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舞蹈谈恋爱

小蹈

<p class="ql-block">  许多年前曾发表过的一篇散文《我和舞蹈谈恋爱》,时过境迁,我与舞蹈这一“情人”,更加亲密和依恋了,我们在音乐的律动中溶为一体,渡过了无数个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学过新疆、朝鲜、藏族、傣族等民族的舞蹈,但最喜欢的还是蒙古族舞蹈,喜欢它粗犷大气的风格,和只有在辽阔的大草原才能有的舒畅和开怀。音乐一响那种绝妙的感觉一下子就直达心底,身体不由自主地就动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朋友曾送我一条哈达,那是他去内蒙古时东道主献给他的。我如获至宝,灵光一闪,我的舞团也手捧哈达跳起了《赞歌》。后来,这个舞蹈还登上了2022年初播放的“爸妈春晚”。</p> <p class="ql-block">  想跳好舞蹈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要身心合一,心中有情感,眼中有景致,肢体有语音,动作有节律,需要不断学习。早年学中文时学的《文艺理论》很受益,后来自学的《美学》等令我对美的认识又有提高,不再满足于模仿,想挑战自己了。舞蹈给了我动力,我给了自己压力,不断涉猎其它的表演形式,在这“双力”之下我渐渐丰满起来。</p> <p class="ql-block">节目编导、排练中。</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我给自己打了一百分,在完成关工委工作的同时,圆满完成了原单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和迎接2022年春节的两场大型文艺演出。我创建的快乐舞团也在疫情平缓的阶段参加了IO多场社会公益演出,真是特别有成就感。多亏这几十年舞蹈的陪伴和相关知识的积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出余热,编导出“像样”的节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感谢舞蹈对我的不舍不弃,给我充实、快乐和健康,特别是在居家防疫期间的陪伴,每天在一个人的“演出”中缓解因疫情肆虐而产生的不安和焦虑,静待春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5年前发表于某报刊的原稿</p><p class="ql-block"> 我和舞蹈谈恋爱</p><p class="ql-block"> 喜欢舞蹈,好像是与生俱来。跳第一个舞的曲子记不得了,却牢牢记住了若大的舞台和那身雪白的、帽子上竖起两个耳朵的演出服,那是我在幼儿园时装扮成小兔子,给大人们伴舞。也许是平生的第一次,印象太深刻了。是不是由此种下了与舞蹈相恋的种子呢?反正至此以后,对舞台、舞蹈就放不下了。</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要加入学校的舞蹈队,得经班主任老师推荐,再经音乐老师考试。我那时记性好,老师跳了一遍动作,我马上就做下来了,于是成了舞蹈队的一员。但我对舞蹈的认识只是站在台上的光鲜,舞动起来的好玩,并不怎么会跳,之所以能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每周三下午风风光光地去排练,现在想来可能是老师看我比较大方吧。因此,稍有点难度的动作,就很吃力。有次排珊瑚颂,就是电影《红珊瑚》的插曲,出场步是脚尖、脚跟分别相靠,别人都走得很好了,我却不行,走走两个脚就分家了。促使我一遍遍练习的除了喜欢,还有自尊,怕被淘汰,上不了台,小孩子的虚荣尽在里边。在农村插队时,年节大队会排节目,那时都跳雄纠纠、很有气势的舞蹈,胳膊腿硬梆梆地扔来甩去。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能在脸上擦点胭脂,在高高的土台子上蹦蹦跳跳,心里仍是美得很。说实在话,很长的一个阶段我不会跳舞,不懂舞蹈语汇,心和肢体的舞动分离着。今天,熟悉我的人说我跳得还行,因为编过舞有时被戏称为“导”,一笑之后我也思量,啥事儿都一个理,跳舞也一样,不用心,不琢磨,不剥开舞蹈华丽的外衣看清它的内涵,就无法走近它,也算不得真正的跳舞。</p><p class="ql-block"> 人们对文化的渴求是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现在的舞蹈大赛令人振奋,对于我等热爱舞蹈的人胜过一顿美味大餐,可好久好久的以前,这愿望还没走进梦里。单位搞联欢少不了舞蹈,没有现成的可以拿来,得自己动脑筋,由于腹中空空,曾收肠刮肚地想动作而勉强为之。临时抱佛脚让我顿悟,舞蹈也是本大书呢。</p><p class="ql-block"> 我常纳闷,有限的胳膊腿怎么会那么变化无穷,生出如此多的美丽瞬间,而各个民族的舞蹈不仅有着各自明显的特点,且量数之多难以计数,就像有谁施了魔法,才让人类有了舞蹈上的五彩纷呈。如此,魂就被舞蹈勾去了,平素所思所想也让它占了挺大的份额。想的多了,不知不觉就有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p><p class="ql-block"> 以前曾想写小说,内行人告诉我要多读多看,不仅读内容,更要注意它的结构、谋篇布局。我把这意思跟舞蹈嫁接,再看舞蹈时就坐不住了,站起来是模仿动作,坐下去是在纸上画小人,一个圈代表脑袋,四肢是极简单的道道。开始时画技不行,过了几天自己就看不懂了,后来聪明了,节目刚一停,趁着记忆还在,就对着“镜子”跳,摆一个姿势画一下,站起坐下几回画得就满像回事儿了。得空时,我会给图配上文字说明,将它们组合,形成一个个舞蹈,日积月累竟有了几大本子。兴致来了,嘴里哼哼着调,跳一会,不会比划了就翻翻记录,那种感觉就一个字:美。</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为演出去辽歌借服装,四周满是镜子的排练场让我羡慕不已。可我家屋小,家里没有一面大点的镜子,晚上拉开灯,墙壁就是我的镜子,投在上面的影子纠正着我的舞姿。后来房子大了点,四壁还是没挂镜子的地方,添了书柜,就对着柜门的玻璃跳。跳了几十年,跳离了工作岗位,又跳进了中老年舞蹈队,但演出时很少提夕阳红三个字。因为心在舞动,人就不会老。</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母亲弹琴我唱歌,突然来了跳舞的兴致,换上演出服让母亲当观众跳了起来,“演出”结束,80岁的母亲打了个唉声说,小时候怎么没送你去学舞蹈呢!我想,母亲是动情于我对舞蹈的痴恋了。不知道我这份恋情啥时是一站,估计没有终点,到了跳不动的那一天,我会看别人跳,依然会生活在舞蹈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2年四月的春日阳光下,我与鲜花共舞。</p> <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沈阳开始的又一轮疫情打断了舞团的排练,但心中有生了根的对快乐和美的追求,居家的日子仍有滋有味,并有时间回忆起许多的难忘,故有了此篇。</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