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书,也离不开阅读。在书海里浏览思考,在阅读中吸吮品味。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之际,硚口区教育局团委青年读书班读书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 64中顺道校区的吴婧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人世间》的阅读感悟。《人世间》讲述了三代人的爱情、亲情、友情,告诉了我们年代的厚重与人性的温度。读完整套书,吴婧老师写道:秉义是完美的,周蓉是理想化的,他们都很好。秉昆看似最平凡,却撑起全家屋檐之下一方烟火。在如今追求成功的这个新时代,老周家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关于平凡人的赞歌。每个人都靠自己的努力,有尊严的活着,人的价值被还原成最简单的样子,成为一个好人便是这人世间的道德标杆。</p> <p class="ql-block"> 同读《人世间》,安徽街小学易茜茜老师有不一样的体会。透过周家三代人在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改造、反腐倡廉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时期的人生境遇,易老师感受到近五十年来东北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变迁,也让易老师体会到,孝分两种:一是照顾父母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二是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人生啊,如白驹过隙。</p> <p class="ql-block"> 同读《人世间》的还有二十九中周一敏老师。她发现当我们用文字去感受《人世间》的时候,会从具象的人物中跳脱出来,能更好的体会那种巨大历史背景中,各个小人物的境遇和选择。它以平民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半个世纪过去中国社会的改变,看到了历史车轮下的普通人,个人力量在社会的必然进程中只能被裹挟向前,但我们不应该因为世界如此而压抑,而应该去热爱,热爱拥有的一切,热爱平凡中的每一个闪光点。</p> <p class="ql-block"> 汉正街小学的吕老师最近则在读编年体史书巨著《资治通鉴》,本书讲述从周威烈王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通过阅读,她了解到了更多历史朝代更替的故事。正所谓,以史为鉴,边读边思考,分析历史,个人得出一些历史朝代更替的结论,颇为有益。</p> <p class="ql-block"> 64中的张思磊老师最近在复品《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衷的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个平凡的世界却孕育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人,这让他想到了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简单。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p> <p class="ql-block"> 南阳村小学的姚馨老师则刚刚读完《我们仨》,她讲述了自己的些许感悟。现在有些人总是在追求轰轰烈烈而没有关注到生活中平平淡淡的美。我们走在自己这一条人生之路上可曾想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总是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可曾想过原因。看完这本书后,姚老师发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值得我们寻找到乐趣,只要我们的心态进行转变,看待同一件事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发现一些些独特的魅力。书中写:“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 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是的,人间是有很多的苦难,但是我们要有一颗正确对待苦难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同济附小的王婷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一个叛逆期少年眼中的世间百态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为我们呈现出的一个彷徨、焦虑、愤怒孩子的纯净内心。作为教育者,她不禁联想到,无论一位学生外表表现的多么放荡不羁,多么叛逆,多么冷酷,其内心总有一片净土,那里花儿含苞待放,那里鸟儿欢声笑语。《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不仅让王老师看到一个“问题学生”如何找到自我,更让我她反思,我们作为守望者,应该守望什么呢?是学生的成绩?是学生的人格?是学生的品行?这些固然重要,但是,我们真正应该守护的是学生纯净的灵魂,让他们的内心有所信仰、有所寄托、有对事情衡量的标尺,这样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p> <p class="ql-block"> 64汉正校区的赵婷老师最近读了中国政法大学李筠教授的《西方史纲》。这本书站在文明的高度去看西方独特的成长路径,通过理解西方来理解中国!在我们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途中,我们通过与西方的比较,辨认出自己的长短,以此塑造未来中国的力量;通过剖析西方掌握文明的道理,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准备好文明和自信!</p> <p class="ql-block"> 读书,是最好的修行。愿我们在阅读的道路上汲取青春力量,阅读越青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