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霞客

<p class="ql-block"> 日暮乡关何处是</p><p class="ql-block"> -----读《上庄记》随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鲁帅兵/文) </p><p class="ql-block"> 读完了季栋梁先生的《上庄记》。</p><p class="ql-block"> 上庄是西北大山深处一个小山村。那里荒寒闭塞,山大谷深,环境恶劣。甚至没有通电。打手机也要登上高山去寻找信号。吃水要到几十里外去拉。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老幼孤寡则艰难留守。</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小学校险些被撤并。上学成为这里孩子们的奢望……要不是那位乡村宿命的守护者――老村长的坚持,这里的孩子们上学成了问题。热土难离,痴心不改。爱得艰难,土得本色……</p><p class="ql-block"> 一下子好似回到好多年前,读完此书好象又经历了那些辛酸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片段的印象,更像一次走访的散记。开学典礼,六一表彰大会,摘枸杞,打水窖,是日常生活的白描,也是精神世界的折射。</p><p class="ql-block"> 季先生的书我读得不多。</p><p class="ql-block"> 手头的这册《上庄记》,还是今年五一节期间,在三弟贤斌那儿见到的。记得刚拿到书时,就被素雅的封面吸引住了。才看了十多页,便有些爱不释手了――我决定带走这册书,想到学校好好地读一读。因为这册书与教育有关。</p><p class="ql-block"> 后来因为太忙,书被搁置在书架上好长时间。学期末在整理资料时,又见到了《上庄记》。当时真有些惭愧。一本好书,如一顿美食,不可搁置太久的。</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两三日,我几乎手不释卷地在阅读这册书。季先生笔下的上庄村,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的人民生活艰辛、民风淳朴。环境恶劣但人们不怨天忧人。</p><p class="ql-block"> 一所小学,似乎是我上小学那会儿的翻版。孩子们挤在一所大教室中,在寒冷的冬日里,瑟瑟发抖。小说中描述的复式教学我也熟悉。</p><p class="ql-block"> 村里没人愿意来当老师。那位热心肠的村长就让下乡扶贫的干部来教书。</p><p class="ql-block"> 老村长说:“这些娃娃没别的路,就指望读书哩……辍学了,一辈子也就完了。谁忍心让这些娃娃辍学?耽误这些娃娃有罪呀!”</p><p class="ql-block"> 读着这些话,谁都会眼眶发热的。日子艰难,但不能亏了这些娃娃呀……</p><p class="ql-block">我在合上书的那一刻,好似一下子被噤住了……有些心酸,感动,无奈。 </p><p class="ql-block">“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是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图景。但是近30年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改变贫困生活的同时,也带给许多人“乡关何处”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这部全景式描写大西北农村现实、零距离书写守望深山梦想的小说,带给爱生活的人许多不一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因为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村里荒了许多田地。一些修得很好的学校被接连关了门。</p><p class="ql-block"> 曾看到圈内发了这样一个视频――十几个教师坐于一间大教室内听公开课。大家一本正静地记录着。学生只有一个。桌子上放着一堆供“演戏”的材料。学生好似十分投入,不断举手作答。</p><p class="ql-block"> 还看到有三个高低不同的学生与一位教师在升国旗的图片。</p><p class="ql-block">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上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着实让人沉重--------《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利益群体——农民恰恰缺位,他们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学校撤并带来的问题,如今逐一显现:农村孩子上学路途远,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加重,低龄寄宿大幅增加,生活设施缺少,学生营养状况堪忧。(《燕赵都市报》11月19日)</p><p class="ql-block">在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上,台湾台东大学教育系讲师、曾任台东县教育处长的汪履维介绍,目前台湾2700所小学中,约600所是学生在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在台东县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学生不到100个人,50%的小学不足50人。但是不能撤,因为这样做会造成很多问题。</p><p class="ql-block">在作者看来,偏居西北一隅的上庄,其实正是当代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上庄记》这部作品不但具有生活容量与思想深度,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是一部紧扣中国梦主题,以平民化视角,生动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p><p class="ql-block">城里学生人满为患,乡下却有如此多闲置资源。现在又提倡均衡发展。能否真正均衡呢? </p><p class="ql-block">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