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代的徐家汇</p> <p class="ql-block">百多年前的徐家汇。</p> <p class="ql-block">1948年的上海徐家汇地区平面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面图上的大部分建筑物随着历史变迁,城市建设的进程,已经不存在了。 </p><p class="ql-block">现存的建筑物仅有:天主教大教堂、圣母院、修道院、藏书楼、徐汇中学、天文台、徐光启墓园。</p><p class="ql-block">图右边中间的王家堂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上海徐家汇徐光启墓园</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p><p class="ql-block">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公元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明代的松江府上海县,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p><p class="ql-block">公元1581年,徐光启考取秀才。</p><p class="ql-block">公元1582年,20岁的徐光启第一次乡试不中。</p><p class="ql-block">公元1597年,徐光启在南京参加顺天府的乡试时,被当时的考官焦竑赏识,以第一名解元的身份中举。</p><p class="ql-block">公元1603年,已经四十一岁的徐光启受洗加入基督教。</p><p class="ql-block">1604年会试,徐光启考中进士,通过殿试考入翰林院。</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让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堪称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p> <p class="ql-block">上海徐家汇是徐光启的故乡,徐家汇本名法华汇,徐光启的后裔在此聚族而居,初名徐家厍(shè),因肇家浜和李漎泾二水在此汇合,故取名徐家汇。</p> <p class="ql-block">民国22年,徐阁老去世三百周年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当年《申报》写道:典礼“盛况空前,天主堂至徐墓间,沿途插有十字旗帜,并有保安站岗,墓前搭彩牌楼及席棚,教友以及眷属,均往瞻仰”。纪念前几日“自圣母院经过徐汇大堂沿天文台路直至阁老坟,插有十字旗帜,随风飘扬,颇动感情”,中间有彩牌楼三座,“第一座在圣母院桥,中嵌徐文定公三百周年纪念;第二座在天文台路,有额曰出将入相;第三座在墓前曰圣教元老”。</p> <p class="ql-block">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批基督教徒。在与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引入了不少西方科学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徐光启的后代中,对中国近现代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倪桂珍(1869—1931)。</p><p class="ql-block">倪桂珍是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孙女,倪桂珍的父亲是一个牧师,母亲是徐光启的后裔,也是一位基督教的信徒。</p><p class="ql-block">倪桂珍与传教士宋嘉树结婚后,生育三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位女婿分别是孔祥熙、孙中山和蒋介石,均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二:上海徐家汇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1956年,藏书楼并入上海图书馆,专门收藏1950年以前出版的外文文献。</p><p class="ql-block">藏书楼建筑于1994年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上海天主教耶稣会在徐家汇建修书室,收藏中西书籍。后经扩建,形成独立的两层藏书楼为神学院专用。1956年,藏书楼被政府征用,专门收藏1949年以前出版的外文书籍,其中包括前亚洲文会图书馆、尚贤堂藏书、海光西方思想图书馆、上海租界工部局公共图书馆以及西侨青年会等处的藏书和沪上各所大学院校图书馆转调此处的外文书。</p> <p class="ql-block"> 藏书楼现址收藏自1477年至1950年出版的外文文献计32万册,文字涉及世界各语种,其中,1800年前出版的西洋善本中的早期中外语言对照辞典、中国经典西译版本、中国文学经典西译版本、欧洲汉学资料等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三:上海徐家汇圣母院、育婴堂旧址</p> <p class="ql-block">圣母院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201号,为原来的拯亡会和献堂会在徐家汇耶稣会总院附近所办的修道院及其附属机构的总称。</p> <p class="ql-block">童年居住在徐家汇王家堂,距圣母院很近,常见到圣母院里穿黑色衣服的嬷嬷以及附近教堂的神父。听长辈们讲圣母院里的育婴堂经常有夭折的儿童被掩埋而有惧怕心理,因此,路过圣母院时尽量躲着走。1956年以后,徐家汇附近教会神父、嬷嬷逐步减少,直至难见人影。</p> <p class="ql-block">圣母院旧址内的建筑建于1926年,为五层钢混结构,欧式建筑风格。该建筑分别于1994年和2007年,列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四:上海徐家汇大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 大修道院旧址发轫于天主教江南修道院,这是天主教会在中国大陆创的第一家修道院。1877年,大修道院从上海董家渡迁至徐家汇。1913年,观象台与土山湾之间的一大块土地被选定为修建大小修道院。1929年底,四层大修道院新舍落成。</p><p class="ql-block">地址:上海市南丹路40号(该建筑原系徐汇区区政府办公楼、部分房间为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原来的办公用房)</p> <p class="ql-block">大礼拜堂是原徐汇区区政府大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五:1910年落成徐家汇圣依纳爵堂,法国中世纪哥特式风格。曾经作为“远东第一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的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座主教座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动土兴建,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法国中世纪样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尖顶。高50米。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教堂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天主教堂是我在国内所看到的最雄伟、最漂亮、规模最大的一座宗教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十年动乱期间,天主教堂遭到毁坏,钟楼尖顶被拆毁,整座教堂的彩色玻璃被砸碎。教堂遂作为上海市果品杂货公司仓库。</p> <p class="ql-block">教堂双塔在十年动乱初被拆毁,1982年8月双塔原样修复。</p> <p class="ql-block">六:徐家汇观象台成立于1872年,是中国境内沿海的第一座观象台。(今蒲西路221号)</p> <p class="ql-block">该观象台系法国传教士高龙鞶在徐家汇创建;1879年,观象台首次较准确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了天气预报的序幕;1882年,观象台在中、西文报纸上发布天气预报…</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观象台积累了大量的气象历史及其他科学资料。观象台收集和保存自1873年以来上海最早的气象历史资料,发表了第一部关于上海气候的专著《上海气候之要素》,发起并组织了上海历史上最早的气象学会,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近代气象学的中文普及著作《气象同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