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低俗食品现象,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br><br> 近期,一些包装或内容含有色情暗示、宣传违背社会风尚的食品,面向未成年人销售,有些甚至成为“网红零食”,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br><br> 未成年人往往缺乏足够的辨识力,且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被误导,影响身体健康、学业和社会交往。 一、面对“网红零食”,学校杜绝做出以下几点,对下列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br><br>1.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标签标识不合法的食品;<br><br>2.对商品性能、功能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br><br>3.发布恶搞、低俗以及含有色情、软色情内容等违反公序良俗,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广告;<br><br>4.为“三无产品”等法律、行政法规严禁生产、销售的产品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br><br>5.生产经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br><br>6.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履行法定核验登记义务、对违法情形未采取必要处置措施或未向主管部门报告。 二、家长们在选购食品的时候,先一起看看选食品的第一步:<br><br>1.选正规厂家生产,干净卫生、品质有保障的<br><br>2.选正餐不易吃到的<br><br>查看配料表,选择原材料安全健康的<br><br>第二步,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绿灯、黄灯、红灯的表达来选择零食。 01.绿灯类<br><br>这一类是可经常食用的零食,具体包括:<br><br>●蔬菜水果类:西红柿、苹果、青瓜等。<br><br>●奶类:纯牛奶、纯酸奶等优质奶制品。<br><br>●坚果类:原味的花生米、核桃仁等。<br><br>●谷薯类:蒸煮的玉米、全麦面包等。<br><br>●饮料类:不加糖的鲜榨果汁、胡萝卜汁等。<br><br> 绿灯类零食不仅含有维生素B、C、E,还含有优质蛋白质、优质脂肪酸,以及钙、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属于真正有益于健康的零食。 02.黄灯类<br><br>适当食用,建议每周食用2次~3次,具体包括:<br><br>★蔬菜水果类:水果沙拉、香蕉干等。<br><br>★奶类:奶酪、奶片等。<br><br>★坚果类:盐焗腰果、瓜子等。<br><br>★谷薯类:饼干、地瓜干等。<br><br>★糖果类:口香糖、果脯等。<br><br>★肉类:牛肉干、鱿鱼丝等。<br><br>★饮料类:少糖的乳酸饮料、椰子汁等。<br><br>黄灯类零食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无法做到低油、低盐、低糖,且无法全面保证优质脂肪酸的摄入,建议适量食用。 03.红灯类<br><br>属于限制食用的零食,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一次,具体包括:<br><br>◆谷薯类:奶油蛋糕、炸薯条、方便面等高盐、高油食品。<br><br>◆糖果类:奶糖、巧克力含糖量高的食品等。<br><br>◆肉类:炸鸡块、炸鸡翅等油炸食品。<br><br>◆饮料类: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br><br>◆冷饮类:雪糕、冰淇淋等高糖食品。<br><br>红灯类零食添加过多的脂肪、油、糖和盐,提供能量较多,但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或者营养素密度较低,经常食用会增加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管好零食,让孩子远离这些垃圾食品。 同时,倡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费理念,增强未成年人自觉识别、抵制“无底线营销”食品的能力,形成社会共治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