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曰:</p><p class="ql-block">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p><p class="ql-block">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p><p class="ql-block">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相开济老臣心。</p><p class="ql-block">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p><p class="ql-block"> (唐·杜甫《蜀相》)</p><p class="ql-block">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对我这个三国迷的人来到了成都,最想去的地方当然就是成都武侯祠了。当下正是暮春季节,这时的成都,暖风和煦,气爽风柔,山青水碧,天高云淡,芳草鲜美,遍地芬芳,细柳如丝,烟雨如织。久违的清新,开始在静中滋生,繁花似锦,极尽绚烂,莺歌婉转,燕语呢喃。在这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我走进了成都武侯祠。</p><p class="ql-block">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武侯大街,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一个官吏之家,小时由于父母双亡随叔父到荆州投亲。从师司马徽,由于聪明好学,16岁就初露头角,常自比管仲、乐毅。不出茅屋就知天下三分,在隆中向刘备出谋划策并出山辅助刘备。后到东吴游说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抗曹,在赤壁大破曹操。之后得荆州占益州,与曹操、孙权呈鼎力之势。公元220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拜诸葛亮为丞相。后来由于关羽心高气傲,刚愎自用而大意失荆州并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决意东征为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最后遭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临终前托孤诸葛亮辅助太子刘禅。诸葛亮有感于三顾之恩,尽心尽责全力帮助刘禅稳定国势,国中大小政事都依赖于诸葛亮。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六次北伐,最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左右两侧,墙上嵌着两幅壁书,乃分别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复汉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和北伐克复中原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蜀国的重要人物的塑像一个个展现在你的眼前。左右两侧文臣武将共二十八名,文官以庞统为首,简雍、吕凯、傅彤、费祎、董和、邓芝……;武将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一个个栩栩如生、维妙维肖。文官神态镇定,胸中有百万兵,决胜千里之外;武将气宇轩昂,有万夫不当之勇。千古风流人物尽展蜀汉英雄豪杰。</p> <p class="ql-block"> 进入刘备殿。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刘备乃汉朝宗室,汉中山靖王之后。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唐·胡曾有诗《白帝城》曰:″蜀江一带向东倾,江上巍峨白帝城。自古山河归圣主,子阳虚共汉家争。"</p><p class="ql-block"> 刘备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这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p> <p class="ql-block"> 桃园三结义,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意气相投,言行相依,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已人生的美好理想。</p><p class="ql-block"> 桃园三结义对后世影响极深,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丞相祠堂吊夕晖,森森翠柏俨成围。百蛮风俗留铜鼓,一代勋名本布衣。北伐未能恢帝业,南人终古慑天威。当年将略难轻议,长有风云听指挥。"我站在诸葛亮塑像前,轻轻地朗诵着这首清代严永华的《武侯祠》诗,渐渐地进入了沉思,耳边似乎响起了当年战鼓咚咚声,马叫声,人吼声,刀光剑影声、双方搏杀声的情景好像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地方豪杰风起云涌以灭黄巾军为名趁机扩大势力,争夺地盘,互相残杀。其中曹操占据天时很快消灭了二袁统一了北方,成为最大的赢家,江东孙权历经三世占地利割据一方,最为尴尬的是刘备,无根据地到处避难,后听隐士司马徽进言″伏龙、凤雏两者得一,可安天下。"后来伏龙、凤雏两者兼得,占荆州得益州,天下十三州可得其二,况且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这时,文有诸葛亮、庞统当世奇才辅助,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将,都是当世超一流的猛将,后人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说,况且一吕三典韦过早阵亡,剩下的猛将都在刘备集团阵容,理应夺取天下乃囊中之物,可偏偏蜀汉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灭亡也是最早的。究竟是何原因?这也是三国迷们最想不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决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统帅荆州之军向宛、洛进发,刘备则亲率益州之众出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可计划搞不过变化,事情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首先,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失去了一块重要的根基,在战略上没有配合西进秦川;二是由于刘备报仇心切,起兵伐吴,破坏了结盟,夷陵之战中中了陆逊火烧连营之计,几乎全军覆没,把家底几乎淘空。三是老将慢慢衰老或死亡,人才凋落,后备力量薄弱,新生代接不上。诸葛亮在时也没有很好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后三国时代,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虽有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九次北伐,耐何成不了什么气候,无功而返。四是由于连年征战,劳命伤财,民不聊生,经济受损,兵厌民愤。五是蜀地相对来说地盘有限,人烟稀少,后座不足,打一场战争就少好多人。相反,魏、吴地盘大,人丁兴旺,经济繁荣,人才辈出,新生代能独当一面,后三国时代魏有钟会、邓艾等一批堪当重任的奇才,吴有丁奉、周泰老将压阵。所以蜀国先灭亡是自然的事。</p> <p class="ql-block"> 后人纷说诸葛亮,有人说他只是政治家,在治理国家方面是奇才,在军事领域欠火候;有人说他嫉妒贤能,放着马超、魏延不大用;有人说他用兵过于谨慎,魏延献计子午谷出奇兵夺长安因太险而不用;有人说他长期征战导致蜀国孱弱;有人说他身为丞相不注重培养人才导致后备泛力;有人说他的《隆中对》分兵出击分散兵力不可取等等。我则认为,毋庸置疑诸葛亮不愧为当世奇才,智慧的象征,他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军事家,没有诸葛亮的辅助,刘备成不了霸业做不了皇帝;在夷陵之战刘备兵败病故后,蜀国这时已经病入膏肓,国弱民寡,是诸葛亮重整旗鼓,历精图治,重修东吴,一步一步走出了困境,国力逐渐好起来。致于连年征战是不得已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司马徽曾说过,"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蜀国失去了荆州这根基,国土被压缩,没有纵深,偏安于一偶,迟早被他国吃掉,以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搏一搏,创造良机说不定还有希望一统天下。诸葛亮也早看出这一点,所以在他有生之命只能北伐,收复中原,完成先帝的遗愿。虽然最后积劳成疾,病亡于五丈原,完成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诚之心,并为世代君臣所推崇,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一代人,他的智慧为后世所效仿。诸葛亮真不愧为一代贤相!</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抬起头看见一块大石碑写一首词,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明朝词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啊!三国时代人才辈出,大放光彩,为已为集团的利益尔虞我诈,我方唱罢你登场,展示英雄本色,大浪淘沙,优胜劣败,到头来也还是一场空。三国数曹操势力最强大,挟天子以令诸侯,兵多将广,但笑到最后的还是司马氏,三国归于晋。</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已走出大门,远处传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4日于广西百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