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同视角下的美术区域是什么样的呢?</p> <p class="ql-block"> 生态式教育理念下的美术区域是为激活幼儿多种感官,唤醒幼儿对艺术的期待和喜爱,在不断体验、感知中实现审美和认知的内化。不同视角下的美术区认知表达,呈现了孩子兴趣与学习发展的需求,更引发了教师的深层思考。基于儿童立场下的美术区域活动,如何更加鲜活、开放和生态?本学期我园基于儿童视角下美术区域活动审议。</p> 审 <p class="ql-block"> 现有的区域空间、材料、工具是否具有感召力,能否唤醒幼儿对美的感知,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意愿和需要,支持自主性表达和多样化学习?</p> 议 <p class="ql-block">教师VS教师:</p><p class="ql-block">以教师为主的美术区域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吸引力不足,互动行为不凸显;</p><p class="ql-block">目前班级美术区域内的材料种类丰富,但利用率不高;</p><p class="ql-block">幼儿会选择将作品带回家,存在分享、欣赏机会的缺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VS幼儿:</p><p class="ql-block">你喜欢班级里现在的美术区吗?</p><p class="ql-block">我喜欢,我还想在美术区里看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我觉得美术区有点挤,一转身就会碰到别人;</p><p class="ql-block">美术区的东西太多了,我都不知道选哪一个;</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们只能在桌子上画,都放不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行 <p class="ql-block">基于儿童立场的美术区域环境的优化</p> 优化一:
调整布局,适宜改造 <p class="ql-block"> 随着对美工区新的需求和想法,孩子们通过绘画的形式,设计了自己心中的美工区,商讨、投票、调整,尝试区域的规划与布局,创设作品展示台,凸显了区域的自主性和环境的多元化、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 在区域空间重组的过程中,环境改造成为了孩子们真实的学习场,在和环境建立关系,对话互动中,丰富审美经验,成为区域的“小主人”。</p> 优化二:
材料调适,激发互动 <p class="ql-block"> 基于现状,我们在审议中对材料进行调适。第一步做“减法”,减类别、减数量,去除不适宜的工具和材料,将材料统整和分类。第二步做“加法”,充分发挥材料提供的动态性,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p> 优化三:
深度学习,研思并行 <p class="ql-block"> 通过开展关于小组研究的专题讨论,拓展我们多元运用材料的意识。引发了我们如何开发新材料、如何创意使用旧材料、如何整合资源进行环境布置有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考。 </p> 优化四:
现场观摩,拔节成长 <p class="ql-block"> 学习与思考并重、理论与实践并行。现场观摩活动中,观察孩子与环境、与材料、与同伴、与教师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结合《指南》,对环境改造、材料调整以及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行为表现进行了积极地反思与讨论。</p> <p class="ql-block"> 在审议中,我们调整、改变、深入、优化,建立体验式、生态式美育环境;在审议中、我们不断思考如何为幼儿创设适宜学习体验的情境和机会,促使幼儿在丰富的体验中形成美育感悟,进而形成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观、审美观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大自然对话、与环境共鸣、与材料互动、与生活融合,艺术的感知和创造的经验将不断滋养幼儿心灵的内核!我们在研究的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