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四十年之约(下)

岳菡

<p class="ql-block">4月24日上午在酒店和同学们话别后,我和老于搭乘建华剑虹的福特探险者直奔纽约。在华盛顿DC和纽约之间有一座世界遗产城市,这就是费城(Philadelphia),我们自然不能放过!</p> <p class="ql-block">费城是美国第一座世界遗产城市,是一座古老历史与创新和文化完美交织的城市。费城拥有一些美国最热门的历史遗址,崇尚独立自由精神,被誉为“美国的诞生地”。1776年7月4日,来自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冒着杀头的风险,在这里签署了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从此13个殖民地走向了一条反叛祖国寻求自由的独立之路,这天也就成了美国的国庆日,因此游览费城自然要从自由钟 (Liberty Bell)&nbsp;开始!</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最初的自由钟宣告了民主的诞生,而妇女的自由钟宣告了民主的完成(The original Liberty Bell announced the creation of democracy; the Women's Liberty Bell will announce the completion of democracy.—– Katherine Ruschenberger, suffragist, New York Times, March 31, 1915.)。这段话的背景是:自1915年自由钟敲响之后,女性又花了5年时间才能投票,所以才有妇女自由钟敲响意味着民主的完成一说。</p> <p class="ql-block">自由钟对面的这栋小楼就是著名的独立宫,楼前是《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的全身雕像。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这栋小楼里向世界发出《独立宣言》,一个在世界上第一次喊出“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诞生。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超过了之前几千年成就的总和!</p> <p class="ql-block">这是国家宪法中心 (National Constitution Center),可以从中大致了解美国的建国历程。由于要赶路,就没有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费城还和一个著名的人物有关,这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17岁就在这里当印刷工谋生。国内较多的是以发明家身份介绍富兰克林,其实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可以说如果没有法国军队的参与,靠美国大陆的民兵(当时美国没有正规军)根本不可能在独立战争中取得对大英帝国的胜利,有一段关于富兰克林的著名评价:“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这也是100美元面值的美钞上印的是富兰克林头像而不是华盛顿头像原因。</p> <p class="ql-block">费城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就是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在费城签订,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与76相关的名称。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费城76人篮球队,这是76人队的主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的特拉华河,河上的这座大桥就叫本杰明.富兰克林大桥。</p> <p class="ql-block">桥下陈列着一艘著名的战列舰:新泽西号战列舰(舷号:BB-62),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这个景点是尹刚推荐我们过来的,但是需要赶路,就没法登舰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钟左右赶到纽约,入住后建华和剑虹去看他们的公子,我和老于直奔布鲁克林大桥。布鲁克林大桥在纽约的地位就好比长城对北京,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地标之一。这是一座凝聚着两代工程师生命的著名钢丝悬索桥,这是美国最老的钢丝悬索桥之一,建于1883年,桥长1825米,完工后很多年都是当时世界上主跨最长的钢丝悬索桥。1964年成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1972年入选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参见下面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4月25日是艰巨的一天,我们要去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据说这里的很多艺术品随便拿一件放在国内的市级博物馆都可以作为镇馆之宝,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大都会一日游必看攻略”,但到时候肯定收不住脚!</p> <p class="ql-block">大都会的中国佛教雕塑是美国本土,甚至是整个西方最大、最全、最精的亚洲艺术品收藏地,数量太多,选择几件介绍一下。这是北魏时期的一座菩萨雕塑。大都会有很多精美绝伦的菩萨雕塑,据说如果只能看一尊的话,那必须看这尊。</p> <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的雕像唐代以后就做不出来了,因为基因变了。这个时期的作品国内似乎很少,值得好好欣赏!</p> <p class="ql-block">北魏(公元386-534年)石雕燃灯佛像,来自陕西,材质砂岩。这座石碑背后的铭文表明,正面描绘的这位佛陀叫迪潘卡拉(Dipankara),学者认为他生活在释迦牟尼佛之前。这里展示的是一群穿着鲜卑人服装的小人物,他们是统治北魏的非汉族人。佛陀右边较小的站像可能代表一个叫苏美达(Sumedha)的年轻人,他注定要在下一世成为历史上的佛陀。</p> <p class="ql-block">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青铜鎏金弥勒佛像,来自陕西。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早期镀金青铜中国雕塑,佛陀宽阔的肩膀、强健的体格和长腿源自五世纪的印度原型,这些原型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p> <p class="ql-block">北魏永熙(公元386-534年)至东魏武定(公元535-550年)石雕赫莲子月碑,来自河南省,材质石灰岩。石碑上半部分的图案描述了佛经中的一个故事(略)。</p> <p class="ql-block">这个女舞者是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的一尊彩绘陶舞者,人物充满了动作感,制作者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瞬间:舞者一边抬起一只脚跟向前迈,一边轻轻地弯腰曲膝,我们仿佛感觉到她挥舞着长袖,不停地盘旋....</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彩绘漆金夹纻丝阿弥陀佛像(空心),手臂虽然残缺,但是仍可想象曾经安排成冥想的姿势。雕塑采用干漆工艺制作:将几层布包裹在佛像形状的木质或粘土芯上,然后用漆浸透,漆是一种树木的树脂,在氧气中会变硬。当漆布固化时,芯被移除,并且多达七到八层额外的漆被用以实现成品形状。在公元8世纪,这种技术从中国传到日本,在那里被广泛用于佛教雕塑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的辽国(公元907-1125年)三彩十六罗汉之一,来自中国河北省易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佛洼</span>的一个洞穴,材质是一种釉面石器。罗汉被视为佛教的保护神,这一系列的雕塑被认为是陶瓷雕塑中的杰作,被誉为东方的米开朗基罗。根据1983年在北京附近的移除古窑遗址发现的材料,所用三色彩釉料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末或11世纪。</p> <p class="ql-block">和上面那尊罗汉像一样,也是辽三彩十六罗汉之一,民国初期发掘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八佛洼的一个洞穴。这十六尊辽三彩罗汉发掘时老百姓你争我夺损坏了五尊,剩下的十一尊于1912年全部流失海外。大都会收藏了两尊,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一尊,据说其它的几尊被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收藏。</p><p class="ql-block">这里要说到一个人:卢芹斋,浙江湖州人,先后旅居法国、美国等,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中国流传海外的国宝级文物有一半是他贩卖至国外的。当时老百姓把罗汉抢走以后,却将底座留在原地。正是卢芹斋后来将底座回收后又转手贩卖给罗汉的收藏者,但是哪个罗汉应配哪个底座就搞不清楚了,所以辽三彩罗汉的底座不一定是各自的原配。</p> <p class="ql-block">金国(公元1115-1234年)彩绘菩萨像,材质: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辽国(公元970-1125年)彩绘木雕水月观音菩萨像。据说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这种菩萨坐着、右膝抬起、左腿交叉在身体前面的姿势代表了水月观音的仪容。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说明:观世音菩萨的净土(佛教中净土为圣者居住的地方)或天堂被称为波塔拉卡山,这个地方最初被认为在印度的某个岛上。到了明朝时这个神话般的天堂被认定为浙江的普陀山,从此普陀山成为一个重要的朝圣地点。</p> <p class="ql-block">北宋(公元960-1127年)彩绘文殊菩萨雕像,文殊菩萨的标志就是手持一个卷轴(卷轴有可能被中式的文本或印度式棕榈叶手稿代替),是精神智慧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五代(907-60)/辽国(907-1125)彩绘木雕菩萨。</p> <p class="ql-block">隋朝(公元581-618年)彩绘石雕观音菩萨像,材质:石灰岩。</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都会博物馆的标志性藏品之一,公元前9世纪的人首翼牛和翼狮。</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来自山西省洪洞县广胜下寺的元代巨型壁画精品,画的名字叫《药师经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军阀混战,人民生活极为痛苦,僧人也不例外。始建于东汉的广胜寺由于多年未加修葺,愈加颓废,僧人四散,寺庙和地方政府都无力修缮。1928年,美国文物贩子华尔纳、普艾伦、史克门等人发现广胜寺下寺后大殿(大雄宝殿)内有一元代壁画,叹为观止,遂与当地豪绅李宗钊等人联络,登门求购。寺僧认为,与其等大殿坍塌、壁画随之毁坏,不如舍画保殿。在与地方官员、乡绅们商议后,将四壁壁画分割剥离,以1600银元出售。壁画卖出时被肢裂为数百块,后经大都会博物馆修复,壁画被完整复原。修复后的壁画被永久陈列于以赛克勒命名的大厅中,很快它便成为该馆最知名的中国艺术藏品,震惊世界。</p> <p class="ql-block">壁画前面是一尊北魏(公元386-534年)时期来自陕西的大型石雕燃灯佛像。</p> <p class="ql-block">听说过唐伯虎,却从未看过他的真迹,这是明朝唐寅的苇渚醉渔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朱若极)的山水人物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陆俨少(1909-1993)的青城图,为陆俨少抗战时期随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时前往青城山道教中心时所做,画卷描绘出了青城山的宁静和对战争恐怖心理的恢复力,画作顶端题写的是其本人的诗。</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朝钱杜(1764—1845)临明朝后期大书法家董其昌婉娈草堂图,钱杜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仕宦,嘉庆五年(1800)进士。诗书画皆精,性闲旷洒脱,拔俗好游,一生遍历云南、四川、湖北、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嘉庆九年(1804)曾客居嘉定(今属上海),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军攻略浙江,避地扬州,遂卒于客乡。</p> <p class="ql-block">这件长卷是明代王绂的江山渔乐图,在这片宽阔的河景中,隐士和渔夫之间的联系显得栩栩如生,他们在乡间的水边休息,在渔船之间交替出现。隐居在茅屋里的绅士们渴望渔夫的自由,他们只服从自然的命令,而不是官场生活中的琐事。&nbsp;王绂是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枯木竹石,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参与编纂《永乐大典》。王绂曾隐居惠山赋诗作画,教授弟子。据说惠山有其遗迹,回国后可以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在武器与盔甲展厅,收藏着全美最多的16和17世纪欧洲盔甲,这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作战时穿的盔甲。</p> <p class="ql-block">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期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在大都会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精美青花瓷。这是元青花鲤鱼盘。</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牡丹卷轴瓶,产于景德镇,这个瓶子的结构源自伊斯兰文化,瓶子表面的图案说明了14世纪中国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复杂联系。</p> <p class="ql-block">明青花带徽章的烧瓶,产地景德镇,烧瓶的形状和徽章图案均源自伊斯兰传统,反映了15世纪初中国与西亚中心之间的密切联系。</p> <p class="ql-block">清代北极星神青花瓷花瓶,图案说明:大胆的笔触与北极星神夸张的特征完美契合。</p> <p class="ql-block">如果要从大都会博物馆浩如星海的名画中选出几个极品之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非要选,这幅尺寸6.5米X3.8米植根于美国精神的油画《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肯定是其中之一,这是博物馆数一数二的瑰宝。这个主题有多个画本,据说洛伊茨的作品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画有一种让人挪不开眼睛的魔力,《麦田里的丝柏树》那些卷曲的线条,仿佛旋涡一般让人无法自拔。据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系列画作中的一幅,也是大都会公认的必看画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梵高在1890年去世前的一幅作品:花瓶里的一束花。</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很多莫奈(法国,1840-1926)的作品,这是一幅作于1914至1917年间的鸢尾花之路。鸢尾花是莫奈最喜欢的花之一,它种植在通往莫奈的吉维尼住宅的小路上,作者以强烈和广阔的视野捕捉了这些花朵的重要本质。</p> <p class="ql-block">这是克劳德.莫奈作于1919年的睡莲,有批评者调侃这幅画:“睡莲金色的圆盘被紫色包裹,抵挡着浑浊的池水”。</p> <p class="ql-block">这是莫奈1873年创作的“坐在花园长凳上的卡米尔.莫奈”,卡米尔.唐西奥是莫奈的妻子,他们在家中的花园,妻子穿着漂亮的套装。有人解读这一神秘的场景:这年卡米尔父亲去世,她带着手套,手里拿着的纸条是父亲去世的电报。</p> <p class="ql-block">莫奈1881年创作的“一束向日葵”,对此画梵高曾经写道:“高更前几天告诉我,他在一个日本大花瓶里看到了莫奈的向日葵画,画得很好,但他更喜欢我画的,不过我不这么认为。”评论家对莫奈技术的评价是:“聪明和大胆”。</p> <p class="ql-block">莫奈1867年创作的“圣塔.阿雷塞花园酒店”,1867年莫奈和家人在勒阿弗尔附近的海滨度假胜地阿德里斯度假时,画出了这幅充满活力、阳光灿烂的当代休闲场景,他的父亲(带巴拿马帽子的)和其他亲戚都充作模特。莫奈采用高调的视角,将平台、大海和天空描绘成三个不同的高基调色彩带,强调了画布的平面,这种大胆的做法反映了他对日本版画(浮世绘)的钦佩。</p> <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是和梵高亦敌亦友的一位艺术家。这是高更在1896年的油画《茶壶和水果的静物画》,据说这是仿塞尚的一幅画《水果盘静物》,但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右上角门窗中的人影。</p> <p class="ql-block">1890年之后,高更日益厌倦文明社会而一心遁迹蛮荒,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现在也称之为大溪地)成了他的归宿。这是高更于1896年创作的《三个塔希提女人》。</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1883.04.30)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874年马奈在根内维尔度过夏天,经常与莫奈和雷诺阿在塞纳河对岸共度时光,这幅《划船》就创作于那时,除了采用年轻印象派同僚的浅色触感和调色板外,马奈还利用了日本浮世绘的广阔的色彩平面和强烈的对角线,为这一户外休闲场景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马奈在1880年创作:“马奈夫人在贝尔维尤(Madame Manet at Bellevue)”,1880年马奈和夫人在贝尔维尤度过了夏天,画面笔触很快,对细节处理也很简单,但这是马奈画的最后一张妻子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奈1864年创作的名画:“凯撒号”在布洛涅(The “Keasarge at Boulogne”),在美国内战时期,北方军舰“凯撒号”在法国海岸击沉了南方突击舰“阿拉巴马号”,成为头条新闻,马奈虽然没有亲眼目睹这一事件,但是创作了两幅画来表达这一主题:一幅是海战场景,存放在费城艺术博物馆,还有就是这幅。</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奈在1874年创作的油画:“莫奈一家在阿金泰尔的花园里”,1874年夏天马奈在塞纳河对岸莫奈阿金泰尔的根内维尔家中度假,两位画家经常见面,雷诺阿也多次与他们会合。马奈与妻子一起画了莫奈一家的这幅画。</p> <p class="ql-block">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印象派重要画家。1841年生于法国Haute-Vienne的小镇里蒙(Limoges),后来随家搬迁到巴黎。雷诺阿是印象画派成员之一,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这幅画的名称叫做“卡图文.门德斯、胡格特、克劳丁和海利恩的女儿”,创作于1888年。这几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名声显赫的诗人、出版商和钢琴家,崇尚波西米亚魅力多少也带给了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这是雷诺阿1883年的作品,“躺着的裸体”,19世纪80年代,裸体艺术和伟大的古典艺术的统一 一直困扰着雷诺阿,在这幅画中他把宫廷内的高级妓女变成了一个健康、粉红脸颊的女孩,把后宫变成了一幅让人想起海峡和海岸的印象派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雷诺阿1876年的作品,“花园里的尼尼.洛佩兹”,尼尼.洛佩兹是雷诺阿的模特,坐在艺术家工作室旁边的大花园里,画中混合了各种颜色的笔触以及对斑驳光线和紫罗兰阴影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部著名的作品,毕加索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小丑,与他最近的情人杰曼.皮特肖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非常有名的雕塑:《珀尔修斯与美杜莎之首》(1804-1806),这是复刻品,原作在意大利的弗洛伦萨。这座身高8尺手持蛇发女美杜莎头颅的裸体珀尔修斯雕像线条流畅,据说是大理石雕塑爱好者的钟爱。大都会的艺术品浩如烟海,时间关系,只能到此打住了!</p> <p class="ql-block">4月25日晚上,建华同学完成了网上预约,26日早餐后,我们开车穿过曼哈顿大桥,沿着哈德逊河西岸开始西点军校的探索之旅。1个小时之后就来到了停车场,停车场门前的醒目标志是一辆谢尔曼坦克,这个门叫“阿布拉姆斯门”,用来纪念克莱顿·阿布拉姆斯(Creighton W. Abrams)将军。此人是西点军校的 1936 级学员,二战中的美国名将,在 1943 年首创第 37 坦克营,当年他曾开着坦克解放柏林,后来在越战中担任过总指挥。为了纪念他,美国军方把 谢尔曼M1 型主战坦克称为“M1 Abrams”。</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华盛顿总统亲自批复建立的军校,她几乎与美国同龄,这是一座建立在军事要塞上的军校,这里是世界近現代軍史發展的活化石,这里是世界名將的搖籃。诞生了许多如雷贯耳的名字: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一战美国驻欧洲远征军司令特级上将潘兴、二战著名将领巴顿、五星上将麦克阿瑟......</p> <p class="ql-block">参观西点军校必须跟随大巴按照固定的路线进入校园,中途不准个人单独行动,观光大巴已经早早的等候在停车场了。</p> <p class="ql-block">以前,我们只知道麦克阿瑟的两句话:一是“我又回来了”,二是“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其实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还有一次最精彩的演讲,在西点领奖的时候,他发表的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整篇演讲激情洋溢,充满对人生的理解与热爱。不仅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还给人以文学的熏陶,确属难得的珍品。摘录如下:“在记忆中的黄昏,我时常回到西点,想起我魂牵梦萦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这些最神圣的字眼。我今天淡出人生,淡出世界的前夕,我最后一次和你们在一起,接受我们西点军校的点名,我请你们相信,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内心深处最后所有的一切,一定是属于这个学校——这个部队——这个国家!愿你们珍重,愿上帝永远赐福你们!永别了,西点!永别了,我的同学们!”麦克阿瑟这个演说讲完之后,整个会场一片寂静,许多人都掉泪了。一个82岁的老人,他将西点作为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精神家园。这个讲话至今还刊登在西点军校校刊的头版位置,从这个讲话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西点军校在美国军人心目中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这座俯瞰哈德逊河的大理石石柱是战斗纪念碑(Battle Monument),旨在纪念美国内战中阵亡的正规军官兵,这座纪念碑是幸存官兵出资修建的,纪念碑的底部刻着阵亡的2230名正规军官兵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西点本是最古老的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这主要是哈德逊河在流经西点时呈“ S ”状,且弯度很急,过往的大型船舶经此必须减速,来犯敌船则因减速而易受攻击。更主要的是河西岸的高地具有居高临下的控制作用,如果在此设立军事要塞,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此 , 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认为西点是美国最具战略价值的一块阵地,是“打开美国的一把钥匙”。有鉴于此,华盛顿在 1778 年邀请波兰人、曾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中扭转战局的萨拉托加战役的英雄萨丢斯·科斯库兹科上校来协助设计西点军事要塞。经过一番勘察,科斯库兹科在此建立了大小 14 个据点,控制河道和防御水陆两栖进攻。各据点彼此呼应,相互支援,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防御体系。英军若乘船来犯,则无异于自投罗网。即便在今天,其设计思路仍被认为具有现代意识。为了纪念这位波兰人, 1828 年西点军校还为其塑了像。</p> <p class="ql-block">这位就是波兰炮兵军官塔迪乌斯.科斯库兹科(Thadeus Kosciuszko),他为美国独立战争的一场转折性战役——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要塞留影。</p> <p class="ql-block">学员出操结束。</p> <p class="ql-block">树下读书的军人。</p> <p class="ql-block">学员礼拜堂外部。</p> <p class="ql-block">学员礼拜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西点军校校园里有很多军队将领的雕塑,得专题介绍。而这座雕塑是1980年,由1935和1936两届学员向学校赠送的二战士兵雕塑,也是第一座士兵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进入西点军校,随处可见西点的校训:“Duty,Honor,Country”(责任、荣誉、国家),对此麦克阿瑟有一个解释:“Those three hallowed words reverently dictate what you ought to be, what you can be, what you will be. They are not a slogan or a flamboyant phrase, they build your basic character,they mold you for your future roles as custodians of the nation's defense. They teach you to be 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 ”(这三个神圣的词语虔诚地规定了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它们不是口号或华丽的词句,它们塑造了你的基本性格,塑造了你未来作为国家国防守护者的角色。他们教你成为一名官员和绅士。)</p> <p class="ql-block">西点军校的室内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战争博物馆,二是西点军校陈列室。战争博物馆分为四层,地下两层和地上两层,负一楼是轻武器陈列馆,负二楼是重武器陈列馆,一楼主要介绍随着武器的发展带来了战争形态的变迁,二楼主要介绍了西点学员参与的战争及西点出来的著名军事将领。</p> <p class="ql-block">二战应当是美国参加过的最为辉煌的一次战争,西点军校学员当仁不让地浴血奋战其各个战场,取得收拾了欧亚三个法西斯国家的杰出功绩!从遍布全国各地的二战或与二战有关的纪念馆和纪念碑都可以看到西点军人的身影。这张照片是德国向盟军签署投降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亚洲太平洋战场麦克阿瑟代表盟军接受日本投降!</p> <p class="ql-block">这是日本签署的投降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1945年9月在菲律宾吕宋岛巴古洛(Bagulo,Luzon)日军签署的四份投降文件,其中这一本送给了西点军校的H.Leavey少将存放在博物馆中。</p> <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美国一共生产了三颗原子弹,两颗投在广岛和长崎,还有一颗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西点军校将星云集,介绍两位大家不太熟悉的,这是约翰·约瑟夫·潘兴(John Joseph Pershing),1860 年 9 月 13 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拉克莱德,1948 年 7 月 15 日卒于华盛顿特区,美国陆军上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欧洲的美国远征军总司令 。这幅潘兴将军的肖像画是出生于匈牙利的英国画家菲利普.德拉兹洛于1933年在潘兴访问巴黎时所做。</p> <p class="ql-block">这是詹姆斯·莫里斯·加文中将(James Maurice Gavin,1907 年 3 月 22 日 - 1990 年 2 月 23 日),美国陆军中的一位天才将领,二战期间任第82 空降师最年轻的少将师长。在战争期间,他经常与他指挥的伞兵一起参加空降战役,因此被称为“跳伞将军”,是唯一 一位在战争中亲历四次伞降的美国将军。战后晋升为最年轻的中将。在战斗中,他以携带M1 加兰德步枪而闻名,这种步枪通常由入伍的美国步兵携带。加文还致力于反对美国军队的种族隔离,战后于 1961 年至 1962 年 担任美国驻法国大使。</p> <p class="ql-block">4月27日,返程的日子到了,“毕业四十年之约”的聚会也到了尾声,上午我们坐地铁浏览了华尔街,华尔街上的这座威风凛凛铜牛是网红打卡点,其中重要的一个节目就是摸铜牛的蛋蛋,无论中外、无论老少均愿意按照这种方式讨个吉利,就连少女们亦不避讳。据说摸了以后会带来好运,或是旺财,或是仕途,或是生育......。既然来了,也不能免俗,就效仿一下呗!</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来到了位于世界贸易中心遗址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9.11”国家纪念博物馆,</span>这是为了纪念在“9·11”事件中遭遇恐怖袭击的2977名遇难者而建。遗址是两个巨大的水池,每个水池的中心还有一个瀑布池,水池金属外围刻着在纽约市、宾夕法尼亚州、五角大楼以及1993年世贸爆炸袭击中丧生的每个遇难者名字,采用镂空方式雕刻名字可以插上悼念的白花、黄花或美国国旗。走近水池,每一个人都沉默了,他们用无国界的情感融入建筑之中,庄重的氛围让人强烈感受到对逝者的怀念和重生的希望。建筑设计的初衷是“尊重这一损失惨重的地方,尊重所有灾难中活下来的人,尊重所有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他人的人,尊重所有在最黑暗时刻给予支持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尊重生命,坚定维护自由的决心,激发我们去结束仇恨、无知和偏执。”</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建的纽约世贸中心交通枢纽站,也是一座大型购物中心,其建筑风格与周边迥异!这座由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说灵感来自从一位孩童手中释放的鸽子。</span>外部看不出来,进去之后发现内部空间巨大,没有中间立柱,全靠两侧斜拉结构合拢支撑!洁白色外观的建筑物矗立在金融区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之间,突出的造型被评为2016年纽约9大新地标之一,绝对是建筑的艺术品。这座建立在废墟上标新立异的建筑物旨在用新生的力量去提醒人们:要怀揣希望,要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这座白色翅膀状建筑是纽约世贸地铁站:飞鸟车站,造价高达40亿美元,耗时12年。后面的蓝色高楼是纽约世贸中心1号楼。</p> <p class="ql-block">中午建华带我们在纽约唐人街的广式餐厅喜运来大酒家吃了一顿非常正宗的广式中餐,然后步行通过曼哈顿大桥(Manhattan Bridge)。这是一条连接曼哈顿与布鲁克林的悬索桥,由波兰裔的Ralph Modjeski所设计建造,桥的设计为两层道路,上层有双向共4条线道,下层包括双向可转换的三条线路,包括4条地铁路线、人行道和自行车道。</p> <p class="ql-block">喜运来大酒家。</p> <p class="ql-block">桥面公路。</p> <p class="ql-block">桥头堡。</p> <p class="ql-block">步行道。</p> <p class="ql-block">右边是轨道交通线。</p> <p class="ql-block">远眺布鲁克林大桥。</p> <p class="ql-block">俯瞰唐人街。</p> <p class="ql-block">时光在丰富的旅程中悄然流逝,十天时间——也是我和大学同学连续相处最长的时间。结伴的日子就像杯中的美酒,热烈弥漫。离别的时刻好比空杯留香,依然经久不散!27日下午,建华和剑虹送我们到肯尼迪机场,留下“毕业四十年之约”的最后一张合影,挥手道别,期待后会有期!</p><p class="ql-block">最后谨以此三集美篇纪念我们的这次聚会以及曾经的同窗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