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霏的美篇

雨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课”随童心,“程”现精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五月班本课程故事教研活动预告</p>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课程故事是教师通过回忆、整理、归纳、筛选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真实发生的有意义的课程事件,通过叙述表达一定的主题及反思而形成的故事。而要讲好课程故事,就需要在我们班级教师的合力作用下聚力课程审议,让课程主题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有价值有意义;课程开展把握好事件线索,逐层推进;讲述故事时遵循故事的特性。</p> <p class="ql-block"> 为了推进课程故事的质量,现梳理了“好”的课程故事要素,愿我们都能在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上推进本次班级课程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温故而知新,把握本月课程开展的核心突破点</b></p> <p class="ql-block"><b>一、重温课程开展流程,把好班级课程审议关,有效推进课程生发。</b></p> <p class="ql-block">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审议是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及建设为目的,也就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以便对相关的内容、策略等作出选择。它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课程问题得以解决、课程策略得以形成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园不断的实践探究中我们发现“<b>幼儿主导的学习经验+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最优学习”</b>,在课程实施上,我们一般经历如下图所示的四阶段。第一阶段“<b>缘起</b>”——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出发,经过课程审议,师幼共同讨论话题,有针对性地生成活动内容。第二阶段“审议”——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集体研讨等形式,分析幼儿关于这一话题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指南》梳理幼儿可能获得的关键经验,预设可能开展的活动和可利用的资源。第三阶段“<b>推进</b>”——落实《纲要》《指南》等文件精神,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围绕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实地操作、实验、讨论、表征、展示等方式,让每个幼儿全程经历解决问题的持续探究过程,并形成新经验、提出新问题、捕捉新兴趣点。第四阶段“<b>回顾</b>”——教师与幼儿一起绘制活动轨迹图、表等,回顾、评价、反思生成性活动,给课程的生发带来新的生长点。</p> <p class="ql-block">2<b>、 把握不同领域课程侧重点,支持幼儿领域核心经验获得</b></p><p class="ql-block">1.小班:健康领域课程故事(侧重<b>心理健康</b>)</p><p class="ql-block"> 核心要素:选择适宜小班年龄的绘本为载体,将基于心理学理论的绘本图画书教育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多维渗透,创设积极、尊重、关爱、激励、信任、愉悦的心理氛围,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开展课程。</p><p class="ql-block">中班:<b>绘本课程故事</b></p><p class="ql-block"> 核心经验:以儿童的视角介入绘本,了解儿童在绘本中的需求点,探寻所生发的问题活动,并采用适宜的策略推进课程发展,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p><p class="ql-block">大班:<b>幼小衔接课程故事</b></p><p class="ql-block"> 核心要素:在儿童视角下再思以往课程衔接的问题,如侧重“知识本位”、只关注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如何配合,家长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却很少聆听幼小衔接活动的主要当事人和利害相关者——儿童的声音。 </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要基于儿童真正的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倾听他们的声音,致力于双向衔接,课程目标和内容制定上立足于儿童生活经验,以游戏的方式实施教学,着眼于儿童本身进行课程评价,提高儿童入学适应力,让儿童成为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的主人。 </p> <p class="ql-block">2.各班分享时长8分钟,讲述儿童视角下的课程故事,阐明儿童的学习在哪里?班级课程采用了哪些策略支持幼儿学习的广度和深度?</p> <p class="ql-block"><b>三、讲好课程故事,关键妙招来帮忙</b></p><p class="ql-block"> 课程故事是教师的教学生活方式与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叙事的方式看待教学问题,践行自己的课程理想,促成自身教学经验的生长。而好的课程故事必须具备真实性,即课程故事中的事件是课程实施中的真实事件;故事性,即具备故事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事件、人物和环境;反思性,即课程故事包含教师的反思。具体可参考如下的思维导图。</p>

课程

故事

幼儿

幼儿园

儿童

经验

教师

绘本

班级

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