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剝了榆树根的皮

山河学苑

<p class="ql-block">作者 吕东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普遍饥荒 ,到改革开放后的全民小康,如今又跨入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征程。我为祖国而骄傲,为幸福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闲暇之余,越是欣慰当下之幸福,更易勾起对当年一波波饥饿的回忆。&nbsp;</p><p class="ql-block"> 三年饥荒时期,为填饱肚子,以糠、树叶及野菜等等充饥。各类糠菜统称为“代食品”。</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0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放学回家的路上,听到人们议论,说南河崖还有几棵榆树 ,如果早点赶去,还能剝些树皮。</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把榆树皮捣烂兑在地瓜干面里当粘合剂,包大包子不至于破皮。</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回家扛了一个小镢头,背了一个提篮,赶到南河崖。</p><p class="ql-block"> 那里确有几棵大榆树,我仰望树上,叶子早已被掠光了。再看树干,从地面到人能够到的高度,都已经没有了皮。榆树的半截身子,赤裸裸的晒在阳光下。</p><p class="ql-block"> 仰望树干两米以上,还有皮。但我爬树的本领太差 ,尤其被剥了皮的树干,格外光滑,脚蹬不住,爬了几次也没爬上去。</p><p class="ql-block"> 我在树下徘徊着,看着那几棵可怜的榆树,想着它们悲惨的遭遇。它们已被饥饿的人们,剝得赤身裸体,等待牺牲了。</p><p class="ql-block"> 树皮树叶都没有了,怎么办?我刚要回家之际,忽然发现有的榆树根部有新鲜的土。我明白了,看来是有人刨了树根。</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走到一棵树下,用镢头刨开根部周围的土。不一会,就露出了树根。我用预先带的刀,开始剝树根的上面的皮,下面靠土没法剝。树根皮的外层剝完了,又对根干咔嚓了一遍,弄了些粘沫。眼晴看到粘沫,肚子开始叽里咕噜了,我忍不住放在嘴里咀嚼。只觉得粘粘的,没啥味道,我嚼来嚼去,咽下了肚。</p><p class="ql-block"> 其实树根皮比树干皮好得多 ,因树根常年埋在土里,根皮就显得嫩。不像树干,为防风吹雨打,外表还结了一层粗糙的树皮保护着。</p><p class="ql-block"> 我尽管干得很卖力,因挖不太深,根皮又难剝,也就没剝多少,估计不到一斤。趁着大队“看青”的人没看到,我放在提篮里,背在肩上赶紧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奶奶见我弄来了“代食品”,高兴得很。用水冲洗了几遍,然后用碓臼反复捣,直捣得烂烂乎乎的。随后掺在拌好的地瓜干面团里,开始揉,直到揉成了包大包子的面团。</p><p class="ql-block"> 包子馅是萝卜菜的,放上点盐,那天还放了油,不过只是一点点。油是稀缺的,尽管这里是种花生的产油区,但秋后得上交给国家。全家一年只能分几斤油,以留年节用,所以平常也就舍不得吃油!</p><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的包子很好吃,感到很犒劳。尽管包子皮还是那么黑,但皮没破,还很筋道,都是榆树根皮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六十多年过去了,那段光景时而回忆起,地瓜面包着萝卜菜的大包子也时有回味。</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国强民富,衣食无忧,但也要不忘当初。防患于未然,更要爱惜粮食, 切勿铺张浪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