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的思想影像”

王秋杭.

<p>在我的视野里,这也许是第一本以收藏为号召的摄影专业杂志。收藏是以稀为贵的,所以这本杂志的发行量和知名度不会很大。但是开本很大(大摄影)、印刷极其精美。所选登的都是大师级的摄影作品。</p> <p>这类非常前卫的封面摄影作品,其实是最传统的湿版摄影拍摄和制作的。</p> <p>这幅代表大摄影办刊宗旨的创意广告,选择了罗莱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加眼平取景器。它很不大众,非摄影老炮儿,是很难理解它的精髓的。</p> <p>我对这本杂志一无所知,2016年我还没怎么知名,他们找到我,应该是很有远见的。居然摆到刊头隆重推出!</p> <p>因为我对这本杂志很陌生,所以对编辑的采访很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傲慢,但她们非常执着!</p> <p>没有想到她们用了16个页面来刊登、介绍我和我的作品。</p> <p>她们特别喜欢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p> <p>这也是我长期追求的影像文学目标。</p> <p>我收藏大量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因为没有文字而深感遗憾。</p> <p>于是,我开始要求我的纪实摄影作品,仅仅有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三要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文字故事。</p> <p>这些获奖作品我倒并不是很喜欢。</p> <p>平凡的人,拍出不平凡的故事,才是我的梦想。</p> <p>必须把摄影作品当作珍宝来欣赏。</p> <p>摄影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才有可能去感动别人。</p> <p>作者的感受非常重要,还要有很深的文字表达能力!</p> <p>这幅《渴望战争》摆拍作品,后来两次登上纽约时报。</p> <p>这幅“1989年大西北采风记”上、中、下连载于老照片杂志。有望今年集积出版《自拍》一书中,图文并茂!有人找我想拍成电视连续剧……</p> <p>《窗里窗外》曾获丽水国际摄影大赛银牌奖。我比较喜欢,因为把镜头对准了社会最底层。</p> <p>回首人生走过的脚印,庆幸不曾虚度。足矣!</p> <p> 王秋杭</p><p> ——2022年5月6日于京杭大运河钱塘江口激活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