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散文《桃花沟旧事》

白鹿塬上人

<p class="ql-block">编辑校对/白鹿塬上人</p><p class="ql-block">文/曹石峻</p><p class="ql-block">(插图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桃花沟旧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鹿塬下的鲸鱼沟畔,有一个在中国版图上找不到的小山沟。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临潼山脚下,有一个叫桃花儿的姑娘,因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逃婚来到此地。在这个小沟道里盖上茅草屋,修桥铺路种桑麻,过着独身的生活。骊山老母下凡路过这里,发现姑娘为人贤惠吃苦能干,聪明伶巧悟性好,便将她点化成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便把这个小沟沟叫桃花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塬塄上,由东向西极目远眺,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从蓝田县安村那边流过来,经过藤寨、坡头、朱家沟,到了桃花沟这里,河水变得又宽又深又绿。坡上坡下,一片片的桃树林,粉红色的桃花映入河中,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粉画。这里居住着七八户人家,他们既有窑洞,又有瓦房。冬夏住窑洞,冬暖夏凉,到了二八月才住进瓦房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沟里的人勤劳,能吃苦,养牛养猪、养羊养鸡。桃花沟里,地肥水美,五谷飘香。这里有梯田,有坡地,又有旱地和水地。他们除了种小麦、苞谷、谷子、棉花,也种大麦、豌豆、藊豆,和稻子、黄豆、黑豆。坡上面有一眼清泉,飞流直下,沟里人在下面建起了一座小水库,浇灌着他们的庄稼和蔬菜。</p> <p class="ql-block">那年月,塬上人打下的粮食,交过公粮后,基本上都能接住第二年麦上场。一些不会过日子的,吃咧今天不顾明天的人家,几乎是断顿。沟里却是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沟里的娃们到塬上去上学,书包里装的是白锅盔和白蒸馍。把塬上的娃们看的眼红,嘴里蛮流颔(hαn)水。</p><p class="ql-block">(颔水,指口水,长安方言读,hα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河吃河"。桃花沟里的人,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过着无忧无虑,丰衣足食的生活。坡上坡下长满了桃树、杏树、柿子树、核桃树。河岸边全是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和茂密的竹林。沟里的人,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吃,有时候他们也把吃不完的水果,用担子担到塬上来叫卖。西塬上和南川里卖粽子的人,经常来桃花沟里买粽叶子。沟里的人不用动手,谁买粽叶子,谁自己去芦苇荡里采摘,摘好后让小队会计过称,把钱交给出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末的时候,沟里的人把芦苇割了,分给各家各户,编成炕席扛到塬上卖。塬上谁家给娃取媳妇儿,要用芦苇竿子绑仰棚,只要你站在塬塄上喊一声,沟里的人就会扛上一捆子送上来。到了冬天,天寒地冻不能上工,沟里的人在自家的窑洞里,用竹子编筐子、编笼、编筛子、打竹门帘子,到了第二年,再拿到"三月二十八"的农忙会上去卖。</p> <p class="ql-block">桃花沟里的人,除了吃自家种的菜,有时候也去坡上面的树林里拔小蒜(野韭菜),去窑洞上面的桃树林,杏树林里拾地软,拿回家烙小蒜盒盒子,蒸地软包子。塬上人到沟里的凉水泉担水,老远就闻到了盒盒子和包子的香味,沟里的人,有时候也会拿上几块小蒜盒盒子,和地软包子,让塬上的爷们品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塬上人养鸡,沟里人也养鸡。塬上人养鸡舍不得吃鸡蛋,将鸡蛋全都卖给供销社。为的是能换上几个油盐酱醋钱。沟里的人养鸡,是为了自家吃,他们的鸡蛋从未卖给供销社。供销社的干部和售货员,也不愿意到沟里去收购鸡蛋,嫌沟里的路太陡,下坡上坡不好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塬上人做饭时,烧的是麦秸(jiαn),䄩(yi)子,和树叶子。沟里人做饭时,烧的全都是从树上敤(kuo)下来的硬柴。塬上人的麦秸积子不够烧,沟里人的硬柴一年四季都烧不完。他们的麦秸积子基本不动,只有到了烙锅盔馍时,才扯上一笼。塬上人冬天引炕时,给炕洞里塞的是䄩(yi)子,沟里有些人家引炕时,用的是硬柴,把炕烧的是热腾腾儿的,把尻蛋子都能烙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秸,长安方言读,jiαn)</p><p class="ql-block">(敤,长安方言读,kuo,指用棍子打,或用刀剁,用斧头砍。)</p><p class="ql-block">(引,长安方言指点火。)</p><p class="ql-block">(䄩.yi.子,长安方言,指农作物除去颗粒后,剩下的碎秸秆和壳壳子。)</p> <p class="ql-block">沟里的人,最怕的是塬上的娃们来沟害骚。一到放寒假,塬上的娃们,五个一群,三个一帮,背上草笼,拿上耙耙子,到沟里的树林子里搂树叶子,嘴里说的是搂树叶子,实际上每个娃的笼里,都藏着手镢和斧头。他们将胳膊粗的树砍倒,剁成节节子。沟里的人发现后,赶紧就往坡上面跑,当他们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树林里,娃们的已经背着硬柴回家了。塬上的娃们,和沟里的人经常展开游击战,沟里的人去树林里逮砍柴的娃,娃们的却跑到竹林里砍竹子,他们的游击战术,把沟里的人整的是干着急,没办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沟里有一户人家,喜欢钓鱼逮鳖。他将从河里钓来的鱼,逮住的鳖,放到他家门前的小池塘里。把那些鱼和鳖养的又肥又大,但不知咋样做,只能是用白开水煮熟,醮着酱油醋,糟蹋着吃。塬上的娃们到沟里割草,看到这家人出门上工去了,便悄悄的,一个跟着一个,跳进池塘里。这个抓鱼,那个逮鳖,不一会,就把池塘里的水给搅腾混了。这家人知道后急忙往回跑,当他回来后,塬上的娃们早都跑光咧。把这家人气的,站在池塘边,望着塬上,连咒带诀(jue)。</p><p class="ql-block">(诀,jue,长安方言指骂人。)</p> <p class="ql-block">有一年秋天,桃花沟里发生了一件惊动南北二塬的大事件。有一个在部队服役的小伙子,回家探亲时,带回来一支信号枪,沟里的年轻人吃过黑咧饭,没事干,闹着玩,开了几枪。红色,绿色,黄色的信号弹飞到天上,被塬上的人发现了。那年月,人们的政治觉悟非常高,便立即将这件事,报告给了鸣犊派出所,说桃花沟里隐藏着国民党特务。公安人员立马来到塬上,住在村大队的办公室,让书记和大队长,把沟里的人传唤到塬上,挨个的进行审问,把沟里的人吓的是尻(gou)子直冒烟。公安人员连审带查,审来查去,也没查出一个国民党特务。</p><p class="ql-block">(屁股,长安方言叫尻子,gou。)</p><p class="ql-block">(鸣犊派出所当年的公安人员,一个是段生奎,另一个是晁梦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沟里的太阳落的早,塬上的太阳还有两竿子多高,沟里已看不到阳光了。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塬塄上升起,东来的河水,送来一阵阵凉嗖嗖的晚风。夏天的夜晚,寂静的沟道里,哗哗哗的泉水从坡上面流下,偶尔可听得见河里边水鸟的叫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过黑咧饭,沟里的大人娃们,搬上躺椅,拿上小板凳和芭蕉扇,坐在自家门前的碾麦场上听戏。有一户人家,他爸拉板胡,大儿子拉二胡,女儿弹三弦,他们边拉边唱:"见嫂嫂,直哭的,悲哀伤痛。冷凄凄,荒郊外,哭泣几声……"一板秦腔戏《周仁回府》的乱弹刚一唱完,住在河对岸的人立即拍手叫好:"再来一板《三世仇》"。于是,他爸便唱起了:"数九天,北风起,雪花飘荡。为日月,加熬煎,病卧炕上……"他们在场上一边听,一边唱,到了半夜后,才各回各家。</p> <p class="ql-block">沟里人的辈分低,用他们的话说:"上咧塬,就如同进了爷庙,见咧三岁的娃,你都得把人家叫爷"。正是塬上这么多的爷爷们,在关键的时候,给沟里的人帮咧大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河下游的杨沟水库大坝加高,水位一天天的上涨,沟里人住的窑洞里突然冒出了泉水,这一下,把沟里人吓的全都是恐惶不安,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公社领导一声令下,塬上的男男女女全都出动,下沟帮他们搬家。爷爷婆婆们,担的担,抬的抬,扛的扛,将那些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和大柜子小箱子,锅碗瓢盆,全都搬上塬。塬上的爷爷婆婆们,帮他们盖起了新房。沟里人告别了人老几辈居住的桃花沟,走进了“爷庙",进入了塬上的大家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0多年后的清明节,我回到了老家塬上,站在沟塄上,眺望着坡下面的桃花沟。当年的桃树林,杏树林已不存在,土窑洞,碾麦场,芦苇荡和竹林,早已被河水淹没。远眺着西去的,碧绿的河水,近看着那一丛丛,一丛丛的小蒜,当年那一幕幕的情景浮现在眼前。我似乎听到了那个拉板胡的乡党在唱戏,又闻到了小蒜盒盒子和地软包子的香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朋友们关注赏读)</p><p class="ql-block">请看视频,如今的桃花沟,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砲里公社党委书记zhαng先生留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長安报》总编辑wαng先生留言</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曹石峻,西安市長安區人。平生酷爱戏曲、文学、音乐、诗歌、绘画,少年时,即进入专业文艺团体,从事音乐。后因工作需要,转行舞台美术设计和绘景。</p> <p class="ql-block">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第一场,舞台设计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水墨丹青结缘,师承传统,师法大自然。笔墨线条结构严谨,构图章法诗情画意。将舞台美术的某些技法,同中国画融入一体,画风写实,雅俗共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和绘画作品,曾多次发表于《中国煤炭报》《陕西农村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秦腔报》《長安报》《古都文莘》《艺坛》《王羲之研究》《秦岭》等报刊和网络平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发表散文</p><p class="ql-block">《怀念我的母亲》《母亲,我的第一任老师》《怀念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和易俗社的情缘》《沸腾的群山》《我家门前的那口井》《鸣犊镇上的古会,浐河上的桥》《抗美援朝的那年那月》《难忘的岁月,我的1975》</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官方和社团兼职</p><p class="ql-block">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书画名家艺术研究院,山水画院副院長,陕西省天人文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長,西安市文史馆艺术研究员,陕西金石书画院副院長,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長安书画家协会副会長,西安于右任书法协会長安分会,首席艺术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