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钻工们正合力下表层套管 地质员开钻前宣布地质预告 女钻工扶刹把钻进生产 女钻工们聚力下生产套管 井架工在二层平台操作 女钻工奋力打大钳 女钻工紧固钻井设备 场地工清洗钻具丝扣 柴油机工在柴油机房值班 泥浆工测量泥浆性能 女钻工自带饭菜上井场 <p class="ql-block"><b> 向“年上三万米”冲刺的那些日子</b></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1978年已进入12月份。上级领导人多次来到女子钻井队,要求姑娘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全力以赴突破“年上三万米”大关,以优异钻井成绩向1979年元旦献厚礼。</p><p class="ql-block"> 只是,“老天爷”却很不给力。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候,西伯利亚寒流又突然袭来,西北风夹着雪花下个不停,渤海湾沿岸上风声鹤唳,气温下降至当年最低点,黄河三角洲上天寒地冻,东营盐碱地上积雪覆盖,到处都成为银白色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在如此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实现“年上三万米”目标困难重重,女子钻井队面临严酷挑战。但是,大家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姑娘们决心振作精气神,打一场硬仗、恶仗,创造胜利钻井生产新纪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天寒地冻安全快速打成“胜3-1” 井</b></p><p class="ql-block"> “3-8-192”完钻前夕,女子钻井队已接到通知,下一口施工井位是“胜3-1”井。“胜3-1”是调整开发井,钻井设计井深1750米,距“3-8-192”约有3华里路。</p><p class="ql-block"> 近日来,东营上空风雪弥漫,胜坨油区白雪皑皑,而“3-8-192”井场上热火朝天。为了实现“年上三万米”目标,全队职工不畏风雪严寒,不分昼夜坚持钻井生产,搞完井作业接着拆设备,拆完设备又继续拖设备,为设备搬迁施工做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2日,这是女子钻井队组织钻井设备搬迁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早晨,雾气重,气温低,风力猛,天空灰蒙蒙,能见度特别小,十几米外看不清楚。公路上厚厚的积雪冻成冰,在人畜与车辆的碾压下,冰层变薄也变得硬了。冰层白生生的,透着白的光亮,硬梆梆的,脆生生的,滑唧唧的,犹如白色琉璃。弯弯的车辙,深深的脚印,镶嵌在冰层里,栩栩如生,清晰可见,非常耐看,挺别致的。“解放牌”在雪路上慢行,径直驶向“3-8-192”井场,车轮下发出嘎嘣、嘎嘣响声,大篷布车槽里挤着几十号人……</p><p class="ql-block"> 胜坨油区白色耀眼,晶莹剔透,一尘不染,淡雅美丽,几条油区公路,蜿蜒其中,恰似青灰色“长龙”,静静俯卧在上面,像一幅清雅韵致的画面。远望“3-8-192”井场,地壳裸露在外面,车辙纵横交错,深浅高低各不同,不见白雪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解放牌”在“3-8-192”旁公路慢刹车,车轮凭着惯性向前滑出好几米,大家陆续从篷布大车槽里爬下来。姑娘们都身穿棉工服,头戴羊皮帽,脚蹬牛皮鞋,脸上捂个大口罩,那一身装扮,那一个个身影,特像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小常宝。只见一群“小常宝”迈开大步,踏着半尺厚的积雪向井场奔去。</p><p class="ql-block"> “3-8-192”井场上,西北风刮得很紧,呼啦呼啦地直叫唤,井架不时吱嘎吱嘎响。姑娘们被刮得站不稳,一迈步直打趔趄,好不容易走出一步,风又恨不能再吹回去。冷风无孔不入往衣服里钻,有时钻进脖子里,有时钻入袖口中,有时钻到裤脚里,凉哇哇冷飕飕的,直叫人浑身打寒战。她们弯腰低头缩着脖子,嘴里不断喷出屡屡白雾,排成队伍跟紧着向前奔,前面的被风吹得迈不动步,后面的赶紧伸手臂推一把……</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大吊车来了,拖拉机来了,一辆辆搬运大卡车也来了,车辆络绎不绝驶下公路,在雪原上肆意驰骋奔向井场,车轮与履带光顾之处,迅疾显露出大片车辙,“3-8-192”井场迅速改变着模样……</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井场上动静越来越大,大吊车轻声呜咽着,拖拉机沙哑着喉咙叫,大卡车轰隆隆呼喊着,将狂风肆虐咆哮声掩埋了,姑娘们耳膜震得嗡嗡作响。她们大声吆喝发出施工信号,竟被风声车响彻底盖住了,嗓子几近喊破对方还听不清。然而最挠头的是,一张嘴冷风直向嗓子眼灌,一下噎得人喘不上气来,无奈只好像聋哑人那样,相互打手势用眼神交流……</p><p class="ql-block"> 姑娘们在“3-8-192”井场跋涉着,在寒风雪地中奋力地奔波着,钻井设备搬迁紧锣密鼓进行。她们把胳膊伸展的老长,不断挥舞打出各种手势,有的像现场施工指挥员,指挥车辆开到适当位置。有的配合大吊车吊装设备,晃晃悠悠爬到钻机上挂绳套;有的攀爬到大卡车上把绳套取下来,有的拖着沉重钢丝绳指挥拖拉机拖设备,还有的联合作战人拉肩扛,将钻井工具和设备配件装进卡车,满井场听不到一句说话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眼见着,一辆辆满载设备的大卡车开出井场,每辆卡车驾驶室里坐进两位姑娘,她们像出征上前线的押车卫士,带车奔向几里外的“胜3-1”井场。她们到新井场肩负重要任务,一是指挥大卡车停到适当地点,二是配合大吊车把设备卸下车,三是并将设备及时准确就位……</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虽西北风始终没有消停,太阳则露出银白色脸庞,为姑娘们送来几缕温柔光芒,可一会儿又消失云雾中。午后,东营天空阴沉着脸,天上又飘起小雪花,雪野上气温越来越低,设备搬迁施工越来越困难。但是,钻井设备搬迁施工继续推进,井场上大型车辆穿梭来往,高分贝轰鸣声不绝于耳,汽车喇叭声一阵阵响起,男女老少奔波劳作没有停步。在“3-8-192”通往“胜3-1”的公路上,一辆辆重型车首尾相连,相互结成一列长长的车流,在漫天飞雪中徐徐行进……</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在钻井各路人马鼎力合作下,全队职工携手奋进连续作战,将“3-8-192”井场60多车钻井设施,全部搬迁到“胜3-1”新井场,大家回到驻地已是晚上8点多了。 </p><p class="ql-block">1978年12月3日,这是当年气温最低的一天,也是女子钻井队进行设备安装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胜3-1”井场呈现出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钻井各路将士马不停蹄忙碌着,人人脸颊绯红气喘吁吁的,个个嘴里不断吐着白色热气。设备安装队人员在认真校正设备,房建队弟兄们赶着搭建伙房和厕所,水电队小伙子有的爬到井架上架设电线,有的手脚麻利地安装远程水管线。姑娘们分头在钻台、柴油机房、钻井泵房及场地上,有的安装钻井设备,有的安装钻井工具,有的为设备紧螺丝,有的更换配件,有的挖排水沟,有的搬运泥浆药品……</p><p class="ql-block"> 大型挖沟机最有大将风度,独自不慌不忙地挖着泥浆池,将硬邦邦的冻泥土挖开再铲起,铲了一大铲又一大铲。拖拉机不时“突突突”地欢叫,不停地转过来转过去,不是拖车就是拖设备,样样活儿尽职尽责地干。锅炉房烟囱冒出黑色烟雾,浓浓的一股接着一股,慢悠悠弥漫灰色天空,散发出极为呛人的原油味……</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送料的大卡车来了,送油送生活水的大罐车来了,转运钻具的管子拖车来了,现场生产调度的车来了,上级领导人的车也来了,吉普车停在井场边,主人坐里面默默遥望井场……</p><p class="ql-block"> 姑娘们已尝到华北钻井经验的甜头,深刻体会到钻前基础工作重要性。她们不再图快,不再抢时间,安装设备不凑合,坚持质量第一,牢牢把住设备校正、固定关口,认真搞好设备检修保养工作,冬防保温工作丝毫不马虎,扎实做好开钻准备工作,彻底杜绝开钻后设备“拉警报”问题。</p><p class="ql-block"> 大家积极配合联合奋战两天,全面完成“胜3-1”钻井设备安装、校正和检修工作。</p><p class="ql-block"> 12月6日夜里,大西北寒流再次袭击来,西北风刮得昏天地暗,雪花飘飘满天飞,东营气温降至零下10多度,这个极寒天气也曾创了新纪录。</p><p class="ql-block"> 当日18点40分,“胜3-1”正式第一次开钻。姑娘们迎着凛冽狂风,身披着漫天雪花,全身心投入到一次开钻施工中。</p><p class="ql-block"> “胜3-1”一次开钻后,由于刮刀钻头直径大,钻进中钻具扭矩也大,绞车剧烈震荡叮咣响,转盘蹩跳钻打倒车,转盘链条强烈跳跃,钻台上响声如雷贯耳,钻台木板震动很厉害,真让人有些心惊肉跳。但是,司钻紧握刹把谨慎操作,钻工们坚定意志迎难而上,拼着劲儿打大钳、扣吊卡、拉钩子、推钻杆、拉猫头;她们穿着厚棉裤棉袄,看上去显得有些笨拙,可动作麻利操作到位,打表层施工速度比较快。特别是下表层套管的时候,她们前赴后继奋力拼搏,尽管拼搏得很艰苦很吃力,却始终坚持舍身忘我往前冲,从来没有人退缩畏葸不前……</p><p class="ql-block"> 最终,“胜3-1”第一次开钻成功结束。</p><p class="ql-block"> 在“胜3-1”工人设计大会上,根据地质与钻井深度等要求,考虑到设计井深较浅,大家一致同意,采用金刚石刮刀钻头,合理配置钻具结构,优化钻井技术参数,力争一只钻头打完这口井,为“年上三万米”打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12月7日22点50分,“胜3-1”正式第二次开钻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节,已进入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冰天雪地的施工井场上,气温降至当日最低点,西北风打着口哨疯狂吹来,恣意吹刮着每台钻井设备,残酷无情地袭击着姑娘们。在顾问师傅们的陪伴下,她们迎着寒风坚守各岗位,有的在场地挥锹铲除泥沙,有的来回奔波清洗钻杆丝扣戴提手,有的搬运药品配兑调整泥浆,有的不停开关钻井泵高低压闸门,有的巡回检查柴油机固定螺丝,锅炉工不时往返为锅炉加油加水……</p><p class="ql-block"> 在穿骨钻髓的凛冽寒风中,狂风吹的钻台围帐呜呜叫,不是吹的这边围帐鼓起来,就是刮的那边又憋下去,并乘机偷偷从缝里隙冲到钻台上,又锲而不舍地窜入钻工衣服里。姑娘们迎着寒风,披着一身泥浆,一身泥水,一身冰凌,一身铠甲,什么都顾不上,只顾着打快速钻进,只顾着拼上力气接单根,只顾着争分夺秒扶刹把、打大钳、拉猫头、扣吊卡。她们奋斗了一次又一次,拼搏了一回又一回……</p><p class="ql-block"> 只是,二次开钻后钻进施工不顺利。因气温低三番五次发生冷冻故障,不是循环闸门冻住了,就是设备气路冻结了,快速钻进几次停顿下,男女老少们咬紧牙关,克服困难排除故障,及时消灭事故隐患,使快速钻进转危为安……</p><p class="ql-block"> “胜3-1”二次开钻第一天,打出班进尺614.42米、日进尺1014.12米的好成绩。其实,只有全队职工心里最清楚,在极端严寒气候环境下,取得这个钻井成果是多么不容易,完全是大家豁出命去换来的。</p><p class="ql-block"> 这些日子,姑娘们有些身心疲惫精疲力竭了。为了实现“年上三万米”目标,她们每天夜以继日在井场大干,从乘车上井到下班回到大库房,哪一天也得十多个小时,哪一天也是严重地透支体力。她们在井场经受风吹霜打,浑身筋骨早被冷风吹透了,回到大库房里也冷冰冰的,水桶脸盆里的水结了冰茬,绵软的被褥冰凉冰凉的,脱下沾满油污泥浆的棉工衣,放在地上硬邦邦直挺挺地立着,她们只好围着天然气炉子烤火……</p><p class="ql-block"> 大家下班后睡眠不足休息不好,难以缓解身心疲劳困顿,有人嘴唇上起了大水泡,有人手虎口裂开血口子,有人劳累的腰杆有点儿驼背,不少人的脸面都皴裂了,红红脸颊上竟泛着白霜……但是,大家始终坚持上班,有的带病坚持工作,天天出满勤干满点,班班超过工作时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又是多么值得讴歌赞扬啊!</p><p class="ql-block"> “胜3-1”钻井施工基本正常,钻进速度也比较快,钻井深度越来越深,看到这口井又胜利在望,一张张疲倦的脸庞又喜上眉梢了。</p><p class="ql-block"> 12月11日9点15分,“胜3-1”钻至目的层完钻,井深1730米。</p><p class="ql-block"> 女子钻井队用3天10小时25分,安全顺利打成“胜3-1”井。</p><p class="ql-block"> “胜3-1”完钻后,完钻电测很不顺利,电测仪器下不到井底,女子钻井队先后两次捅井。当完钻电测施工结束后,大家精诚团结抖擞精神,不畏艰险敢打敢拼,一鼓作气顺利完成完井作业。</p><p class="ql-block"> 12月13日24点,“胜3-1”交井。</p><p class="ql-block"> “胜3-1”井径规则,最大纠斜2°45′,固井质量合格。</p><p class="ql-block"><b> 32620女子钻井队向祖国交出了第30口优质油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胜3-1”完钻后,上级有关领导人几次来到女子钻井队,热情地为姑娘们加油鼓劲,鼓励她们树立必胜信心,向“年上三万米”目标冲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攀登钻井生产新高峰。</p><p class="ql-block"> “胜3-1”完井后,女子钻井队年钻井进尺27603.28米,离“年上三万米”差2396.72米,到年底还有18天。</p><p class="ql-block"> 钻井指挥部和三大队两级领导人,一起赶到女子钻井队,他们拍着胸脯慷慨表示,女子钻井队“年上三万米”,一定提供一切有利条件,要物有物,要人有人,大开绿灯,全力保障。他们反复磋商技术措施,制定生产施工计划,按天计算钻井工作量,迫切要求“年上三万米”。</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女子钻井队已打成了30口油井,姑娘们有了三年钻井生产经历,心里对“年上三万米”基本有谱。从以往钻井施工情况看,半个月打完一口2400米的井,在正常情况下,女子钻井队完全有把握,类似生产纪录比较多。譬如 “3-8-192”井,一次开钻后,12天15小时20分完钻,完钻井深 2435米。关键是大冬天钻井施工,不确定因素和困难太多,是否有把握谁敢打包票呢?……</p><p class="ql-block"> 在上级党委鞭策鼓励下,全队职工决心越来越大,必胜信心也越来越足,一致表示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决心不惜洒热血流汗水,为创钻井新记录苦战一场,实现 “年上三万米”目标,为祖国石油工业做更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向“年上三万米”冲刺的关键时候</b></p><p class="ql-block"> 为了便于女子钻井队突破“年上三万米”大关,上级特意确定施工井位“新河106-1”井。</p><p class="ql-block"> 河106-1”井与生活驻地近一些,上下班乘车时间相对短一些,大家班后休息时间有所增多,有利于及时缓解身体疲劳,对实现“年上三万米”目标,从客观上提供了些许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新河106-1”是一口高难度详探井,设计井深2750米,钻井目的是探明106断块沙一、沙二、沙三上部含油气情况,地质资料标准要求高,需要随钻取芯、井壁取芯,钻井综合施工难度很大。</p><p class="ql-block"> 12月中旬,已是渤海湾沿岸最寒冷的时节。近来,西北风天天不停地刮,漫天雪花不时飘下来,黄河三角洲白茫茫一片,东营地区气温持续走低,成为钻井施工最困难的日子,也是钻井工人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可是,女子钻井队肩负 “年上三万米”重任,全队职工必须“越是艰险越向前”。</p><p class="ql-block"> 12月14日清晨,天刚麻麻亮,大家乘车赶到“胜3-1”井场上,立即投入拆设备、拖设备及设备搬迁准备工作。当已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她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井场,回到大库房又是晚上8点多钟了。</p><p class="ql-block"> 12月15日,女子钻井队进行钻井设备搬迁施工。这一天,在各单位弟兄们鼎力协助下,全队职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将“胜3-1”全部钻井设备搬迁至50里外“新河106-1”井场。</p><p class="ql-block"> 12月16日清早6点多钟,天空雾蒙蒙灰突突的,一轮清灵弯月在西天慢行,有几颗星星似睡非睡,有气无力地眨着眼睛,只有启明星亮晶晶的。西北风却恣意猖狂,呼啸着呼呼直叫,叫的那么紧迫急促,似乎有些迫不得已,让人禁不住直打寒战。此刻,女子钻井队全体职工爬上“解放牌”大篷车,赶到“新河106-1”井场进行设备安装施工。</p><p class="ql-block"> 在乘车途中,姑娘们冷不丁地发现,东营原野洁白一片,可油区公路略有不同,青灰色路面隐约露出,斑驳陆离奇形怪状,乍看上去,好像张牙舞爪一般。新河106-1”井场与雪野格格不入,积雪早被车轮履带碾成碎块,很不情愿融入黄褐色泥土,残破躯体扭曲着脏兮兮的……</p><p class="ql-block"> 一到“新河106-1”井场,大家立即投入设备安装大战中。一个上午,姑娘们始终身手不停。午饭过后,她们没有歇口气儿,打着饱嗝又继续战斗,一干又是一个下午……</p><p class="ql-block"> 眼看着,太阳快要落下西山了,大家还在继续艰苦奋斗……</p><p class="ql-block"> 稍倾,太阳越变越红,红彤彤的,圆溜溜的,像个红色大圆球,真漂亮极了。但是,大家伙继续艰苦奋斗,谁也顾不上多看一眼……</p><p class="ql-block"> 红太阳慢悠悠落下山,余晖映红了西天边,色彩艳丽的晚霞漫过来,静悄悄地普撒在每个角落,雪野上跳跃着五颜六色,井场涂抹着光怪陆离的色彩,大自然景观真是别具一格。一家人继续艰苦奋斗,来不及抬头欣赏一下……</p><p class="ql-block"> 一轮弯月迫不及待地爬上高空,泰然自若穿梭在银灰色云朵间,有几颗机灵勤快的小星星,很像那羞答答的小姑娘,眨着眼羞涩地偷望人间。这时候,她们才陆续离开施工岗位,迈着酸软的腿脚奔向“解放牌”大篷车……</p><p class="ql-block"> “新河106-1”设备安装施工用了两天时间。每天,大家上班时有启明星相迎,下班回大库房有月亮相送,还有西北风不离不弃紧跟着。每天,姑娘们有顾问师傅携手相助,争分夺秒安装、校正、固定、检修钻井设备,巴不得将分秒掰成两半用,恨不能拽住“时光老人”的脚步。每天,她们在井场劳作十多个小时,不是挥动大撬杠就是抡大榔头,不是打油壬紧扣就是大扳手拧螺丝,不是挖排水沟就是井架高空作业,不是徒手搬钻井工具就是人拉肩扛搬运泥浆药品……</p><p class="ql-block"> 12月18日凌晨4时35分,“新河106-1”正式第一次开钻了。一次开钻原本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硬仗。不管是大直径刮刀钻头开孔钻进,还是将大直径表层套管下井,那可都是男子汉们都打怵的活儿,何况又是正值滴水成冰的时节,钻井施工难度那是难以想象的。</p><p class="ql-block"> 只见着,有顾问师傅们壮胆与呵护,姑娘们沐浴着凛冽的北风,不惧严寒风霜坚守岗位聚精会神作业,以柔弱肩膀担当繁重的钻井任务,用纤细双手支撑艰难困苦的生产施工。在她们无私奉献精神感染下,柴油机们雄赳赳地勤勤恳恳工作,钻井泵俯身默默无闻地奋力运转,钻机昂首挺腹任劳任怨担当重任,井架挺直脊梁任悬吊系统恣意上下,一根根钻杆痛痛快快钻入地下,几十根巨粗表层套管顺从地面去地宫安了家……</p><p class="ql-block"> 黎明时分,井场上的动静越来越小了,第一次开钻施工顺利结束。钻机缓缓地睡过去了,有的柴油机和钻井泵也迷糊了,一台柴油机在坚持值班生产,只有发电机、大锅炉正常工作,不少姑娘陆续从操作岗位走下来,一张张疲惫脸庞上露出欣慰的微笑,一颗颗悬着的心脏慢慢踏实了……</p><p class="ql-block"> 队长与司钻协作装好固井帽子,做好表层套管固井准备工作,一起坐到钻杆盒上喘口气儿。她这一夜没敢合一合眼,这会儿上下眼皮老打架,只好闭上眼睛歇息会儿。突然,几声尖利的汽车喇叭声传来,她一激灵站起身扭头一看,见几辆固井车开进井场。她急忙跑到钻台下,向固井弟兄交流一开情况,见上白班的人们也乘车赶到了。就在这个时候,前来上白班的副队长吴金芳,走到她身旁悄悄告诉她,早晨钻井指挥部打来电话,要她赶快去一趟钻井组织科,说组织科长找她有很重要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在几个月前,油田党委调整干部组织系统,干部处与组织处合并为组织部,各二级单位顺理成章合并为组织科。钻井干部科前任科长调走,重新任命组织科科长。</p><p class="ql-block"> 待固表层套管作业结束,队长没有顾上休息会儿,立即搭乘固井兄弟们的车,来到钻井指挥部机关,直接奔向钻井组织科,敲开科长办公室的门。</p><p class="ql-block"> 新任科长朱从安热情相迎。她刚一落座,朱科长和蔼地对她说道,他确实找她有重要的事情,早晨上班后就在办公室等她呢。说着,就给她倒上了一杯热开水,开始询问女子钻井队生产情况,重点了解“年上三万米”问题。当得知“年上三万米”有把握时,他立即将话题一转,先赞扬她严于律己处处做表率,又充分肯定她在女子钻井队的主要作用;尔后,他又感慨地说道,她到女子钻井队工作已好几年,党委交给的任务早已超额完成;领导们认为她年龄不小了,身体素质也比过去差多了;党委决定把她调出女子钻井队,安排到新建钻井技校工作,说着把一沓红头文件推到她面前……</p><p class="ql-block"> 她把文件拿过来打眼一看,是钻井党委转发的油田干部任免决定,其中有一行印着她的名字,她被提任为钻井技校副政治教导员。油田发文时间是1978年12月2日,钻井转发时间是1978年12月12日,当天则是1978年1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朱科长沉吟着委婉地解释说,钻井技校是新组建的单位,工作头绪多难度很大。领导们都认为她人品好,有实际工作能力,相信她完全胜任工作。他还说,钻井技校新任校长、教导员点名要她去搭班子,他们都非常愿意与她合作搞好工作!另外,指挥部领导们一致认为,她在女子钻井队起到关键作用,再过几天呢,石油部在四川召开设备管理会议,钻井党委研究决定,仍由她代表女子钻井队参加会议,也顺便去南方看看,开开眼界,换换脑筋,也好散散心!……</p><p class="ql-block"> 她双眼紧盯着红头文件的落款时间,耳朵静听着朱科长的每一句话,什么话也没有说。朱科长又轻声慢语地问,对党委决定是否有意见?是否还有什么要求?不管还有什么意见,完全可以告诉他,他会如实向党委汇报。如果还有什么要求,他会尽上最大努力,尽量达到她的满意!……</p><p class="ql-block"> 她十分干脆利索地回答说,服从党委工作安排!没有任何意见,也没有任何要求!只是提出两件事:一是几名副职女干部年龄大了,应尽快安排后勤岗位工作,也该把岁数大身体弱的女工调出来。二是她现在正式调出女子钻井队,如果去参加石油部设备管理会议,会议结束后不能亲身贯彻会议精神,不利于抓好设备管理工作。她没有必要再去参加会议,让女子钻井队其他人参加吧!……</p><p class="ql-block"> 朱科长诚恳实在地说,唉!你心里总是先想到别人,老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这是你最难能可贵的!对于女工年龄偏大问题,领导们也正在考虑,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尽快给予适当安排,你就尽管放心吧!石油部召开设备管理会议,既然领导决定让你参加,该你去,你就去,不用再谦让了!领导们都知道,你没有去过四川,也没出过远门呢!……</p><p class="ql-block"> 她立刻爽快地说,那好吧,我按照党组织决定执行!她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一边伸出手,想与朱科长握手走人。可是,组织科长与她握过手,却伸出胳膊把她拦住,示意她还不能走,又吭哧吭哧地说,他有很多话还没对她说呢。于是,她只好退步重新坐到椅子上……</p><p class="ql-block"> 朱科长后面那一席话,说的很难为情,说的很不流利,眼睛也不看她,直盯着那部电话机,吞吞吐吐地说道,领导们委托他转达个意见,眼下,女子钻井队要“年上三万米”,这口油井又面临二次开钻,上级领导人希望她先不要走,仍然担负钻井队长责任,负责搞好钻前准备工作,主持开好工人设计大会,顺利组织二次开钻施工,成功打完快速钻进,为“年上3万米”打牢基础,再正式离开女子钻井队。可是,不知道她是否会愿意?也不知能否同意做到这一步?……他一再反复解释说,这是上级领导人的要求,党委特意委托他征求意见。</p><p class="ql-block"> 她心里基本明白事情的来由,望着朱科长拘谨又期待的眼神,也没多思考直截了当回答道:可以!没有问题!当初党委书记曾经亲口承诺过,只要带领大家打出三两口井,就会把我调回机关来。如今,我和大家已打出几十口油井,还怕打这口井的快速钻进吗?把这口井打完都行!这事儿算个啥呢?我同意!完全能做到这一步!……</p><p class="ql-block"> 未曾想,朱科长倒愣住了,一时语塞,嘴半张着,哼哼唧唧,不知该说啥好。大概他没想到她会答应,更没想到答应这么痛快。他思忖稍许,却又急切地解释说,不用!、不用!就打完快速钻进!打完快速钻进就行!打完快速钻进就好啦!……</p><p class="ql-block"> 她噗嗤苦笑着点点头说,行!打完快速钻进,“年上三万米”稳了,我卷着铺盖就走呗。好!这很好!太好啦!……</p><p class="ql-block"> 朱科长叹着气感慨地说,唉!领导们都在议论说,说你思想觉悟高,说你顾全大局,说你一心为工作,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谢谢你!谢谢你!我代表钻井领导谢谢你!也代表上级领导谢谢你!……</p><p class="ql-block"> 她不由自主地摇摇头,立刻站起身就要走,组织科长急忙站起身,紧紧握住她的手,又把她送出门来,跟着走到台阶下,又反复摆了摆手。</p><p class="ql-block"> 她迅疾转身绕过墙角,逃出钻井政治处四合院,加快脚步往回走,再也没有回头。此时,她还并不清楚,为了把她调出女子钻井队,钻井党委已十几次向上级党委申报任职意见。</p><p class="ql-block"> 关于队长调到钻井技校的事,女子钻井队有些人原本早就知道,这时候不再是什么秘密了。大家你传我、我传她的,当天就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p> <p class="ql-block"> 在这天晚上,女子钻井队召开“新河106-1”钻井工人设计大会。会上,队长照常履行队长岗位职责,全面主持钻井技术设计大会。这次会议到会人员最齐全。大家紧紧巴巴坐在一起,大库房里挤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半点儿空地方。会场纪律也出奇的好,姑娘们都入神地默默倾听着,完全没有一丝儿悄悄说话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这次钻井工人设计大会开得特别成功。设计会上,地质技术员详细介绍地质层位情况,钻井技术员宣布技术措施及钻井参数,泥浆技术员做好泥浆计划与性能设计,司机长、工长、炊事班长、材料员先后提出工作计划。尔后,队长根据基础意见重申设计方案:“新河106-1”继续采用喷射钻井新技术,使用小喷嘴金刚石刮刀钻头、两柱钻铤加扶正器钻具结构;开钻前加入少量泥浆药品,提高泥浆粘度,控制住失水;开钻后提前做好地层预告,钻具尺寸丈量准确,钻时要掐准无误,地质资料收集齐全;钻井动力设备须合理使用,适时搞好维护检修工作,保证性能良好马力充足;在快速钻进施工过程中,钻台各岗人员分为两组,分别定时轮流操作,加强配合密切协作,确保体力充沛安全生产;各辅助岗位要以二次开钻为中心,主动超前做好保障性工作,确保快速钻进生产顺利推进。最后,提议大家集思广益广泛讨论,为打好这口关键井献计献策,设计安排意见如有不妥之处,及时提出马上采纳立即修改……</p><p class="ql-block"> 各班组分头组织讨论后,各班组长在汇报会上说,男女老少一致认为,“新河106-1” 钻井设计细致全面,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到位,具体操作要求切合实际,工作任务分工安排合理,大家没有任何其它意见。大家一致表示,认真贯彻工人设计方案,自觉执行工作安排意见,努力完成钻井生产任务,为实现“年上三万米”做贡献。</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这三年来,队长曾主持召开近30次工人设计大会。每回各班组讨论后征求意见环节,总有不尽各家之意的方面,总是需要适当调整或更改某些问题。未曾想,这一次的工人设计方案,大家竟没有提出任何意见。</p><p class="ql-block"> 12月19日,全队职工在施工井场马不停蹄地忙活开钻前准备工作,各项基础工作安全顺利向前推进。这时候,有关领导人又来“指导工作”,说开钻时间越早越好,提出当天组织开钻施工,时间上为钻井生产留充足余地,确保“年上三万米”有绝对把握。</p><p class="ql-block"> 按理说,二次开钻前应全面检修设备,特别要检修好高压循环设备,谨防开钻后发生意外故障,推迟一天开钻是值得的,有备才能无患嘛。此时,大多数干部已点头表示,同意上级领导的说法。队长考虑到已经调出,不便于再坚持个人意见。</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上白班的人们紧张忙活8小时,虽基本达到二次开钻水平,可“尾巴工程”还有很多,关键是钻台准备事项没搞完,只能延迟到夜间开钻施工,开钻任务落到四点班人员身上。</p><p class="ql-block"> 12月19日19时30分,“新河106-1”正式第二次开钻了。井场上四处灯光铮明瓦亮,钻机柴油机轰鸣震天响,锅炉烟囱冒出一股股青烟,地面暖气管线不时喷出热气,热嘟嘟白茫茫的。姑娘们身穿厚重的棉衣,在各岗位竭尽全力操作,每个人脸上流着热汗,嘴里吐出一串串白雾。只见方钻杆快速旋转滑动着,一根根青黑色钻杆钻入地下……</p><p class="ql-block"> 只不过,“新河106-1”二次开钻后,快速钻进生产很不顺畅。一方面由于天气太寒冷,另一方面钻前准备不充分,压风机工作性能不佳,钻机气路几次“找麻烦”,高压循环系统不时“拉警报”,几次停止钻进火速抢修,没发生卡钻事故就算万幸,钻井速度也就可想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最让人心急火燎的是,钻机过桥链条突然断开,霎时间钻机停止转动,钻具不能上提下放,卡钻事故横在眼前,最危险的时候到了。此时此刻,没有人召唤,没有人命令,大家齐刷刷涌到钻台后面,争先恐后参加接链条战斗。这原本就是个最要命的活计,又是夜晚黑灯瞎火的时候,钻台后头灯光很暗看不清,她们用尽吃奶劲儿都难以奏效啊!</p><p class="ql-block"> 唉!这个活计干得太艰难了,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哪!为了尽快接好链条,大家得及时沟通,必须密切配合,有人高声大喊,有人高声答应;有的声嘶力竭叫,有的声音变了调,分明带有哭腔声!……</p><p class="ql-block"> 当把过桥链条安装好的时候,大家伙疾步奔跑到钻台上,有人脸上沾满了油泥,有人棉袄上黑乎乎一片,有人从钻台下爬出来,一条腿还瘸着,走一步,拐一拐,怎不让人心疼?再瞅瞅一个个身影,哪个都像被打败的兵!……</p><p class="ql-block"> 还好,谢天谢地,没有发生卡钻事故,真的是吉星高照啦。</p><p class="ql-block"> “新河106-1”开钻8小时,钻井进尺为445.77米,开钻24小时进尺980.24米。虽然,这几个数字并不太起眼,却包含着大家竭力付出的心血汗水,更体现了姑娘们战天斗地的意志。 </p><p class="ql-block"> “新河106-1”开钻前后,队长一直与往常一样,从白班到四点始终盯在钻台上,与大家一起为开钻施工团结奋斗,直到零点班人员接班上岗后,顾问和姑娘们一次次催促,催她上值班房里休息会儿。最后她去打大钳时,有人把住大钳坚决不放;她又去推拉钻杆,有人干脆拽住她往后拖;她赶忙去拉猫头,她们拽住猫头绳不撒手……唉!她只得慢慢迈下钻台梯子。</p><p class="ql-block"> 开钻第二天下午,钻进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快速钻进作业基本结束。队长坚持上完最后一个班,最后一次扶刹把、打大钳、推钻杆、拉钩子,最后一次认真进行岗位巡回检查,最后一次参加班前会安排任务并提出安全操作意见;最后一次班后会上总结工作还表扬了苦干实干的姑娘们……</p><p class="ql-block"> 12月22日下午,队长最后一次赶到“新河106-1”井场,最后一次登上已熟悉的“七尺”钻台,最后一次来到发电房和柴油机房,最后一次去泥浆房与泥浆净化区,一边察看设备运转情况,一边不忘真诚叮嘱几句,一边与姑娘们打招呼寒暄话别。最后来到泥浆房及值班房里,仔细查看泥浆性能钻井生产班报表……她看到钻井生产安全平稳,泥浆性能基本稳定,设备没有发现大问题,心里面也就踏实多了。尔后,她到住井房收拾好生活用品,逐一向顾问师傅们告别,一并告别了钻井工作岗位。在乘车赶回女子钻井队驻地的路上,她心里默默地为姑娘们祝福,祈盼钻井生产平安顺利,预祝早日登上“年上三万米”高峰。</p><p class="ql-block"> 12月23日下午傍晚时分,队长收拾好所有个人物品,先后到大库房与各个宿舍,问候正休班的顾问师傅与姐妹们,分别与大家握手作别,正式离开了女子钻井队。之后,她还得去完成最后一项任务,即第二天(24日)去油田报到,第三天(25日)统一按时启程,代表女子钻井队参加石油部设备管理会议。</p><p class="ql-block"><b> “年上三万米”最终成为了泡影</b></p><p class="ql-block"> “新河106-1”二次开钻后,钻井生产始终较为正常,大家都认为“年上三万米”没有问题。姑娘们按时倒班上井施工,她们一个班、一个班地计算生产时间,一米一米地累加钻井深度,盼着早日把“年上三万米”大红花系上方钻杆。各级领导们以为女子钻井队“年上三万米”稳拿把抓,有些人好像吃了定心丸似的,已开始精心筹划之后的事情,打算当井深达到2390米的时候,立刻组织人马把红旗和大红花送到井场,并由《胜利报》采用“号外”形式,及时将特大喜讯登载各大报刊上。或许,还有……</p><p class="ql-block"> 然而,就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候,“新河106-1”发生卡钻事故,尔后又发现严重井斜问题。这一桩又一桩,为“年上三万米”彻底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 12月24日上午9点31分,“新河106-1”实际井深1964.36米。由于钻头进入沙一段,此井段夹层较多,蹩、跳钻很严重,这时停钻上提钻具,指重表显示遇卡7、8格。又因井口很不正当(抢时间开钻设备安装不扎实),上提方钻杆带出方补心,大伙反复鼓捣5、6分钟,才好不容易放进去,之后倒I档转动钻具,发现气路被冻结住了。她们急忙挥舞榔头敲,有的拿热气管线烤,反复折腾好一阵子,待疏通气路管线后,上提钻具80格、下放20格不动弹,反复提拉无效,最后彻底地卡死了。</p><p class="ql-block"> 12月25日,上级决定采取泡油解卡措施,向井下注入原油20方、柴油10方,不久成功解卡后,遂决定起钻更换钻头。</p><p class="ql-block"> 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姑娘们殚精竭力坚持生产,一心想实现“年上3万米”目标。未曾想,关键时刻发生卡钻事故,情绪低落身心疲惫患感冒,竟难以坚持倒班正常生产。葛明英向上级领导告急要人,借以协助应付当下正常钻井施工。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们上哪里去找女工呢?……</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安全钻井生产施工,两级领导人紧急合计决定,从无钻机待命的新四队抽两个班,支援女子钻井队钻井生产,以缓解女子钻井队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两天之后,新四队职工奉上级领导指令,全部搬至女子钻井队驻地,全体人员编入女子钻井队各班组,共同完成钻井生产施工任务,打算以此“亡羊补牢”,年底前实现“年上3万米”目标。</p><p class="ql-block"> 12月26日,待起钻作业结束后,又发现井径严重倾斜了。当时,姑娘们小心翼翼提出测斜仪,技术员赶快取出测斜卡片,卡片上面模模糊糊的,她盯着看一遍又一遍,看着、看着心脏怦怦跳,测斜卡片上明显表示,井斜大约有13度啊!一时间,一家人哑然傻眼了。</p><p class="ql-block"> 大家经过反复认真协商后,决定用原钻头带2柱光杆钻铤捅井,后试打钻至井深1989.06米,再次投测斜仪起钻观察。大家怀着侥幸抱着祝愿起完钻,急忙取出测斜卡片看究竟,结果井斜度数还是13度,只好如实向上级汇报情况,要求电测探明井身轨迹,再研究确定下一步生产措施。</p><p class="ql-block"> 12月27日,电测结果出来了,最大井斜16度,大家看了倒抽冷气,前胸后背都是凉的。井斜情况大体如下:1200米以下井斜1度左右,1200~1550米2度30分,1650~1750米4度30分,1750~1950米9度~16度。也就是说,从井深1650米后井斜逐渐增大,最后倾斜到16度!……这个残酷的现实,让“年上三万米”成为泡影。</p><p class="ql-block"> 1978年度,女子钻井队钻井总进尺29596.6米,离3万米只差404.4米。</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为了顶起钻井“半边天”,为了祖国建设多做奉献,姑娘们日夜奋战多打井。为了实现“年上三万米”目标,她们几乎忽略了时间概念,时常摸着黑儿去上班,又顶着月亮星星下班来,即便是两头见不到阳光,也没有人怕苦嫌累,更没有人发牢骚,始终坚持发奋大干。可是,大干换来的最终结果,却与她们开了个大玩笑。这时候,她们曾一鼓再鼓的士气,就像是撒了气的皮球,突然间快速蔫瘪了下去……</p><p class="ql-block"> 井斜问题向领导汇报以后,没有人到女子钻井队来,也迟迟听不到上级回音,大家在焦虑不安中等待着。姑娘们心里没有着落,感觉时间过得很漫长,一天就像一个世纪。直到两天之后,等到“必须填井纠斜”电话指示,还是生产部门转达来的。唉!……</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末,钻井党委调整女子钻井队干部班子。副政治指导员陈淑琴调入钻井供应站工作,副队长吴金芳调到中心医院后勤部门,地质技术员宋国英调濮阳地质研究所;顾问队长李根发、顾问指导员曹之林调后勤工作。</p><p class="ql-block"> 葛明英任女子钻井队指导员,董爱芝任副指导员,张桂凤任钻井技术员,陈玉秀任地质技术员,任宝珠任代钻井技术员,王淑银任代泥浆技术员。何有才继任顾问队长,刘金贵调任顾问指导员,王治明任顾问钻井技术员,潘宗美任顾问泥浆技术员。</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31日,这是本年度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新河106-1”恢复生产施工,从井深1309.80米处重新钻井。大家到井场组织下钻施工,可姑娘们少了精气神儿,心里像塞了个“棒槌”,堵得慌,很丧气,更迷茫……</p><p class="ql-block"> 女子钻井队全体职工在抑郁中送走了1978年。</p><p class="ql-block"> 2017.01.0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