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对其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宣传科学幼小衔接教育理念,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p><p class="ql-block"> 为做好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更全面深入地学习理解《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及《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等相关政策,我们再次学习了国家相关政策,并进行了梳理分析,期待能够更好地助力幼小科学双向衔接!</p><p class="ql-block">一、《指导意见》要点梳理</p><p class="ql-block"> 《指导意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主要举措、进度安排、组织实施等五方面内容。</p> <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指导意见》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提出了坚持儿童为本、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规范管理等四条基本原则,确保幼小衔接工作沿着科学方向推进,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指导意见》立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体系一体化,幼儿园和小学同步行动,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推动实践落实,切切实实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推动双向衔接;二是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前学习、超标教学的状况,做好科学衔接;三是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实现有效衔接。</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是主要举措。《指导意见》强调要强化衔接合力,提出了五条主要举措。针对幼儿园,要求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针对小学,要求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针对教研部门,要求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针对家园校合作,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衔接。针对教育部门,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持续治理。</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是进度安排。《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幼小衔接试点,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铺开。</p> <p class="ql-block"> 第五部分是组织实施。《指导意见》强调,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制订本地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要推动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要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专业资源,加强幼小衔接科学研究。</p> <p class="ql-block"> 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入学适应指导要点》)分别对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二、《入学准备指导要点》梳理</p><p class="ql-block"> 针对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入学准备指导要点》突出问题导向,主要强调了三点:一是准确把握入学准备的内涵。针对社会上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的问题,强调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有机融合和渗透,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准备,或用小学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二是处理好循序渐进与把握重点的关系。既强调将入学准备贯穿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全过程,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身心基本素质,又强调大班根据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三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强调用科学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不仅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还要帮助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第一方面身心准备。包括向往入学、情绪良好、喜欢运动、动作协调四个发展目标以及初步了解小学,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等7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等7条主要教育建议。</p> <p class="ql-block"> 第二方面生活准备。包括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等四个发展目标以及保持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等9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逐步调整一日作息等7条主要教育建议。</p> <p class="ql-block"> 第三方面社会准备。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四个发展目标以及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结交新朋友等10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等9条主要教育建议。</p> <p class="ql-block"> 第四方面学习准备。包括好奇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四个发展目标以及对身边的新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等16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等11条主要教育建议。</p> <p class="ql-block">三、《入学适应指导要点》梳理</p><p class="ql-block"> 针对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入学适应指导要点》从教育观念到课程实施,对小学提出了系统性的改革要求,着力改变过去让学生适应学校的传统做法,强调为儿童入学适应准备好学校。主要把握四点:一是强化主动衔接。要求小学教师树立牢固的衔接意识,转变教育观和儿童观,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积极倾听儿童需要,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二是注重适应过渡。要求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等方面与幼儿园相衔接,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衔接坡度过大问题。三是关注个体差异。为防止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儿童,挫伤其入学积极性,强调尊重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四是深化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探索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为每个儿童搭建入学适应的阶梯。</p><p class="ql-block"> 《入学适应指导要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第一方面身心适应。包括喜欢上学、快乐向上、积极锻炼、动作灵活四个发展目标以及能记住校名和班级,知道自己是一名小学生等7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创设与幼儿园衔接的学校环境等7条主要教育建议。</p> <p class="ql-block"> 第二方面生活适应。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安全防护、热爱劳动等四个发展目标以及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能够逐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作息转变等9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9条主要教育建议。</p> <p class="ql-block"> 第三方面社会适应。包括融入集体、人际交往、遵规守纪、品德养成等四个发展目标以及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能逐步融入班集体等10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帮助儿童逐步融入新班级等9条主要教育建议。</p> <p class="ql-block"> 第四方面学习适应。包括乐学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四个发展目标以及在观察、阅读、互动讨论等情境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14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创设敢问想问的氛围等9条主要教育建议。</p> <p class="ql-block"> 《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指导意见》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转变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