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史 明初心 共奋进】团史百日讲堂(第022讲)创建中国青年旅行社

黑河—WT

被称为中国旅游业“三驾马车”之一的中国青年旅行社诞生于1980年6月27日,最初这个旅行社出现在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旁边的一条小胡同里,这条胡同的名称是“炒豆胡同”,曾经是清末僧格林沁的王府所在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门开始向世界打开。这时共青团的外事工作也开始活跃,积极展开对外交往,开始组织中国青年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开阔视野,既把中国开放的信息向各国青年传播,也把世界青年的目光吸引到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时团中央没有自己的接待能力,国外青年旅游团来到中国,都是到国内一些较好的宾馆、酒店订房间,或者把联系到的青年旅行团队交给旅行社来接待。几次接待下来,发现花费很高,团中央当时感到应该有自己的旅行社,这不仅方便开展对外交流,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个实体,积累资金,缓解当时团中央开展工作经费紧张的局面。另外,当时团中央还了解到国际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青年团组织都在办旅游业。于是,在1979年秋,团中央在中国青年联合会内设立了青联旅游部,由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李瑞环负责该部的筹建工作,并在炒豆胡同设立了一个仅有30个床位的小招待所,准备用于小型旅游团队的接待。李瑞环后来回忆说:“当时中青旅就靠几个假内行,靠几间破屋子,人、财、物都是从零起步。”当时具体承办青联旅游部工作的是全国青联常委戚烈云。<br><br> 在青联旅游部开办之初,社会上还是有不同声音的。但是,团中央认为,发展青年旅游事业,是为了扩大国际青年交往,加强共青团国际工作的统战工作,发展和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更有利于对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华侨青年的工作,既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应该是共青团可以开拓的工作领域,所以还是应该做,通过实践来检验。<br><br> 1979年8月到12月,在青联旅游部成立后的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共接待外宾四百余人,为国家创汇30余万元。开办后的成果坚定了团中央的决心。1980年上半年,团中央正式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递呈了开办旅游业的报告,并且很快得到了批准,中国青年旅行社正式挂牌成立。旅行社正式成立后,原炒豆胡同的客房已经无法满足旅行社的需要,团中央陆续把中央团校的三幢学生住宿楼稍加装修和添置了一些设施后,改建为万年青宾馆,用于接待外宾。至此,中青旅便有了两处可供接待游客的场所。当时用于接待游客的车辆还主要是租用,为了应急,团中央机关的车辆有时也会出动。在这种情况下,戚烈云以个人的名义从香港购回几辆旧的大型旅游车,组建起中青旅自己的车队。带旅游团的导游则由团中央国际部的几位老翻译担任。至此中青旅接待旅游团队的体系方初具规模。在1980年,新成立的中青旅共接待国外游客1万人次,创汇1000万元,利润达100万元;中青旅的工作受到游客的肯定,世界青年旅游协会正式邀请中国青年旅行社加入该组织。团中央及时把这个情况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表扬。<br><br> 中青旅创办的成功,推动了国内青年旅游业的发展。其后,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团委也相继成立青年旅行社。1988年,中国青年旅行社在中国旅游行业率先成立了集团公司——中国青旅集团。1997年,中国青旅又作为发起人组建了中国旅游行业第一家旅游上市公司——中国青旅股份有限公司。其业务除主营旅游业外,经营领域延伸到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运输、旅游资源开发、航空代理、贸易、商业零售业、房地产业及高科技等领域,形成了紧密型、综合式、国际化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