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个星期和Anywhere Yoga群友一起晨读时,“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之后群友B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我心里也有很多想法,但是前两个星期的忙碌工作给了自己借口,想法就合着懒散被挤到脑后了。今天清年假在家,早上大家共读《脆弱的力量》的第六章,“不完美的礼物二:不要完美主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大家用批判性思维吐槽这本书,带领者S说这章的标题中含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怎么整章读下来完全没有提到这一点?于是我关于“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的想法又冒出来,就把群友B写的文章再找出来看了一下。想起群友S看了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有所启发并发了感慨,兴许自己的想法对别人还多少有点借鉴作用,于是决定克服惰性动动笔。 </p><p class="ql-block"> 从群友B的文章可以看出她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令人欣喜。她在文章中举了个例子,让我觉得很有说说的必要。 </p><p class="ql-block"> 【比如一个妈妈为了孩子考GEP,规定孩子每天放学准时吃饭,然后她自己给孩子补习,基本没有玩耍时间,小一就学到了小四的课程,妈妈说因为我爱你,我想让你在自己有权选择的时候能够进到好学校而不是留在邻里学校,最初孩子是不接受的,但后来孩子也就接受了这个节奏,偶尔的不配合、偷懒就会被妈妈狠狠的教训一顿,然后就又接受这种节奏,妈妈也是给自己的交际规定时间的,一旦被打破了学习计划,妈妈就会觉得懊恼,那么我首先很佩服这个妈妈的勤奋和坚持,应该也给孩子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一个很好地典范,但我一直在思考这是真正的爱吗?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很突出,但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另一种压力?在这个妈妈的认识里,新加坡很多这样奋斗的妈妈和小孩子,不能说这样做不对,但还是觉得这种爱掺杂了很多妈妈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别说在孩子不配合时她的不接纳甚至惩罚必须完成做到半夜两点,第二天七点的网课照旧,当我听到时我隐隐觉得有些心疼那个孩子。我曾经和她探讨过快乐童年,她说新加坡的现实根本不存在快乐童年一说。】 </p><p class="ql-block"> 这算是一个较典型的妈妈。看到这种例子,我心里常涌起一种愤慨和心疼兼有的感觉,心疼孩子,但又愤慨这种妈妈的专制。这个妈妈表面上说是爱孩子,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把孩子当作实现她愿望的工具。她头脑里有很多顽固的观念,认为孩子的未来取决于他进一个好学校,邻里学校就不是好学校,孩子如果考过GEP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就可以进好学校等等。同时她又假借爱孩子的名义把这些观念灌输给孩子,还自诩自律限制自己的交际时间。孩子还小,没有能力反抗,但是这种过于严格的管教是违背孩子的天性的,孩子需要玩耍交友,这些需求都被压制了,孩子的心灵就会被扭曲,如果她再做出怨妇的样子跟孩子说我为了你牺牲了交友时间,孩子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啊。在这样的妈妈管教下,不管孩子的成绩如何,他的成长几乎注定要经历曲折的心灵历程。这样的妈妈是爱孩子吗?我认为不是。她爱的是她给自己设定的伟大母亲的人设,爱的是孩子取得成绩之后给她带来的虚荣感。说到底,她其实是很自私的。因为自私,她根本没有去关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和感受,考虑的都是自己头脑里那些是是非非的观念,甚至连自己的感受都不一定能关注到。 </p><p class="ql-block"> 爱孩子,或者爱一个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给对方自由。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认知不到位,他就根本没有能力去爱人。就如上面这个妈妈,她可能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她的认知观念是很落后的,因为她没有一颗开放的心。她认识不到她的观念可能是不对的,她认识不到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和自由,她认识不到孩子就算到了邻里学校,也一样可以健康成长。她知道的成功就只有一种模式,就是上好学校。这是多么愚昧啊。以这样的心态去所谓的爱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压力,限制了孩子,可以说她没有爱孩子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个妈妈爱自己吗?我认为她也是不爱自己的。一个爱自己的人会很自然地体会到美好的情绪,知足、喜悦、安宁等等,但是这个妈妈表现出的是焦虑、紧张、懊恼等等。她无法爱自己,就把关注点都投射到孩子身上,以此掩盖她爱的能力的缺失。当孩子不能如她所愿时,她就表现出种种负面情绪,也就无法给孩子真正的爱,形成恶性循环。 </p><p class="ql-block"> 爱自己的人会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灵,强壮自己的身体,提高自己的认知,专注自己的感受,让自己强大起来。只有我们自己强大了,我们的爱也才是有力量的。否则,别人在接受我们的爱时,同时还会感受到无法释怀的压力。当我们能够爱自己时,我们也就拥有了爱的能力,拥有了能够传递给别人的力量。如果一个母亲爱自己,孩子也会感受到她传递的正面的力量,自我意识就会被调动起来,形成正向循环。 </p><p class="ql-block"> 那么,有了爱的能力,是不是可以爱别人多过爱自己呢? </p><p class="ql-block"> 上次讨论时,群友W举了个她自己的例子,说她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听到警报声,就自己赶快从地下食堂跑出去了,忘了拉上她当时的男朋友。这件事让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记着了,说她爱自己,不够爱他,如果是他,是一定会拉上她的。所以,她在困惑,为什么要先爱自己再爱别人呢?她老公就是先爱她和孩子,有时甚至好像不爱他自己,这样不是比较伟大吗? </p><p class="ql-block"> 不少群友会觉得她老公是心中有大爱的,假定他是全然接纳自己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但群友D和我认为,虽然有可能她的老公确实很完美,但真实情况也可能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需要我们去认识,不妨多根弦在头脑里去观察生活。比如他的满足感有可能是要从其他人身上获得的,他没有太多自己的感受,老婆孩子开心了他才开心。这样的爱表面上很无私,但是它没有爱自己的强大力量做支撑,也可能同上面那位母亲一样会给人带来压力。又或者他想通过爱老婆孩子来表现自己很高尚,他头脑中有个观念在告诉他男人就应该怎样怎样,那么这样的爱是有条件的,某种程度上把老婆孩子当作他的私有财产,他对他们的爱可能就会表现出专制的成分,如果老婆孩子的行为不符合他的预期,他有可能会表现出粗暴的一面。 </p><p class="ql-block"> 群友X说她的老公也是很顺着她和孩子,但是,听了大家的讨论后,突然觉得她自己对孩子的爱,老公对他们的爱是很混沌的,不是无条件的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和爱孩子。她觉得自己没有真正的觉醒,没有爱自己,给孩子的爱也是有压力的。我听了她的话觉得很欣喜,感受到一种觉醒的力量,还觉得她这个词“混沌”用得很好。是的,没有理清自己的认知的爱是混沌的,没有力量的。 </p><p class="ql-block"> 说到爱自己,我们群友的思维和语言都特别丰富,生活化的同时又极富生命力。D说,如果我们不爱自己,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关注,我们也就很难看到别人的情绪,真正地去关心别人,我们只有让自己越来越亮,才能去照亮别人。L说爱自己就像电池充电一样,当我们爱自己时,你的电池是满格的,当你给予别人时,才有能量可以分给别人。如果电池没有电,是想爱也爱不起来的。 </p><p class="ql-block"> 当群友说到电池没电时,我想到了那个关于蜡烛的老生常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现在想来,讴歌这种精神并非是美好的一种宣传。蜡烛的光是微弱的,是无力的,提倡大家都成为蜡烛去燃烧自己,是弱化个人的力量,表面上是让大家无私,背后却体现着宣传者的自私,因为这是用“照亮别人“的口号胁迫着个人去牺牲自我成就集体的光芒。作为个人,那是多么无力,多么虚无啊。 </p><p class="ql-block"> 我不愿意做那蜡烛,我更愿意爱自己,强大自己,努力向上让自己成为灯塔。“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灯塔可能看起来很孤单,可能光芒不是很亮,但是灯塔是希望,是力量,带给人的是美好而高远的感受。 </p><p class="ql-block"> 爱是灯塔,爱自己,爱他人,爱的光芒就会源远流长。 </p><p class="ql-block">(写于2021年11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