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家风

驻村日志(汝州养田)

<p class="ql-block">作者:陶玉芬</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四代教育世家,祖父陶乐三,生前(清朝末年)曾任私书教师,父亲陶兰亭,生于1889年8月初九,,生前任小学教师,校长等职,一生酷爱书法,对真,草,隶,篆在民国时期颇为传颂!母亲张爱清,出生于1916年,1997年病故,母亲一生善良可亲,心灵手巧,勤俭持家,尊老爱幼。</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我的生父也是我的恩师,记得2一3岁时,每到晚上父亲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就给我讲廿四孝的故事,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手把手教我学写字,画画,4一5岁时父亲在临汝县文化館上班,经常带着我去,在文化館看着父亲写毛笔字,我就帮着磨墨,帮忙叠纸,那时侯总是得到伯伯,叔叔们夸奖,每逢腊月父亲就天天写对联,我帮忙拉对子,写好后,我就给邻居们送对子,街坊邻居都是夸奖父亲的字写的好!那时我心里由说不出的高兴!</p> <p class="ql-block">  母亲对我奶奶非常孝敬,我父亲有俩个姐姐,一个弟弟,俩个妹妹共姊妹六个,大姑残遭曰本兵杀害,二姑生前在开封市龙亭前幼儿园任教师,园长等职,三姑病故,四姑生前是教师,叔叔病故,记得50年春奶奶病重之冬季去世,奶奶生前的一日三攴都是母亲照顾,早上起床,母亲把洗脸水端到奶奶跟前,帮奶奶洗脸梳头,盘头,一日三顿饭母亲总是把饭端到桌子上位,饭菜放好等奶奶和父亲都座好奶奶动了筷子,我们全家人才开始吃饭,这是规矩,天天如此,记得有一天门口有讨饭的白胡子爷爷拄着拐杖,弯腰驼背,母亲把老爷爷的要饭的碗接过来看见碗烂了个三角囗子,母亲到灶火换了个好碗,把我们每人碗里的饭盛出来半勺给老爷爷匀出来一碗,还给老爷爷一个花卷馍,那顿饭我记得很清楚,母亲把鍋里的鍋巴都盛出来,她自已只吃少半碗,</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都是勤俭过日子,从我记事起,母亲每天都是鸡叫头遍起床做饭,洗衣服,晚上做针线活到很晚才睡下,我问母亲您不累吗?母亲说孩子,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啊!</p> <p class="ql-block">  母亲把她的聪明才智,心灵手巧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一针一线传授绐我,跟着母亲我懂得感恩,善待老人,关心亲人,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为我长大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的生活工作和现在的幸福,我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父母传给我的,感恩父亲母亲,[合十][合十][合十]女儿永远怀念您老人家!![爱心][爱心]</p> <p class="ql-block"> 回忆母亲生前对我的影响之深呀!70年前不懂什么是养生,可是母亲所为我们做的一日三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平时母亲做好饭后,要停会儿再往碗里盛饭,盛饭时每碗饭只盛7一8分,不能盛满,怕饭溢出来炀手不安全,口饭时教育我们不要吃的过饱,教导我们说要得安,受饥寒,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养生啊!</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巧手帮助了街坊邻居,小时候,每逢过端五节,母亲就起早贪黑缝了好多香袋,左邻右舍,街坊邻居的小孩子们都要送一个,並且还要帮邻居们包粽子,绣嫁衣,绣花鞋等!还给隔壁的程婶做寿衣寿鞋,</p> <p class="ql-block"> 母亲教我补补丁,小时侯衣服肘部,膝盖处破的最多,母亲手把手教我补补丁,並时常教我说穿衣服要讲究,衣服要经常保持整洁,衣服破了要及时缝补,″一针不补十针难缝″,″过日子要俭省,来客丰盛,自己吃了填坑,客人吃了传名!"</p> <p class="ql-block"> 50一60年代,母亲靠自已的双手,每天早上天亮起床到钟楼市场摆地摊,做针线买卖,小孩子的虎头帽,虎头鞋,锈花鞋,绣花忱头套,玉石,玛脑,银钗头凤,,老人的寿衣,寿鞋等等,那时侯,我去给母亲送饭,母亲为节省钱,不舍得买一碗豆沫,可那时侯集下遇到要饭的母亲总要拿1毛钱,两毛钱为那个要饭的老头,老太婆买一碗大米汤送给那些要饭的老头,老太婆!</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名字叫张爱清,回忆70年前母亲的故事和母亲的日常生活和劳动那真实名符其实呀!</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早上起得最早是母亲,在上屋母亲拿着鸡毛弹子,先是弹去条几,方桌上,柜子上,窗户上的灰尘,然后是扫地,倒垃圾,天天如此,我看到母亲很忙,很想帮忙,母亲说:小芬,你还小光看看就行了,长大了你就会干了!我看到母亲在堂屋里干着又去灶伙忙了!我就拿起扫帚帮母亲扫地,这时候母亲教我说扫地要从里外边扫,墙边,砖缝,扫的时侯,要轻轻扫,不要把土扬的滿屋子都是灰尘,那还不如不扫呢,然后母亲教我一句格言,好人扫地不起尘,赖人扫地荡死人!70多年了,我至今记忆由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