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雪庵(1905—1985),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载入《大英百科全书》的中国作曲家,中国音乐家。代表作《长城谣》被誉为民族情感的唤起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之莺 周小燕 《长城谣》抗战首唱,打动无数志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金嗓子周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 李香兰</span></p> <p class="ql-block"> (接上篇)</p><p class="ql-block"> 这首经典名曲的背后,牵扯着许多传奇故事和传奇人物,周璇,黎莉莉,李香兰,白杨,舒绣文,上官云珠,以至后来的梅艳芳,邓丽君。人们都知道演唱这首歌曲的当红名伶,又有几人知道此曲的作者?再听此曲,最值得一提又不得不提的自然是此曲的作者。 </p><p class="ql-block"> 1936年,在一次送别友人的同学聚会上,31岁的作曲家刘雪庵,即兴创作了一首探戈舞曲《何日君再来》,以表达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并由一位俄籍女生当场演奏。</p><p class="ql-block"> 同年,一部歌舞片《三星伴月》开拍,需要一首插曲,导演就找到了刘雪庵,刘雪庵觉得那次同学聚会上即兴作的探戈舞曲适合这部片子的剧情,就告诉导演:我这首曲子比较合适,你拿去找人填词吧。结果导演找到当时的鬼才编剧黄嘉谟填了词。意想不到的是,奇才的曲加上鬼才的词,完美催生了这首“靡靡之音”,想不红都没天理。影片还没拍完,当时红极一时的歌女周璇演唱的《何日君再来》就已经不胫而走,风靡了整个上海滩。</p><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世界级的流行歌曲,她当之无愧的具备了世界级流行歌曲的所有元素,她唯一的缺憾是生不当时,这首歌应该诞生在和平年代而不该降临在抗战前夜,刘雪庵一生写过好多首抗战歌曲,这是他唯一一首“靡靡之音”,要么大俗要么大雅。果然,这首曲子后来害苦了刘雪庵,为这位人民音乐家的冤情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他因此首“靡靡之音”而获罪,被关进牛棚二十二年,身心倍受迫害和折磨,以致被摧残成双目失明。更悲惨的是,夫人乔景云也因保护丈夫被毒打迫害致死。他直到1979年才被平反昭雪,还以自由,此时,已是身心俱残了。</p><p class="ql-block"> 这位抗战前夕脱颖而出的少年才子,与音乐家贺绿汀一样,创作了多部抗战名曲,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抗战前线的抗日战士英勇杀敌,被誉为民族音乐家,人民音乐家。其才情和成就甚至超出贺绿汀。30年代创作了钢琴曲《中国组曲》和抗日歌曲《出发》、《前进曲》、《到前线去》、《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之一是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等;为军队创作了《海军军歌》、《空军军歌》;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谱写了全部插曲。其他代表作还有《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红豆词》。</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1984年的央视春晚,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响彻了整个中国大陆的除夕夜空,可又有几人知道1984年的北京台春晚,张明敏的一曲《长城谣》,令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悲恸欲绝?“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梁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此时,台下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听着这首久违的歌曲,失明的双目老泪纵横,“这是我的抗战曲,这是我的长城谣啊!”——这就是他三十年代“打动无数志士”,被誉为“民族情感唤起曲”的抗战名曲,一度销声匿迹了多少年,终于又在1984年由香港歌手张明敏带回北京,带回大陆!</p><p class="ql-block"> 一年之后,1985年5月,这位乐坛巨星郁郁而终(含恨而终),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双虽然失明却饱含哀怨的双目,结束了他坎坷多舛一生。</p><p class="ql-block"> 一首歌竟有如此蜿蜒曲折的幽怨传奇,恐怕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罕见的,令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章写到最后,我不得不将背景音乐换成当年周小燕的抗战首唱——《长城谣》,谨以此文深情缅怀民族音乐家刘雪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四月 于岱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