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温暖蒲团风民 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传统民间技艺就如盛开的花朵,绽放在温州山村乡野的沃土上。</p> <p class="ql-block">这些民间技艺都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关联,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文化 改变与技术的进步,这些古老的技艺被现代化工艺取而代之,无奈退出历史舞台,地标 只有她们的老主人孤独执着地守望着她们。</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的身边几乎已见不到蒲团,</p><p class="ql-block">只有在宗教的殿堂、庙宇里摆放着蒲团。蒲团,成了遗落在殿堂里的民间工艺。</p> <p class="ql-block">勤劳的郑氏先人带着家眷,来到泽雅,找到这个古朴、幽静,远离尘世喧嚣的山坳,就着村前的荒山,开垦种地,利用稻草和满山竹笋的外壳,自学了一门编制蒲团的技艺,成了远近闻名的“蒲团村”。</p> <p class="ql-block">男人们农忙种田,农闲时,就把妇女们编制好的蒲团挑出去,跑遍乐清、瑞安、永嘉等地的各个乡村,到处游走、叫卖。卖了蒲团,用赚来的钱,买回家里的日用品。蒲团是旧时郑家山村民的一项经济收入。</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前,郑家山2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编蒲团,改革开放后,由于党的政策好,村里的大部分人都外出办厂、经商了,编蒲团利润少,买的人又不多,现村里仅有20来人还在打蒲团,年龄最大的已经80多岁,最小的也有60来岁了。</p> <p class="ql-block">打蒲团的技艺看起来简单,做起却不简单。编蒲团的材料就是晒干的稻禾和笋壳。这两种东西,在农家再普通</p><p class="ql-block">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农家的生活非常原始粗朴、蒲团的用处非常大。冬天,在水雄屋里“跳刷”时,会在冰冷坚硬的岩石上垫个蒲团;在冰冷满是尘土的老屋石阶上垫个蒲团,坐着做家务活;在冰冷的竹椅上,垫个蒲团坐着”分纸“到深夜;端个饭碗,在粗糙的门槛上垫个蒲团坐着津津有味地吃饭。</p> <p class="ql-block">郑家山位于周岙后山,现公路已经通达本村。几百年以来郑家山村是靠通过郑家山古道与山下进行交流,虽然仅仅300多户人家,但是勤劳努力的村民开垦种植着千亩山园和农田,历代也是过着衣食无忧的乡村生活。</p> <p class="ql-block">郑家山古道起点在周岙上村。从这里开始穿梭明清古建筑群之间。大概漫游10分钟走出周岙村就会看到美丽的梯田,还有古法造纸留下的遗迹,从周岙古道上看对面的山叫百障岩,垂直落差大约有100多米,陡峭的悬崖就是在远处观望也让人毛骨悚然。</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那些光腕的孩子们,蒲团可是他们的“保护神”1农家的孩子会随处坐在冰冷的石阶上,大人看见,会赶紧拿个蒲团垫在孩子屁股蛋下面,以防孩子生病闹肚子。</p> <p class="ql-block">农家人自有他的用处,可当柴火,可当牛饲料,可编草鞋、草绳、蒲团,还可当鸡、鸭、猫、狗、猪、牛的栏垫,可谓是物尽其用,稻禾的</p><p class="ql-block">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p> <p class="ql-block">郑家山村是个很有诗意的村庄,在这个村唱着歌周边的10多个村都能听到,村高点的一块平坦草地称之为“隆头”,也许这里就是隆中对歌的地方,站在山顶唱着山</p> <p class="ql-block">周岙村就会看到美丽的梯田,还有古法造纸留古道边的一个扁岩很是漂亮,据当地百姓说是当时仙人经过这里给踩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