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新课标解读,学习名师精品课——邹华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活动

子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暖风煦,五月春光盛;疫散花开,学习正当时。在这生机勃勃的日子里,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能,2022年4月30日、5月4日,邹华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坊全体成员聆听了新课标制定者郑国民教授的解读,观看了全国小语青年名师精品课例云博会的课程。借助网络资源,走进名师课堂,提升学科素养,探寻教育本真。</p> 解读新课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制定者郑国民教授从主要变化、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学业质量、语文课程实施六个方面对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做了详细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郑国民教授循循善诱,解读精到,细致入微地讲解了素养型目标、结构化内容、学业质量这三个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郑教授逻辑严密、周到细致的讲解,为老师们指点迷津,引导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与运用,相信听了郑教授的解读,能够帮助老师们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并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紧跟新理念,提升专业水平。</p> 观精品课例 《清平乐•村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德兵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有三妙。其一妙在诵读。陈老师教会学生诗词的平仄和押韵,还原普通话里已经不存在的“入声”字和某些古音,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其二妙在解读。对于这首词的理解,我们通常会陷入一个误区:总认为诗中描述的是一家人。但陈老师牢牢抓住了“意象”来解词,更加贴近了词人的本意。原来,词人歌颂、赞美、向往的是这样一种美好和谐的乡村生活。&nbsp;其三是妙在联读。陈老师的教学没有局限在这一首词里面,而是由一首词引入辛弃疾另外几首词,让学生真正走近一代爱国词人。这样的联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nbsp;</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妙的古诗词教学,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和启发。课文真是可以常教常新的,就看我们有没有下功夫去钻研、去琢磨。&nbsp;</p><p class="ql-block"><br></p> 《玲玲的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付雪莲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带给我们一线教师两点最大的启发。一是落实了低年级生字教学的随文识字,她没有大量的集中识字,而是采用无痕识字的教学方法。将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不断地复现,让学生复习巩固。让孩子成为独立的阅读者,在战斗中积累战斗经验。二是给孩子搭建讲故事的支架,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把一个故事记住并用自己的话讲完整是老师们的一个教学难点,但是付老师利用含“地”的短语这一动词串加上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就搭了个支架很好的帮助了孩子们把故事讲得完整了。接着,她再把跟主要人物无关的词都去掉,变成三个表示心情的词,无痕的引导孩子领悟故事的情感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付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教给孩子讲故事的礼仪,包括如何打招呼,身体如何面对观众等,让学生能落落大方的分享。她的课堂高明之处在于循序渐进的给孩子搭建支架,让孩子顺着楼梯一步步爬上去,这样的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教学无痕,效果有痕。</p><p class="ql-block"><br></p> 《盘古开天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祖文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李老师在刚上课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要动脑思考,然后通过四幅图片向学生介绍人物,让学生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初步了解了神话故事中人物方面的特点。接着李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猎人海力布》,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神话的认知,紧接着再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猎人海力布》和《盘古开天地》,定义神话。李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定义神话,再利用正反例,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到了神话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的碰撞,逻辑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这么大的阅读量,对比阅读更是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了神话这一体裁。</p><p class="ql-block"><br></p>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林波老师执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对学生的书写指导落入实处。王老师采用的是随文识字,范写描红。首先是多种方法理解并识记生字,其次王老师随时在训练孩子们的养成习惯,规范写字姿势,并善于鼓励。在教学中,王老师用情境画面的方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文结合,再现西湖之美。</span>通过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堂课上,王老师都在引导学生去自主获取知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畅所欲言,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和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学中,王老师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一层层的深入文本,熟读成诵,整堂课下来,学生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意犹不尽。</p> 《红楼春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颖老师执教的《红楼春趣》以单元导读导入课文学习,介绍阅读古文的方法,观情节、识人物、叹情感、品语言。在分析惜红楼梦断这句诗时,联系课题,比较两个情感的不同,通过朗读,再次体会“惜”的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作品介绍时,徐老师用心地运用竖排排列,运用识人物的方法快速理清人物关系,这张人物关系表一目了然。接下来通过文中个别关键性语句达到检测孩子们大致读懂故事的情况。真正落实了读中悟,也告诉了孩子们读古文的方法。最妙的是故事情节设计。徐老师通过在文段中品趣来落实宝玉给你留下的印象,学习目标又成功达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徐老师以目录的形式扩展了红楼梦的其他章节,旨在引导孩子们的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在这样的带引下,孩子们肯定会捧起名著,细细品读。</p> 《吝啬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坤老师执教的《鲜活的吝啬鬼形象》整堂课都是在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进行的,教师首先给了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而且让孩子不带任何要求和问题去自由读。读完之后教师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听着孩子们的阅读感受,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真正的在课堂中落地生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课堂上,杨老师注重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去迁移语言运用的知识,落实“语用”目标。他先是通过让孩子们阅读,感受到鲜活的人物形象,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找人物反差,从而让学生发现,作者在用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妙招就是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让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进行描写,完成知识的迁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堂课体现了强烈的文体意识,落实了“语用”目标,让“阅读”真正的发生在了课堂中。</p><p class="ql-block"><br></p> 《西游记》导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利明老师的《西游记》导读从四大名著和章回体小说的“回目”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四本名著的文本特点;通过四大名著的数字密码,学生了解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及事件。他从学情出发,进行整本书导读。通过对学生阅读四本名著的百分比调查,进行《西游记》导读。聚焦“三借”“三打”,借助影片,激发阅读兴趣。将文字转化为影片,让学生观看电视剧中的三打白骨精的片段,并分角色为电视片段配音,引导学生关注白骨夫人和师徒四人的动作、神态,感知人物形象,进入故事角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跳读、寻读、快速浏览等阅读策略,关注回目末尾的“请听下回分解”和回目初的“话说”,教给学生阅读章回体小说的方法。让学生找依据感知人物形象,推荐阅读《西游记》原著。通过在第二十七回的《三打白骨精》中找相关依据,体会孙悟空是否真的铁石心肠,让学生发表独到见解。</p><p class="ql-block"><br></p> 《月光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昭老师的《月光曲》通过音乐导入,营造氛围。在播放第三个音乐后,带领学生走进《月光曲》的重点段落——第九自然段。学习第九自然段时,赵老师通过五个小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落实背诵任务。赵老师以十个问题为导向,分别针对两首乐曲,采取快问快答和想想再答两种方式梳理课文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回答完问题后,赵老师询问学生梳理事件需要哪些要素,再结合着课文内容,明确了文本中时间的模糊,地址的不详,人物的普通以及事件的偶然,从而关注到“传说”这两个字,他在此留下一个疑问,关于传说的真假。紧接着,赵老师补充了四条信息,让学生判断传说的真假。在得出《月光曲》的故事是虚构时,他又补充了四段资料,让学生去领会虚构故事中的真假成分:假的内容是什么,但故事中包含的真的东西又是什么。在学生恍然大悟后,赵老师回到文本中,追问学生《月光曲》的故事是假,什么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回到单元主题,问学生曲子中你没听出来月光,为什么没有人敢承认?适时出示名家听完《月光曲》后的不同感受,留下耐人寻味地追问:听完《月光曲》的你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老师以“镜子照见的,是你的面孔;而艺术品照见的,是你的灵魂。”这句话结尾,回应了单元主题,告诉了学生,艺术注重的是个人感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老师的课堂,注重的是学生的自读自悟,读的方式多样,学习第九自然段的五个步骤,其实目的都是让学生读,但是方式新颖,学生不知道老师下一步要干嘛,能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对于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内容,赵老师以问题检测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突出了重点内容,也兼顾了全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足专业研真知,勤思善教谱新篇。课堂教学是终生的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更是一步一步磨炼成长的舞台。本次学习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工作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工作坊的全体成员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相互学习、总结经验、不断进步,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撰稿:曾萌萌 米瑛瑛 肖婕 谢爱婷 卢海林 康红姣 刘思全 周娟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审核:邹华</span></p>

学生

老师

阅读

课堂

新课标

月光曲

孩子

引导

教学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