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引言:许久前曾拜读水性太极拳之文,在抚仙湖畔习拳,似有所感,所想,所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感悟《拳论》寻太极拳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 王应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烟波浩渺的抚仙湖,令人产生许多美妙的联想、瑕思。在抚仙湖畔打一套杨八五套路,风声、波涛声,伴着悠扬的音乐,邻着平静或被风掀起涟漪的湖面,翩翩而立,随风起势,随势而式,心平神凝,空净轻灵,想起孙禄堂大师的“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万法得来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之语,思《拳论》之神机,悟太极拳之道,领会人生百态,天地人合,万念归一。</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这太极拳,仿如若水,潺潺而流,碧波千里。阴阳的转换,重心的流动,拳架结构的形态,顺势而为的流动,劲道在次第间架结构中的流动;流动时心境的恬淡,精神的专注,意气的随和,结构的稳定,筋肉的放松,呼吸的平缓深匀。不由的感慨老子所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这水的流动,不就是太极拳!</p><p class="ql-block"> 水分子之间,不仅有着相互吸引的向心力,而且还有着相互排斥的离心力。温度降低,向心力超过了离心力,到达一定程度,温度低到了负值,水就会凝结成霜成雪成冰,就失去了流动的能力,这不就是《拳论》中所谓的“双重则滞”吗?当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离心力超过了向心力,温度升高到了一定程度,水就会化为气,变为云而随风飘移。水其大如外,其小如内,太极拳若水,当温度适中之时,这水分子之间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始终保持合适的比值,水就成为了流体,凝聚成露珠、水滴、小溪、河流、湖海、大洋,通过自身重量,借助地心引力而流向四面八方。练太极拳,如果把身体细胞当做水的分子,让身体松得像水一样,随时可向任何方向流动,是否就是找到了《拳论》中所谓的“偏沉则随”的感觉了呢?</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的拳。这不用力,说的是拳势的动态运行不用肢体之力而推动,而不是说静态支撑仍不用力;是有力不去用,而不是无力可以用;是不必去用力,让行拳如流水一样,通过“偏沉则随”,开发自身重量,借地心的引力去推动;是不可以用力,因为用了力,就禁锢住了自身重量,那就不是太极拳。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一用力就借不到地心引力,便失去了那份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 用意不用力,说穿了,就是要去借地心的引力。而要借到地心引力,就只能用自身重量,不能用肢体力量。谁都知道,重量是重力的量化,是地心引力的作用,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重量内含着力量,同样也含着地心引力,是纯自然的力。用自身重量,就是用地心引力,放到太极拳,就是追求道法自然,在松中生动,其性如若水。水只有重量,没有力量,是从重量中释放出力量来。水只有流势,没有意识,没有非要我要怎么样,而是随地势而偏沉,随偏沉而流动。</p><p class="ql-block"> 水只用重量,不用力量,无为而为,是被动而行,所以能够无不能为,无不能往,随波逐流,流遍天下。自身重量,人人都有,纯属自然,用其推动行拳走架,“偏沉则随“,摧僵化柔,使全身像水一样处处得到松柔。</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肢体练到完全依靠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自然而然地向下松落,依地心引力而起,让地心引力给力,把力借给你。借到了力,便就明白偏沉,那么偏沉的对立面,偏轻便同时显现,偏沉偏轻,就是虚实(阴阳),分清了虚实(阴阳),就会自然而然的走向《拳论》所说的“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的阶段,进入到了真太极拳的门坎。偏沉,是不去用力,通过松而减力,解放出自身的重量,顺从自然而然的地心引力,避免《拳论》中的“双重则滞”之病,使全身协调一致的“则随”。 </p><p class="ql-block"> 当全身到处都有重量可用时,内外的虚实皆有了,腰胯便顺其自然的成为全身的平衡枢纽,成为运动的主宰。王宗岳《拳论》中的“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就是要把练拳者当作一杆秤。“拳者,权也”。而练拳用重量,就像称物用的秤砣,用自身重量而引动拳势,如移动秤砣似的移动偏沉部位。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而身体中的尾闾命门,犹如这秤砣,它虽然也小,却能象航海中的舵一样调节腰腹肩胯的开合虚实,进而带动全身的运动去向。</p><p class="ql-block"> 靠自身重量、地心引力这单一垂直向下的力,能演化出向各个方向、千变万化的拳势动态。因为沉是万劲之母,向下沉的反作用力就是向上的升力,就能生出面向四面八方的棚劲来,进而生出各种各样的劲别和劲力来,演化出变化多端的动作来。“偏沉则随”,犹如若水,根在“偏沉”,妙在“则随”,只要“偏沉”的部位准确、分寸适度,变化随机,“则随”的地方就会自然顺势,随之表现出滔滔不绝,连绵不断,行云流水般的拳势来。</p><p class="ql-block"> “偏沉则随”,如若流水,被动而行, 不主动,不盲动,不妄动, 借地心引力,随人而动,随地而动,随自身偏沉出来的重量而动。这种动是顺其自然的动。而“偏沉”是运行的动力、起点,这种动是被动的随自身重量,随地心引力而动。而“则随”则是直接随偏沉的部位而动,随自身重量,地心引力而动。</p><p class="ql-block"> 这种“随”和“动”,如水随势而流,似云随风而行,没有自己的主观故意,不用自己的肢体力量,运动的方向、力度、速度,都是随机而动,顺势而为;这种动,有主有从,要节节贯穿。是中间带,两侧随;内部带,外部随;根节带,梢节随;下半身带,上半身随;偏沉(实)处带,偏轻(虚)处随。没有主动,松松地、静静地等候着被带动,等待着或直接、或间接,或先或后地被自身重量,被地心引力来带动。在被带而动的过程中,从带的部位到随的地方之间,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比例不断变化,松出来的劲依次传递,全身上下,节节贯串,中间没有任何阻碍、断裂。这种动,全是松出来的动。是在松开自我约束,解放生命活力之后,让身体如水,如云,如风等自然而然的天然运动,所以具有柔和圆润、均匀逐渐,无拘无束、适情随性。</p><p class="ql-block"> 王宗岳在拳论中的“舍己从人”,应该舍掉的是我要怎么样的惯性思维模式,而“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就是要完全丢掉自己的盲想妄念,化掉自我而随之,进入忘我、无为,“舍己从人”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由拳而人,皆不如此。当你心中多一分自我,多一分由己,必然就多一分干扰、障碍,于是就少一分理性和客观。拳论言,“由己则滞”,如果心中少一分自我,少一分由己,少一分主动,就会少一分主观片面,就会多一分理智客观,从而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多一分自如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无我的放松,应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松,使本身具有的生命能量能够正常发挥出来。</p><p class="ql-block"> 《拳论》中还言,“从人则活”,这里的从人,是知己知彼,随机顺势,因势利导,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p><p class="ql-block"> 站在抚仙湖畔,极目四望,优雅宁静而淡然,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谦谦君子,休休有容,真正使心态如水一样平和;上善若水,太极拳之道,似乎就是柔中带刚,在儒雅、善美、循道,让身心顺从自然,回归自然,进入一种高贵而至上的精神状态……</p><p class="ql-block"> 在抚仙湖畔,练一遍杨八五套路,不慌不忙,不急不燥,似玉树临风,行云流水,高雅致趣;如春蚕吐丝,虽万千变化却自在独立。太极拳之境,一层有一层的曼妙,一层功夫一层理,善于体悟,乐于去悟,才会沿阶而上,看到那靚丽壮观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在灰尘蔓延、绿色被囚、疫情所困的当下,寻得这么一块青山悠远,绿水扬波的港湾,茗茶观景,悠然自得的练习拳架,品《拳论》典章,提起、放下、想细、看开、独立,以淡然的心境,还原心中的那份归属。</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2年4月15日起笔于澄江市马房村秘密花园民宿客栈,5月初落笔于兰州陆都花园家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