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徐霞客游记》中的马祖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姜文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强档栏目播放了《典籍里的中国》演绎了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30多年“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最后完成旷世奇作《徐霞客游记》。我深深感动之余,利用五一长假空闲,翻阅《江右游日记》14篇,全面了解了徐霞客进入江西游历过程。</p><p class="ql-block"> 明朝崇祯九年(1636)十月十七日,徐霞客从浙江常山进入江西玉山县,往西经过广信府(今上饶市)及铅山、弋阳、贵溪、安仁(余江)、金溪等县,到建昌府(今南城县)后,在新城(今黎川县)、南丰县境转了一圈。又从建昌府出发,往西经宜黄、乐安、永丰、吉水等县到吉安府,再往西过永新县,于崇祯十年(1637)正月初十进入湖南,在江西历时近一年。</p><p class="ql-block"> 那么,他具体是什么时候来到安仁(今余江)马祖岩的呢?在游记中对马祖岩又是如何描述的呢?</p> 徐霞客于崇祯九年(1636)十月二十二日晚,从弋阳来到对岸的贵溪地界住宿。二十三日,早上进入贵溪县城东关。在贵溪冒雨游历了五面峰、一线天、小隐岩、仙桥、朝真宫后,登上了仰止亭,其中对贵溪的仙桥和一线天这两处奇观大为赞赏。<br> 二十四日,早餐后,仍然度过贵溪西南门的大溪,向南经过新天铺、联桂铺、横石铺,越过一座岭后,下山住宿在申命地,此地南面对着应天山,是去上清宫起始的地方。<br> 这天夜里,姓乌的旅店主对他说:“此地南面距离上清宫有二十五里,但西面距离仙岩只有二十里,如果到了上清宫后再去仙岩也是二十里。不如就从此地去仙岩后再去上清宫。”店主人又说:“仙岩西面十五里处有个马祖岩,在安仁县(今余江)境内。马祖岩景色非常优美,只是先赶到仙岩去也同样有些绕路,不如径直赶到马祖岩去,然后转向东走,经仙岩、龙虎岩,把上清宫作为终点,这样最为方便。”于是,徐霞客决定先奔马祖岩。<br> <p class="ql-block"> 二十五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天明早起,吃过早饭出发。天气很冷,雨一直下着,一刻也不停。向西走,经过章源、桃源、石底、连塘等地。翻山越岭,渡水过桥,到达铁垆坂、香炉峰。香炉峰西面就是安仁县(今余江)的东境,当时属饶州府管辖。</p><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马祖岩脚下,一时迷了路,整个人成了落汤鸡,便在岩石中躲雨,以几片橘子和柚子作为午餐。随后发现南面山崖间有户人家掩映在竹丛中,以为那就是马祖岩,急忙赶到那岩洞上面,结果那里是个新岩,马祖岩在新岩的北面。此时“岩僧虽具餐,观其意惟恐客不去,余遂亟出,趋下山。”</p> <p class="ql-block"> 来到左边山崖的半山腰的马祖岩已是黄昏之时。岩内僧人分住在两间房子中,洞中狗窝、猪栏、牛圈、马棚,填塞得满满的,污垢恶臭得不可接近。都是些畜生的栖息处所,而人能容身的地方四周用墙围着,黑暗得如同地狱。</p><p class="ql-block"> 南房的和尚正汇聚集了很多人作法事,拒绝接纳客人,北房的和尚也效仿他。他寒冷极了,强行要了一个石龛躺在里面。用随身带来的米和炊具去生火做饭时,僧人先是推辞说没有柴禾,后又用细米换了米,随后煮成粥,竟然见不到一颗米粒。 第二天,天明起床,再次拿米做饭,那僧人仍用细米调换,将就着吃饭后,命令顾仆先出峡口,他独自转到西面的山崖上。</p><p class="ql-block"> 《马祖岩记》前一部分尤为细致地记叙了一路经过,有路线、天气、时间,再着重将在马祖岩岩洞内看到的物与僧人等风土人情,记录的具体详实,生动可感,可见作者当时游历的艰辛和不快的心情,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徐霞客在《马祖岩记》的后部分对此岩风光美景颇有重笔。比如,“峡口巨石磊落,高下盘峙,深树古藤,笼罩其上,甚有雅致。”“两崖并夹,遂成一线。”“线中东崖之下,复裂为岩,亦横如马祖,而清净幽渺,忽有霄壤之异。”“岩外之崖,与对崖俱下坠百仞,上插千尺,俱不合如咫,而中亦横裂,邃幽深若重楼。”对景物的记述,则语词精练,句式匀称,极富节奏感,绘形绘声无不出奇。</p><p class="ql-block"> 在马祖岩上远眺景色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遥望东面乱山横翠,骈耸其北者,为排衙石,最高;斜突其南者,为仙岩,最秀;而近瞰岭下,一石尖插平畴,四面削起者,为碣石,最峭。其石仰望穹然,虽渐展而阔,然削立愈甚,有孤柱撑天之状。”在如此心境,更兼天气恶劣,道路艰险的情况下,作者仍能如此尽力游览并作记,殊为不易。</p> <p class="ql-block"> 《马祖岩记》立体地反映了马祖岩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从此篇中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的基本风格。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风餐露宿,艰辛万苦,游马祖岩并作游记,这是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但是,让人非常遗憾的是,这么珍贵难得的一篇好文章,我查阅了所有余江县志以及清朝乾隆、同治版安仁县志,竟然都没有把徐霞客的这篇奇文《马祖岩记》收录进志书,的确不太应该。</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过去了, 我从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中,处处感受到他千万里遥远跋涉的千辛万苦和对祖国自然山川的热爱。岁月流逝,江山依旧,怎能不令人产生秉烛思念和由衷敬佩呢。</p><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来自网络)</p> (姜文水,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鹰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余江区作家协会主席,余江区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余江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