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

终南白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曙光初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红旗漫卷映鹿原</b></p><p class="ql-block"> 蓝田,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自古被称为“秦楚大道、三辅要冲”,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一。蓝田县域内的白鹿原,南依秦岭,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战略位置重要,是历代王朝长治久安的天然屏障。</p><p class="ql-block"> 白鹿原是蓝田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革命策源地。早在1921年,就有旅京蓝田籍青年加入《共进》杂志社和共进社,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家乡进步青年。由蓝田知识青年组成,传播进步思想的“勉学会”在白鹿原上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蓝田大地上的第一个党组织也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指导全省党的工作,确定以武装斗争为核心任务的中共陕西临时省委第五次扩大会议也是在这里秘密召开。许许多多的斗争策划和革命活动都曾在这里进行,从这里走出的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历史的丰碑,为后代树立了光辉楷模,演绎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鹿原革命思想传,风展红旗如画。英雄的白鹿原人民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曙光初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日出鹿原 星火初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世纪的历史性巨变一一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蓝田是早期响应辛亥革命的县份之一。1915年的蓝田农民交农器运动,是蓝田农民向反动势力进行的有初步组织的集体斗争行动。“五四”运动以后,“共进社”和蓝田“勉学会”将进步思想播撒在白鹿原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革命觉醒</b></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民主与共和国的思想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之后,蓝田人民反抗压迫、解放思想的革命意识逐渐形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辛亥革命在蓝田</b></p><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在武昌发动起义。10月22日,西安“反正”(响应辛亥革命)。次日,蓝田同盟会杨仁天策动哥老会响应起义,推翻清廷政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仁天(1880-1939)原名寿昌,号仁山,陕西蓝田人。早年师从关中大儒牛兆濂,辛亥革命前经丼勿幕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是蓝田县第一个同盟会会员,指导蓝田反清组织哥老会活动,策划了蓝田起义。</p><p class="ql-block"> 1911年10月23日晚,杨仁天策划哥者会首领李胜山、余成龙发起蓝田反清起义。按照计划,起义军从西门入城,迅速占领城守营、县署、里卫局、警察局、监狱等,高呼“复汉灭旗,治国安邦”。经过一夜军事行动,最后一个清廷蓝田政权被推翻。24日,宣布新政权建立。</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先进记略》手写稿影印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养初(1881-1959)名培基,字养初,陕西蓝田县人。他早年接受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主张,于1906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他认为救国还需习武,师范毕业后从军甘肃,学习军事。辛亥革命后,参加曹印侯的敢死军,阻击清军从西路问陕西反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5-191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风起云涌的交农运动</b></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地方军阅,鱼肉百姓,人民生活如陷水火,奋起反抗。蓝田交农器运动就是对抗剥削压榨而进行的集体反抗示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5年,蓝田县农民掀起的“反契税”“捉黑豆虫”(指土豪劣绅)交农运动,震动关中,影响全省。</p><p class="ql-block"> 交农运动以官府被迫停止印契,免除捐税,县令上城墙向群众叩头求恕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蓝田农民交农器运动是蓝田农民向反动势力进行的有初步组织的集体斗争行动,也是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蓝田农民运动的一次演练。蓝田农民交农运动在蓝田乃至陕西近代农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辉煌一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四运动传火种</b></p><p class="ql-block">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兴起,以田伯荫为代表的旅京蓝田育年,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并将五四火种带回家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田伯荫(1897-1969)又名毓藩、伯英,孟村乡田禾村人。1919年进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2年加入陕西旅京青年创办的进步组织“共进社”,利用返乡机会和各种途径将进步期刊传送给家乡青年。同年,在家乡进步青年中成立共进社外围组织 “勉学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倡导民主、科学和新文学,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9年3月,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陕西学生和陕籍人士,编印的以掲露陕西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为主要内容的油印刊物《秦劫痛话》。</p><p class="ql-block"> 1920年,以旅京陕西联合会名义出刊的《秦钟》杂志,以唤醒陕西民众觉醒为己任,介绍新文化、新知识,是指导新文化运动在陕传播的早期刊物。</p> <p class="ql-block">1921</p><p class="ql-block">《共进》杂志与共进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进社是由旅京陕籍青年创建的进步社团,是五四运动后国内较大的社团之一,其创办的《共进》杂志,在全国范围内也影响较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进》杂志社早期成员。</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刘天章、李子洲、杨钟健、杨晓初、赵国宾、刘含初、王君;</p><p class="ql-block">北京高等师范:杨明轩、魏野畴、田伯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1年10月创办的《共进》杂志,以“提倡桑梓文化,改造陕西社会”为宗旨,地共進方特色浓厚,是《秦钟》的延续。</p><p class="ql-block">《共进》杂志刊载的部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俄罗斯革命第六周年纪念》《列宁周年纪念感言》《列宁之死与中国青年》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钟>和<共进>》</p><p class="ql-block">黎明破雾奏《秦钟》,马列新风《共进》红。四野田畴祈换色,中华各族喜心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2 勉学会</b></p><p class="ql-block"> 勉学会是由田伯荫提议在家乡白鹿原成立的进步青年组织,是鹿原青年学习先进思想,谈论国家大事,探讨改造社会途径,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团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共进社指导家乡陕西民众革命斗争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传寄《共进》杂志。田伯荫在京上学的五年中,一直通过返乡机会和邮寄的方式,把《共进》杂志送到家乡青年手中。</p><p class="ql-block"> 1920年夏,在北京高等师范就学的田伯荫放暑假回到家乡,利用交友之机,向刘子南等知识青年介绍北京学生“五四”爱国运动情况,并把从北京带回的数十种进步书刊送给刘子南等人。当时家乡青年对革命形势的发展知之甚少,看到这些激情鲜活的进步刊物后都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希望田伯荫经常寄回一些新的书籍、报刊来读。于是田伯荫就提议成立一个读书会组织,以便联络更多的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勉学会会址设在孟村街,初期会员有刘子南、赵位卿、胡子祺、赵子房、邵虎臣等。</p><p class="ql-block"> 1921年《共进》杂志正式出刊后,田伯荫按原商定好的地址,把每期新出的《共进》杂志寄回到胡子祺在孟村街开的药铺,组织学习。1922年,旅京陕西青年在《共进》杂志社的基础上,成立进步社团“共进社”,仍主要以《共进》杂志指导陕西青年。于是田伯荫又将“读书会”改为“勉学会”,使勉学会成为共进社在蓝田的外围组织。至1926年,勉学会已发展到60余名成员。他们学习先进思想,谈论国家大事,探讨改造社会的途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新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在蓝田不断传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勉学会田伯荫与进步青年传阅《共进》杂志,探讨新文化,新思想场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侯德普,赵伯平,胡子祺,刘子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郗波亭,刘肇沛,赵位卿,郗执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子敬,邵虎臣,张充吉。</p> <p class="ql-block">  1922年,由勉学会成员胡子祺、邵虎臣等人,发起筹建蓝田县区立巩村高级小学,校董均由勉学会成员担任。巩村小学从一开始,就成为鹿原地区新思想、新文化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基地,受到社会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同共进社一样,勉学会从最开始的读书联谊逐渐转变为革命的政治团体,其中绝大部分成员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和蓝田地区的创始人或革命骨干。勉学会在中国共产党蓝田地区革命斗争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斗争探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蓝田旅外青年学生田伯荫、侯德普、陈子敬、王敬夫等人先后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相继回到蓝田故乡,开展党的工作。还有张含辉、刘友珊、岳炳光等非蓝田籍的早期党员,相继受党的派遣到蓝田开展革命活动,播撒革命火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捣毁军阀刘镇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狄寨粮台</b></p><p class="ql-block">1926年,直系军阅刘镇华率镇嵩军进入陕西西安,以蓝田为后防司令部所在。镇嵩军与农民群众“摩擦”不断。9月初,鹿原青年狄寨粮台在共产党员侯德普、进步教师赵伯平的组织下,成功捣毁了军阀的狄寨粮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党在蓝田的第一支武装</b></p><p class="ql-block">1926年11月底,冯玉祥率国民军响应北伐,进逼镇嵩军。镇嵩军在溃逃中,途经蓝田许家庙,被共产党员王敬夫和山王村猎户头领王兴槐率众截击,获枪支百余支。1927年共产党员刘友珊,与候德普,赵伯平一起,指导王兴槐在山王村成立了蓝田第一个农民协会和第一支农民自卫队武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伯平(1902-1993)又名赵绍平,蓝田孟村乡康禾村人。早年在外求学,1924年回巩村高级小学任教,和该校部分进步教师以“勉学会”组织投入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侯德普(1902-1934)又名启仁,蓝田安村乡新华村人。1925年在外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至1926年先后在蓝田、西安、北京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捣毁狄寨粮台活动,是关中东部各县此起彼伏的反对直系军刘镇华的武装斗争之一,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要害,加速了镇嵩军的失败,是党领导下蓝田农民积极开展的斗争探索。</p> <p class="ql-block">西安解围后,共产党人协同国民党和其他进步力量,组建革命统一战线政权——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  刘友珊,陕西蒲城人,在北平中国大学就读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参加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回陕,从事西安地区党组织创建和农民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党派我到蓝田协助搞农民运动,当时公开的身份是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蓝田特派员,解决军民纠葛(南山驻军一营长和当地百姓发生纠葛,影响很大),处理善后事宜为由,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反对士豪劣绅,开展减租减息,组织成立农民协会。</p><p class="ql-block">一一刘友珊回忆陕西农运</p> <p class="ql-block">山王村农民协会的成立,为全县基层农协的建立树立了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山王村农民协会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敬夫(1903-1934)又名王九思,蓝田县玉山镇漫道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缴获镇嵩军百余杆枪支后,配合成立了蓝田第一个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并在1928年的渭华起义中积极声援策应。1934年在秦岭山区组织黑龙口民团暴动中遇难,汪锋同志1988年回乡凭吊时曾吟诗一首以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昔日山镇本平常,却有生林霸一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英雄九思愿交往,未料起讧早身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临境忠骨今何在?清明英雄谁擎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探寻确息不从心,只盼长眠瞑目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农民运动的积极探索</b></p><p class="ql-block"> 鹿原大地上逐渐觉醒的广大农民群众,在党领导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运动高潮,先后多次召开蓝田农民大会,成立蓝田人民自决会、蓝田农民协会。轰轰烈烈的蓝田农民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在蓝田建立组织、壮大力量奠定了基础,积累了斗争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考察报告中总结农民运动的作用和意义时,提到要充分估计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指出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着重宣传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鸡毛传贴聚英豪,蓝田农运试牛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鸡毛传帖复原件。</p><p class="ql-block"> 1926年底,侯德普、赵伯平和胡子祺、刘子南共同商议出一个以鸡毛传帖聚英豪的办法,邀请以勉学会成员为主体的进步人士齐聚孟村女校开会。会后如约到本乡恶霸劣绅刘群安家,对其枉法贪污的罪行进行了清算。</p><p class="ql-block"> 源于毛泽东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农民夜校和农民运动骨干培训班在鹿原、焦汤一带相继创办,培养了大批农运骨干。1927年1月13日,省特派员刘友珊与侯德普等组织发动了蓝田农民代表大会。大会盛况空前,蓝田各界参与人数超过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成立后,向党内提出了“党到农村中去”的口号。1927年5月中旬,由侯德普和刘子南主持的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在蓝田县城隆重召开,大会发表了蓝田农民协会成立的《宣言》和《告民众书》,会后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蓝田农民运动在蓝田农民协会的直接领导下,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文字、来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未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特别感谢:小薛拍蓝田</b></p> <p class="ql-block">【白鹿原文学-风情专刊】是【白鹿原文学】品牌名下的一个美篇平台,专注于白鹿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包括地理地貌,自然风光,物产特产,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风云人物,神话传说,谚语典故,行政机构,经济商贸,对外交往,等,堪称白鹿原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白鹿原地区,是以白鹿原为中心,包括浐灞两河,原上原下,东含蓝田县,南含终南山,西含长安,北含西安市浐灞生态区。</p><p class="ql-block"> 欢迎对白鹿原感兴趣的朋友投稿,点阅,点赞,点评,赞赏,留言,晒朋友圈,转发各群,宣传推广!</p><p class="ql-block">【白鹿原文学-风情录】</p><p class="ql-block">编辑部主编:终南白鹿</p><p class="ql-block">发刊日期:每周四</p><p class="ql-block">投稿邮箱:</p><p class="ql-block">cxy961128@hotmail.com</p><p class="ql-block">联系人微信:</p><p class="ql-block">cxy1960030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