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工作室成员驾驭新课标的能力,帮助大家在秋季学期开始执行2022年版新课标,在本学期做好新旧课标的衔接工作,5月3日朝阳区田秋菊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田秋菊组织工作室音乐教师进行了线上自学2022版新课标,带领优秀青年教师共同研读新课标。教师们深入地交流了对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思考,更生动地展现了对学生、对教育的情怀。 <div> <br> 近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2022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div> 工作室的老师们细致地梳理了新课标的变化<br> 1、课程设置变化。2、年段划分细化。3、教学指导性增强。分别阐述了自己对新课标的见解,在新课标更明确、细化的指导下,更好地培育学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工作室成员在研讨心得中发现新课标不止一次强调,要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艺术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耳濡目染,让学生们由此提高自身素质。相信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学生们能接收到更加专业的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审美素质和艺术素养。同时也通过深度学习,所有老师同时也深切的感受到《新版艺术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具体的诸多内容值得再次细细研读,深刻体会并掌握,以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指导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可以更到位的处理音乐教材、整合音乐教学资源,以及结合学生学情开展丰富多元的音乐综合活动,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播撒艺术教育之花!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 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 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 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br> 艺术实践包括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是学生学习艺术、提升艺术素养必须经历的活动和过程。<br> 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内容包括“表现”“创造” “欣赏”和 “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0项具体学习内容,通过具体的学习任 务组织教学。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 律,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的设置具有进阶性。整体结构如图4所示。<br> 在本次的艺术课程标准修订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几项围绕艺术课程的改革,在国家、教育部的全面支持下,在之后的贯彻落实中,我们会看到素质教育的提升,对学生而言将迎来艺术教育的春天,对教师而言“双减”实质是对美育教育的“双减”田秋菊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的音乐教师将肩负重任,砥砺前行! 编辑:刘 鸽<br>图片:工作室成员<br>审核:田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