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淬炼——静如的抗疫故事

船营五小

<p class="ql-block">  3月4日~5月4日,抗疫整整两个月,“天地为炉,造化为工”,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对生命的淬炼,这段经历又是我人生的一次成长!5月4日,我获得社区批准解除居家隔离,可以出小区了,来到街上,恍如隔世,犹记得七天前返家时,树还不绿,人影寥寥,如今花儿绽放,行人从容,七天之后竟然变了天地!甚是欣慰,我们期待的岁月静好都回来了吧!这一切来之不易,心中默想,幸好这一战我没有缺席,内心无愧,满足感油然升起。</p> <p class="ql-block">  疫情初始,每天接收任务都在半夜11点左右,安排部署已是零时,不忍吵醒老师,待到第二天早晨5点再电话落实一遍,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校长为了让我补充睡眠,当时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不要守着群通知,我盯着任务信息,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更记得老师们的回复:“没问题,我上!”当时,我初来五小,任职三天便突发疫情,能把任务圆满完成,没有学校校长的表率作用,没有一群支持工作的老师,是万万做不到的! </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风雪中扫码,脚冻木了,手冻僵了,面屏上有了哈气再凝结成冰;早五点到岗,怕上厕所,更怕耽误百姓排队等候,连续十小时不吃不喝,多少人在硬抗;刚刚结束白天的全员,群里的通知又来了——午夜有突击任务,是对心理和身体极限的挑战,面对紧急任务,又一声声回复“让我来!”这是怎样的一个团队呢,一次次让我温暖,也一次次让我震撼! </p> <p class="ql-block">  老师是一个较真的群体,有人说他们执拗,但是这份执拗来源于高度的责任感。3月14日,学校的第一批闭环老师开始住校,学校的男教师们组成了突击队,专门“追阳”,全员核酸后“十混一”的阳性再排查,我们简称“追阳”,追阳危险,每扫十人,就有一人是阳性,工作全在深夜乃至后半夜。追阳队伍里的一位年轻体育老师,本该十一点结束工作回去休息,他硬是爬完三十余户,凌晨两点才返校,第二天,他露出朴实的笑容说:“多干点,早解封,咱们一套大白,政府花那么多钱,穿一次得值啊,别浪费!”好几次,他都是独自一人整夜作战,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得到社区、医护、居民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突击队只有6人,均男性,随着任务量激增,不分男女,所有人不顾危险,增加至30多人,25日起全部住校,从这一天起,我们开始了不分昼夜连轴转,无所畏惧,不论安危的抗疫生活。这其中有两个女老师,家里均两个孩子,二宝刚刚三四岁,孩子扔给老人,毅然来到学校,校长要求她们回去,可两人都摇头坚持留下;53岁的教学付校长,膝盖有伤,重感冒初愈,拿着简单的行囊来到学校一起闭环;周校长,把初二的小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四十多天,每天视频教孩子做饭菜……谁不是父母,谁又不是儿女,家庭中的责任怎能放下,每逢深夜追阳时,怎能不惦念家人是否安康?物资匮乏时,怎么不想起孩子老人是否缺菜少米?</p><p class="ql-block"> 儿子的老师给我打电话,三次都欲言又止,我猜到老师想说什么,应该是:“哪轻哪重不知道吗,孩子高三只有一次,临近高考,你怎么能只顾着工作,不管孩子呢!”是啊,如果儿子高考失利,我会留下终生的愧疚,老师犹豫再三没说出口,因为她清楚,我们每一个不回家、不顾家的人都不是为了名利,是肩上的责任啊,当看着一个个封锁的单元,一户户出不来的百姓,一份份红管的名单,我们总想,多干一点,就能打开那紧锁的门,路上就不再空荡荡!再爬一层楼梯,再多送一份菜,就又有一家能吃上蔬菜,就能看到久违的笑脸!我的同伴们,谁又是合格的父母、尽孝的子女呢!这其中又有多少不舍和无奈呢?</p> <p class="ql-block">  疫情突发,各种埋怨、各种追责在媒体网络、群众言论中不绝于耳。作为整个过程的亲历者,我见证了领导层的艰难和值守,见证了社区工作者与我们一样的不眠不休,见证了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见证了医护的坚韧和执着。</p><p class="ql-block"> 3月初,我去政府领任务,看见满地的地铺,看见领导们熬得通红的双眼,看见工作人员一天三顿的泡面;我看到社区工作者摘下口罩时深深的勒痕,她们嗓音沙哑还在组织队伍,双腿疲惫还在举步维艰地迈一层、再迈一层;我看见机关志愿者封控区消杀时,顶着浓烈的84,呛得不停咳嗽,但是背起50斤的喷雾器义无反顾;我看见大多数医护是小姑娘,每天采将近一千个核酸,意味着冰天雪地里用冰冷的酒精搓手一千次,我仅仅是扫码,手指已经冻僵,她的手还听使唤吗?医护紧缺,白天全员,晚上追阳,她们的年龄有的还是家里撒娇的宝贝,然而面对灾难,她们坚韧、执着、勇敢……船营妇幼的医护从来都是把用过的管、垃圾袋绑在自己身上,看着她们拖着沉重的两个大袋子爬楼,我要帮她拿,她说:“不行,这些用过的东西是污染物,我们是医护,放我们身上,免得传染你们,这是战时,我们要冲在前面保护你们。”瞬间,我感动得近乎流泪,她又轻松地补一句:“别担心,因为我们专业啊!你们不专业,才有危险!”</p><p class="ql-block"> 事情差强人意时我们经常抱怨,但有时只是人力少、时间紧、物资匮乏,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密度大,我们的政府面对疫情也需要反应的时间,但每一个人都在尽职尽责,请再多一些宽容平和,作为城市一员,我们是否该先做好自己,如果有余力去帮帮身边的弱小。</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任务特别重,人员又不足,老师们早晨出去,一箱午饭无人问津,到了下午四点,社区百姓的朋友圈传回我们老师——小冉,疲惫不堪坐在雪地里扫码的照片,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又一次,20多天没看见我的母亲了,忽然有一天任务是到妈妈所在的小区支援,正巧路过妈妈家楼下,抬头望,看见妈妈的身影,拨通电话,刚一句“妈妈,我在楼下。”声音已哽咽,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赶忙挂断,抑制住情绪重新再接通,连忙解释:“我戴手套呢,碰错键了……”70多岁的老母亲不会用微信,怎么抢到的物资?下楼做核酸时候防护做得到位吗?种种担心,可是近在咫尺,我却不能上楼,工作中的我是带菌的,隔窗问候已经是难得的福分;还有一次,午夜,还在追阳,封控单元里,敲开一家,居然是儿子的同班同学,看见陪伴她身边为她高考助力的父母,想起同样高三的儿子,此时孤零零一个人在家,父母都在忙着抗疫,眼睛又一次模糊;还有那次,小女儿看了我们学校做的宣传视频,给我打来电话:“妈妈,我在视频里看到你了,我都哭了,妈妈,外面有病毒,危险,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妈妈把病毒赶走就回去了,妈妈有工作……”面对女儿的想念,我却匆匆挂断电话,因为当时我在扫码,开了免提,旁边的老大爷听见了女儿的声音和通话内容,不停地竖大拇指,然后跟后面的居民说:“孩子那么小,多不容易,咱们不怕等,让闺女多唠一会儿……”之后,他开始主动组织队伍秩序,我不住地感谢和微笑,心里已经感动得一塌糊涂,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还有多少次流泪,已经记不得了,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情感都内心柔软,面对疫情又如钢铁侠般坚强!</p> <p class="ql-block">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我们的任务逐渐减少,单位领导体恤我家中有高三的孩子,让我提前回家,4月26日,我结束了闭环生活,回到家中,可是我的战友们,疫情突起时,“别人走不出的门是他们回不去的家”,现在,别人走出家门,“白衣奔赴”的他们却成为最后一批被封锁的人,但我想,他们内心如我一样,是充盈幸福的,因为,人们迈开家门的脚步和大街上的热闹喧哗正是我们努力期盼的样子,因为功成不必有我,我们所求只是岁月静好、人间皆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