶,中间梁架稍提高,屋顶为悬山顶、皮条脊,桥屋用柱46支,梁架为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构作。 ▲64、石砌的桥墩架着园木铺上木板而成,桥面一溜平直,桥廊是半开放式的,即迎风的一面全部封闭,另一面仅筑有栏杆和桥裙,可以凭栏远望。 ▲65、文重桥是世界上最有文化的桥梁之一,它跨越千年,有五次曲折的建桥史,每一次建桥都是一个人出资,并且都是文人所建,所以就没必要在桥头立上桥碑介绍谁是首事,哪地方哪些人捐多少钱等等。大家不免奇怪了,一个村、一个林氏千年下来怎么出了这么多的富豪,一座规模大的桥梁,个人出资,殷实家庭是承受不了的,至少要万贯家财。筱村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乐于公益事业,这跟一直重视耕读文化有关,况且这里还有千年书院——东洋书院。 ▲66、文重桥躲过无数次洪灾,也躲过1990年特大洪水,却没挺过2016年中秋节大水,9月15日台风“莫兰蒂”带来的暴雨正在严重影响浙南地区。当天上午10时左右,文重桥被洪水冲毁。<br><div>在2017年3月25日正式开工重建;文重桥迎来重生,12月3日,文重桥修复工程通过专家组验收。<br></div> ▼十一,文兴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位于浙江温州市泰顺县筱村镇坑边村,横跨玉溪之上,全桥长40.2米,宽5米,单孔净垮29.6米,距水面11.5米,为叠梁式木拱廊桥<br></div> ▲67、 ▲68、 该桥始建于咸丰七年(1857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修。<b>文兴桥是泰顺地区现存廊桥中环境较好的一座,</b>保存完好,1998年被例入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文兴桥又与闽浙一些廊桥一起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69、文兴桥的的结构非常奇特,左右不对称的结构使得该桥在泰顺众多廊桥中倍受关注。相传当年建造该桥时的把墨师傅是金华人,他带了一名当地的青年为徒。造桥时徒弟怕自己负责的一端不牢固,而加用了几箩铁钉,因此该桥桥身向少铁钉的方向倾斜<br>另一个传说则是说当年建桥的时候,请来两位师傅,分别从两岸同时建造。两位师傅对于造桥的方案各执己见,互不让步。当造到中间时,才发现两边的高度不一样,这时已来不及拆了重造,只得倾斜着合龙。两个故事孰真孰假,或是两个都是人们的想象,现在已不得而知了,唯有桥下奔流而过的溪水才知其中奥妙吧。<br> ▲70、此桥坐落在一片水稻田前,田园风光浓郁,我非常喜欢。这座桥也非常漂亮。 ▲71、2016年9月15日13时20分左右,因台风“莫兰蒂”带来的暴雨正在严重影响浙南地区,位于泰顺县筱村镇的廊桥文兴桥被洪水冲毁,后来把冲走的桥木收集起来,按原样又重修建了。 ▲72、桥周边茂林修竹,流水潺潺的秀丽风景。 ▲73、桥边去干农活的老乡。 ▲74、文兴桥周边美丽的环境。 ▲75、为记录被台风“莫兰蒂”和洪水冲毁后重建的文兴桥,在桥附近建了“廊桥记忆馆”里面布展了廊桥重建的过程。 ▼十二,薛宅桥(国家级文物保护)<div>薛宅桥,又称锦溪桥,位于三魁镇薛外村,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此桥跨梁长而斜度大,桥头坡度30多,<b>是泰顺县内桥面坡度最大的木拱廊桥</b>,造型古朴大气,巍峨挺拔,<b>已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br></div> ▲76、薛宅桥系贯木拱廊桥、叠梁拱式廊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15间,单檐,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较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br>2006年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77、在民居中鹤立鸡群的薛宅桥桥头。 ▲78、桥前一弯矴步,给桥增添了一抹秀气。 ▲79、薛宅桥始建于明,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1986年重修,为灰色叠梁拱式木廊桥,薛宅桥很大气,挺拔辉宏,大红桥身高高耸起,凌架于锦溪之上,灰色挑檐直指蓝天,在周围白色小盒子似的现代建筑中鹤立鸡群,夺人眼目。溪旁有千年大樟树,粗可几围,树身布满青苔,枝繁叶茂,盘根虬节,与溪流、廊桥一起,在三魁这个越来越热闹的泰顺交通中心,隔开尘世的喧嚣,写尽繁华淡尽的归隐情怀。 ▲80、薛宅桥周边景色小视频。<div>2016年9月15日,受莫兰蒂台风影响,三魁薛宅桥被冲毁,后收集了冲毁的桥木,重新修建了薛宅桥。<br></div> ▼十三,霞庄桥(省级文物保护)<div>原名望宵桥,系八字撑木拱廊桥,位于横坑乡夹边村霞庄村,清咸丰二年(1852年)建造,同治七年(1867年)重修,至今150多年。桥面宽4.43米,桥屋高3.96米,水面至桥面高4.50米,桥长23.49米,跨度11米,九开间,重檐形式。<b> 霞庄桥是八字撑木拱廊桥的早期代表作,在廊桥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b>“八字撑”式的廊桥中,霞庄桥构架还比较简单,城水桥的拱架中已出现“剪刀撑”。<br>随着村庄城镇化的扩张,不断的侵蚀着廊桥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廊桥被现代民居包围。霞庄桥街道这边桥头的桥屋已被民居取代,风韵尽失,令人唏嘘。<br></div> ▲81、 ▲82、 ▲83、桥屋望出去,是进入横坑的公路桥。霞庄桥已完全失去交通功能。<br>这座桥不是我们行程上安排的,是我们在问路寻桥中,老乡们新指引的。桥很古朴,是平直廊桥。老乡们在桥中间的廊道边做了搁台,上面供奉了菩萨像,香炉里点了很多香,看上去香火很旺,看来老乡很信奉,所以推荐我们来看。这是看到的第一座桥上供菩萨的,以后几天探访的廊桥里基本上都有供佛的佛龛。<br> ▲84、靠山边的桥头,桥屋基本保留完好,为2间土楼,至今仍有人居住。古时桥屋常年由富有的乡绅或地方家族雇专人为过往旅人免费提供茶水。 ▼十四,北峰桥(新桥)<div> 2019年1月1日上午,泰顺县罗阳镇岭北社区北峰村举行了廊桥圆桥仪式。北峰廊桥桥长38.08米,宽5.80米,净跨24.28米,拱高13米,分11组三节苗,10组五节苗,开间15间,68柱,为亭、廊、楼阁一体。 廊桥的建成,也寄托了村民们的希望。<br></div> ▲85、 ▲86、漂亮的多重檐桥顶。 ▲87、桥的周围群山翠谷,廊桥仿佛坐落在翡翠谷里。 ▲88、 ▲89、廊桥上讲究的廊柱和藻井。 ▲90、在北峰村遇见了这位老先生,自述:原来在江苏工作,退休后回来看守祖先留下的老屋。看到我们去他非常高兴,主动做向导带我们看了他的老屋,还带我们参观北峰桥。这是他和村民一起筹钱建造起来的。桥的亭子里有他的名字,他的捐赠数目很大,他很自豪。和善的老先生还给我们摄影做了麻豆。 ▼十五,同乐桥(新桥)<div>新建的同乐桥位于泰顺岭北村尾村。1948年,20多岁的精壮小伙<b>董直机</b>建造了泰福桥,此后董直机一直没机会再展自己的造桥绝技。直到的2004年,他所在的岭北村尾村要建造一座“同乐桥”,才圆了他的“造桥梦”,此时的董直机已是年届八十的耄耋老人。<br></div> ▲91、于2004年9月开始动工兴建,次年竣工。<b>新廊桥依照传统的廊桥建造技法,依靠力学原理构建,不用一根铁钉,全用木榫结构。是泰顺县建国以来运用传统工艺建造的规模最大、最精美的编梁木拱廊桥。</b> ▲92、同乐桥周边景色。<div>同乐桥建在被洪水冲毁的廊桥旧址——村尾村村口的钥匙头,与千年古道连接。</div> ▲93、 桥身总长34.4米,水门宽23米,溪面到桥面高8米,桥面廊屋雕梁飞甍,三层结构,高6.3米。廊屋分三层,20个挑角,上面8个,下面12个;廊屋较传统更为美观,共有三层斗,且名目繁多,如兰花斗,四方斗等形式,廊壁更是雕龙刻凤。<br>为传承千年造桥术,再现古廊桥风韵,保持泰顺以及浙闽山区木拱桥民间建造的纯洁性和真实性,建造这样一座可以通轿车的新廊桥,<b>整个过程中禁止利用现代设备和方法,只用一把小小的墨斗和刀斧凿锯,不用一根铁钉,全用木榫结构。</b><br> ▼十六,池源新桥,又称怀贤桥(新桥)<div>此桥与池源旧桥约十分钟路程,在一条溪水上。</div> ▲94、 ▲95、桥两边有漂亮的亭子。 ▲96、展翅欲飞的廊檐。 ▲97、 ▲98、桥边的公路和牌坊,山野和田地。 ▲99、选摘牌坊内容:池源,池民初居,日渐式微。元入吴氏,祖佑成族,十余姓氏睦处共生。<div>……<br></div><div>政通人和,公元戊戌年始,诸君应势欲于水尾修廊桥一座……</div><div>其形远观之,若笔架峰,如虹卧波。至近端详,大家联匾,素流绿潭。</div><div>桥费金三百万余,……</div><div>……<br></div> ▼十七,双福桥(新桥)<div>此桥不在探访的计划之中,是因为导航仪的误导而来到此地。桥也是豪华大气,八字撑木拱廊桥,三层重檐,两头牌坊高大。但是毕竟少了历史底蕴而不耐看。桥边有一群妇女伴着音乐跳舞,廊桥带来一片祥和之气。</div> ▲100、 ▲101、 ▲102、廊桥考古全体成员。真有点考古队员的腔调。 ▲103、拍摄花絮小视频 小结:<div>一、原本这次泰顺行的定调是“轻摄影”只是在疫情期间出去透透气,随意拍拍,想不到我们被廊桥的魅力所征服,全力投入廊桥拍摄,转化为“重口味”。更可贵的是拍了17座廊桥(其它古村落,大院宅还不算)没有人提出枯燥、乏味,都是兴趣盎然,拍摄不止。</div><div>二、通过拍摄、查阅资料、制作美篇,大大增长了有关廊桥的知识。看似大同小异的廊桥,现在能够辨别各种桥型的名称、大致的工艺。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发现对廊桥感兴趣的人还不少。特别让我感动的有3人自驾探访廊桥的,中间还发生吃食不洁食物生病的。“一个健康人加一个半病号跨浙江、福建、江西,耗时11个小时,行程800公里回到赣州,结束了往返11天的寻桥之旅。”</div><div>三、在访桥的过程中才知道,在泰顺百姓的心中廊桥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而是一种崇拜、寄托,已经神化了。桥上都设有佛龛,有的香火还很旺。只要说造桥不管贫富百姓们都愿意捐钱出力,而且随着浙江的经济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桥也造得很有规模。我们去摄影,乡亲们都非常高兴、自豪,自动来介绍桥的历史。</div><div>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出发前查看天气预报,几乎天天有雨,也许是我们拍摄廊桥的行动也感动了廊桥神,我们也得到了神的眷顾,到那里后天天是晴空万里,蓝天白云,只有一次在拍摄收工后下了一场雷暴雨。</div><div><br></div><div>2021年泰顺廊桥的拍摄真是一次充满了知识,富有历史韵味和诗意的行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