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千年看山西(上)

老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年5月24日,我们从上海飞太原,落地后直接乘火车前往大同,开始了为期8天的“三晋”之游,时间虽短但收获满满。回来后一直忙于四处奔波,山西之旅的照片一直没有整理,一年后的今天,上海爆发疫情,封足在家,整理照片回忆三晋游之美,乃一幸事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起山西格外亲,我们家和山西渊远流长。母亲祖籍山西,1949年6月,山西太原解放,母亲参军后离开山西,以后就很少回去过。1968年我和父母一起回过山西一次,后来就只因工作去过一次山西晋城,所以对山西知之甚少,这次算是“突击补课”了。</span></p> 人们常把山西称为“三晋大地”,怎么来的少有人知,因为这段历史太复杂。简单说“三晋”就是两千四百多年前的西汉末年混乱时期(战国初期),原来在晋国土地上生存、发展起来的韩、赵、魏三个诸侯把晋国给分了 ,“三晋”由此而来。<div>  山西历史上曾三次立国(晋国),厚重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存古建筑和传统民居位列全国之首,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单位中的城廓、古籍、遗址虽只有50多处,但规模甚大,远超一般;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400多处。所以人们说“地下千年看陕西,地上千年看山西”。</div> 先来说说大同。<div>  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代国南都、北魏首都,辽、金、元初的陪都。</div> 大同境内古迹众多,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颇为著名,这次我们的三晋之旅都一一“报到打卡”,本集美篇也将简要涉及。 大同,古代也称云中、平城、云州、凤凰城 。山西省辖地级市 , 山西省第二大城市 ,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大同国土面积1.4 万余平方千米,几乎有两个上海大,常住人口为300余万 。2021年,大同GDP不到1700亿元,和上海宝山区大体持平,但人均GDP只有5万余元,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 大同是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这十大古都是:西安,南京,洛阳,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很高兴这次大同之行后,十大古都我们都走到,“大满贯”齐了!) 大同境内遗存了大量文物古迹,其中位于市中心区域的大同古城墙,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 历史上大同地域曾经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塞外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北魏时就已开始修筑城墙。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旧土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而成。 大同还是中原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塞外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两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冲突、融合,演绎了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成就了大同古城在中原北方的重要历史地位。 明大同古城墙建筑达到了当时的最精美程度。整座城墙高达14米,上宽14米,下宽18米,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大致呈正方形,总周长为7.24公里,墙体采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内面积达3.45平方公里。 大同古城墙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由于它坚固险峻、布防严密、设施完善,在边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北方锁钥”、“史上罕有的巍然天镇”等美誉。 在南城墙的东部,建有一座瞭望塔——“雁塔”,城墙上建塔,这在我国城墙建设史上是独有的。该塔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高约17米,原名“文峰塔”。 春夏季节聚集众多飞雁来此栖息,故民间称其为“雁塔”。在塔底的石碣上镌刻着古城历朝举子的姓名和功名,登至塔顶,可以俯瞰全城以及城郊原野,是战时一处重要的观察点。可惜没开放,只能在外面看看,遗憾。(上面两张照片是手机和相机分别拍摄的,差距一目了然,同等焦距下,手机明显变形大。) 六百多年来,大同古城墙历经风雨沧桑,依旧巍然耸立,诉说着大明王朝以来边关重镇往昔的风采。<br> 大同人民对古城墙也情有独钟,每逢节假日,人们总是扶老携幼从南门台阶或两门台阶拾阶而上,在城墙上漫步远眺,深切感受大同古城的沧桑变化。<br> 站在大同古城墙上,只见古城内的老房子正在拆除或改建,在拆除这些古城内的老房子时,或许又会发现寂静千年的某些历史基因,带给现代些许惊喜。 据说大同古城墙内完成改造后,将再现明清时期的繁华景色,打造全新的旅游项目,但愿心想事成。 其实古老的大同城墙早已破败不堪,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墙是2008年起,大同斥资10亿元实施古城墙保护工程,这是站在修复后城墙上拍摄的大同市内局部全景图 。 这是修复后的大同古城墙雄姿。 这是早期破败的大同古城墙照片,今夕相比恍如隔世、换了天地人间。 大同古城内保存完好的有三个教堂,基督教东堂、西堂和南堂。这是2006年重新修建的西堂,上下两层。 大同古城墙修复后的几处主要景点,分别是关城、控军台、洪字楼和乾楼。 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重新修建的古城墙,夜景美轮美奂。城墙上一座座城楼的灯光亮起,古代建筑与现代灯光构成了独特的美,使大同古城在夜色下更富魅力。<br> 新旧对比话沧桑。大同古城墙是免费开放的4A级景区,假如有机会的话,不妨来这里看看,涨知识开眼界。<br> 大同古城内历史文化遗迹众多,但街头这些色彩艳丽的现代仿古建筑或装饰给人怪怪的感觉,虽感官热闹,但无实质内容,大多是旅游服务项目。 再加上疫情原因,人迹少见,古城内有点荒凉感。 潘家园原是北京著名的一处古玩旧货市场,大同也有一个。 据说经营者本意是想借北京潘家园之名气,假大同古城之文化底蕴,打造北方另一古玩文化市场之辉煌,可惜因疫情,雄心壮志要延期实现了。 大同华严寺俯瞰全貌。 华严寺,始建于辽(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 华严寺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 华严寺还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华严寺分上下,上、下华严寺相距不远。华严宝塔和铜造地宫为国内唯一,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用约100吨纯铜建造,金碧辉煌,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可惜是近代的不是“原创”。 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 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 华严寺是辽金时期庙宇建筑的代表作,再加上千年以来和佛教的深度契合,寺庙充满了某种神秘感,可惜咱是门外汉,只能看看热闹。 四牌楼位于大同市旧城中心,由四个相连的牌坊组成的建筑。四牌楼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大将军徐达受命修筑大同城,为壮军威、颂功德,在城中心修筑了这座建筑。建筑为木构,四个牌坊分别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正门的枋额上有清代大同书法家王德馨书写的街名,“和阳街”、“清远街”、“武定街”、“永泰街”,均为黄底黑字,欧体。(这是后期复建的)<br><br> 大同九龙壁, 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大同网红打卡处。 这座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的琉璃龙壁可以说是大同的“镇市之宝”。大同古城墙虽老但是全面翻新过的,这座九龙壁是原汁原味的。 大同九龙壁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的前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至于为什么会在大同这样一座边塞城廓中,有一处比北京皇宫中显示帝王身份的九龙壁还要壮观的同等建筑?正史没有明确记载。 野史或民间传说是朱元璋的纨绔公子、第十三个儿子朱桂在大同当代王时想当皇帝想疯了,跑到北京抄袭了王府的九龙壁图纸,回到大同比葫芦画瓢,造了这座九龙壁,结果远超皇家,比北京故宫的九龙壁还大,成就了当今大同的“网红”。 我把这九条龙制作到一个画面并放进美篇也真不容易。尺寸太大了不行,像素太高了也不行,试了好几种办法才把它放到这里。(据说这是全国最大的琉璃九龙壁)<div>  九龙壁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仅壁身主体,高度就有3.72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以飞腾之势,跃然壁上,活灵活现。正中一条龙,是九龙的中心,它龙头向前,龙尾摆动,黄色的主体,鳞光闪烁。主龙两侧的两条龙互相对称,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div> 大同九龙壁对面就是大同文庙,建于明朝公元1375 年---公元1396年间,几百年来损毁严重,原来很大规模的建筑群,只残存大成殿、神厨、神库、乡贤祠、名宦祠、戟门六处。2005年到2010年,大同市启动文庙保护修复工程 投资三千万人民币,依史籍原样重建了文庙的尊经阁、东西配殿、东西廊庑、碑亭、碑廊、泮池、棂星门、义门,对尚存的六处古建进行了修复,使得整个文庙占地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全国文庙格局大同小异,因疫情没开放,我们只在外面拍了照片。 大同善化寺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朝(公元1445年)更名为善化寺。 善化寺主要建筑为辽金时所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 善化寺内保存着泥塑、壁画、碑记等珍贵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优美,个性突出,特别是二十四天王像,男女老少、美丑文武,或帝王装,或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土;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 悬空寺,国家4A级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山脉翠屏峰峭壁间,距离大同市区6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也是来大同旅游必打卡之网红处。 悬空寺原叫“玄空阁”,“玄”出自于中国道教 ,“空”则来源于佛教 ,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之一,可见名气之大。后来我国于2019年完成了悬空寺的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建立,悬空寺的数字化资产得以永久保存。(有了三维模型的数字化,任何时候都可以原样维修或复原了) 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国外有的考古学者说,悬空寺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我们也是很早就在书报、电影电视里看到过悬空寺的介绍,慕名已久,这次终于了此心愿。 我们在寺内流连忘返,寻找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的“壮观”二字。 《望悬空寺》[明]汪承爵<div> 刻石成香地,凭虎结构工。梵宫依碧献,栈阁俯丹枫。<br>涛壮磁窑雨,僧寒谷口风。跻攀真不易,遥望意无穷。<div>  古人一首小诗把悬空寺的意境描绘的淋漓尽致。</div></div> 悬空寺现存建筑主要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再早的很难寻觅,但在悬空寺拍照很上镜。 任意构图都能出彩。 当然,再好的摄影镜头也不能完美再现现场的美,只有亲临其境那种感觉才是最美的享受。 山与寺巧夺天工地镶嵌在一起,仿佛给崇山峻岭注入了人间的魂灵,变成了大地的绚丽瑰宝。 我在寺内边拍边想,在如此险峻的峭壁上建造寺庙,不知漫长的岁月里湮灭了多少可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净圭绝尘境,岑楼缀远天。<br>  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div> [清]邓克劭</div> 我特别留意悬空寺与山体相嵌的细节,就是这样简单的木石相拥,居然能支撑起庞大的寺庙建筑群,还屹立千年不倒,真乃世界奇观。 寺在山里,人在寺里,景在画卷里。 以特殊手法把悬空寺全景融入一个画面,只想在现“刀斧砍危岩,千年古寺悬。登临魂魄慑,仰视隼膺寒。”的意境,画面还是差强人意,最好还是身临其境。<br><br> 从悬空寺出来我们就直奔北岳恒山。这里要提醒大家,北岳恒山前面加一个古字,方向就反了,国家4A级的北岳恒山景区在山西大同,没有级别的古北岳恒山旅游景区在河北省保定市。 北岳恒山在中国历史上名气很大,广义的恒山是指恒山山脉,延绵数百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一般说的北岳恒山是指狭义的恒山,仅指山西大同浑源县境内恒山主峰天峰岭地区。 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 真武也称玄武,是北方的道教之神。 真武庙是北岳恒山一处著名的古迹,道教至尊,真武大地的庙。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由于对道家、道教不甚了解,只是甚少,故不敢妄议。但我知道道家创始人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div>  然而,回来一查,“道教”和道家还不是一回事,道教的出现是老子之后几百年的事了。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张道陵等人综合了道家的理论、民间的方术和神话传说等等内容,创立了道教。因为道教大量借用了“道家”的哲学思想,所以张道陵等人把老子奉为本教的祖师,称老子已经成为了神仙云云。其实就是拉大旗扯虎皮,借用名人的名气来为自己充门面。</div><div> 如今的中国道教通过宗教制度改革,获得了新生,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中国道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div> 相对于恒山的宗教文化,我更欣赏北岳恒山的战略地位和自然风光。北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div>  辽金以前,中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只有黄土高原在版图之内,北岳恒山成了最高峰之一,恒山山脉也成为边关要地,很多古代战役都在这一带展开,再加上道教宗教发祥地,恒山之名气、地位也就不断提升。</div> 要说恒山的自然风光不能说不美,但相比更美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风光,北岳恒山明显的优势不再了,好在悠久的人文历史沉淀可以弥补自然风光的不足,北岳恒山不失一处旅游胜地。 山西应县的净土寺,这本不在我们“打卡”计划之内,驾驶员师傅说带我们去看一座很特殊的寺庙,就把我们拉到了净土寺,当时寺庙还不开放,驾驶员师傅找关系才开门让我们进入参观。没想到,还真有惊喜,这座不起眼的小寺庙竟然是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寺庙果然惊喜连连,“应县三宝”这座不起眼的小寺庙就占了两宝。 应县净土寺,又名北寺。创建于1124年。主殿为大雄宝殿,原有山门、舍利塔、天王殿、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楼等。 文革期间大部分建筑和佛像被毁,仅剩大雄宝殿和配殿。 净土寺山门前一对千年岁月的“披头散发”石狮,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这也是应县的“三宝之一”。 应县的另一“三宝之一”就是上图中央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被称为“国宝一绝”。 另外被“神话”的是这两条龙。净土寺大殿顶乘覆斗形天花板,以房梁划为9格,分作9个藻井,数当心间的藻井最大,传说中间那两条金色的浮雕双龙会在深夜飞舞,光照大殿。 我和寺庙管理人员交流,他说别看这座寺庙小,北京故宫博物院派专家来对寺庙内的文物进行过仔细的录像,文物现在都是国宝级的,再开放就要单独收取门票了。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在山西净土寺历史上很有名气,1933年秋,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应县木塔时,发现离木塔几百米之遥处,有一个大型寺庙群,他走进去一看,惊叹不已,连连称赞,这里就是净土寺。 当年的寺庙群建筑已不复存在,只剩大雄宝殿,但其内金碧辉煌的天宫楼阁完好无损。<br> 真是:大雄宝殿依旧在,过千年,换了人间。 知道山西应县的人不多,但知道山西应县木塔的人不少,因为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没有之一。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公元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木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4A级景区。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应县木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 史说佛灭度后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应县木塔内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在南本《大般涅槃经》中有记载,应县木塔因此身价倍增。 应县木塔历史上传说甚多,说木塔可以自行防火、防水,洪水到了塔前便会绕等,无可考究,但木塔从没遭过雷击倒是事实,100年前数发炮弹打在塔身上也没把木塔炸垮也是事实,加上千百年来木塔除经受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数十次五级以上强地震袭击,依旧屹立不倒,说明木塔建筑结构一定有奥妙。从30年代开始,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就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 应县木塔不仅是应县的“镇宝”之物,也成就了应县在山西旅游界的地位。 除了应县千年古塔,还可以顺便看到应州(应县)古城墙遗址。遗址不大,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古朴又典雅。 应州古城始建于唐朝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由大同军节度使李国昌所筑,距今也千年以上。历史上古城池规模不小,经历辽、金、元三朝后,元末战乱,应州人逃亡殆尽,古城衰败。 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的骄傲,地上千年的代表。云冈石窟“出名、出道”很早,上世纪60年代就风靡大地了。网上甚至对每一石窟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多介绍,只谈谈自己的观感。 进入到景区后这几十根石柱非常壮观地列队欢迎八方宾客,让人倍感震撼。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我曾去参观过重庆大足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这次又来到大名鼎鼎的云冈石窟,感觉都是摩崖洞穴类雕塑、石窟,重庆大足石窟叙述性故事性极强,一看就懂;敦煌莫高窟既神秘莫测又浪漫张扬,跨界极其远大,如无人解说一般人看不懂。云冈石窟则以佛教一脉相承,跨越千年不变,“主角”都是佛教里的“众神”,如释迦牟尼、弥勒、鸠摩罗天,摩醯首罗天释等, 还有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以及佛教的环境描述等等,这对于不太了解佛教的游客来说,理解起来十分困难,绝大多人都是来看看热闹,包括我。 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参观时的震撼,通过一尊尊不会言语的雕像,感受到了古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坚韧不拔的毅力,仿佛和他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照片很难再现令人震撼的现场,这幅照片看起来很普通,但实际尺寸之大,是我用9张照片才合成完成。 这张全景照也是只能变形才能拍全。云冈石窟的现场感比甘肃敦煌莫高窟要强,因为莫高窟是泥塑,再加上年代久远,保护需要避光,参观也不许拍照,云冈石窟是石头雕塑,感觉就不一样。 云冈石窟有五万余座石窟造像,其数量之大堪称浩瀚,要把如此众多的造像一一追根溯源研究透彻,恐怕要几个世纪。 云冈石窟按佛教艺术安排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每个时期的造像都不同,只是我等凡人不解其中奥妙,只是感觉跨越千年的时空艺术一定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 云冈石窟北魏(公元460年)开始历经东魏、北齐、隋到唐初(公元673年)200余年初具规模。其后千余年不断延续,有大规模开凿的兴旺时期,也遭遇兵荒马乱的寂寞冷清,甚至遭遇数次焚劫,明朝时大同云冈石窟长期荒废。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路经大同,云冈寺院再遭兵燹,沦为灰烬。<br> 直到清军入关,清朝建立后为一统天下的需要,把佛教抬到国教的高度,云冈石窟又开始热闹起来。清顺治八年(1651年)云冈寺院得以重修。 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 “视察”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 <br>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大肆的盗窃和破坏。1936年起,原京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的日本人水野清一、长广雄敏等开始对云冈石窟进行调查和实测,并对9、10、19、20等窟进行盗掘,至1944年共进行8次。他们从中国陆续取回了有关龙门、云冈的石窟资料5600件,石刻资料8000件,数量之巨,实属惊人。这些文物,现在仍保存在该所东洋文献中心,他们也曾因此获得1952年日本学士院“恩赐赏”。<br> 如今,在日本的大多数博物馆和美术馆里,都有云冈石窟的文物。一个高54.5厘米,原本应该在云冈石窟第14窟西壁上的拱尾返首兽雕像,如今属于日本的私人收藏。146厘米高,位于云冈石窟第16窟北壁上的交脚菩萨、27窟东壁上129.5厘米高的交脚菩萨及30窟西壁上132厘米的立佛像,分别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div>  像这样精美的云冈石窟雕像如今流落在海外的,至少有数百尊。而云冈石窟研究院2011年首次以明信片形式向社会公布的仅仅是16尊。这其中,就包括收藏于日本正木美术馆的菩萨手臂造像。</div><div> 上述历史在云冈石窟没有看到介绍,回来后在网上找到的。</div>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就设置了专门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几十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云冈石窟进行了维修保护,大同市出台了《云冈石窟保护管理条例》。<div>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云冈石窟的保护从文物本体逐渐走向数字化,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保存石窟测绘与形象数据,开展洞窟复制试验,成功完成部分石窟的等比例复制,实现了“可拆装、可运输”的云冈石窟,迈出了云冈石窟“漫游”世界的第一步。</div> 从云冈石窟返回大同后我们又参观了《梁思成纪念馆(大同市博物馆分馆)》,梁思成纪念馆位于大同市东城墙带状公园内,是一座下沉式二进仿古院落,在这里,参观者能看到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对山西、对大同的文化情怀,以及其古建学识、巨匠精神,了解大师与山西与大同的文化渊源,也能从中读懂大同的古城保护、文脉传承、发展理念。在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追根溯源,来自于梁思成先生当年远见卓识的启迪。而他当年未能实现的文化理想与愿望,在大同得到了最好的实践与体现。在大同,这座格局精雅的纪念馆,以及典雅深蕴、恢弘壮阔的古城,都是对这位大师的最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