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何点燃青年教师成长的激情,突破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5月4号,正值“五·四”青年节,一次基于课例研究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讨活动,在郭守敬小学三(10)班拉开序幕。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史玲玲校长率先垂范,亲自执教,从“说给你听”到“做给你看“,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本次活动由焦觅华校长主持,参加活动的有学校研训处、课程处的全体成员、新进青年教师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心中有标准,眼里有学生”,史校长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她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p> <p class="ql-block"> 史校长以三次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读”贯穿始终:同桌互读,旨在扫清学生阅读障碍,读准字音;师生趣读,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厘清“地球”和“宇宙另一边”的区别;快速默读,教会学生通过圈画重点词句,提取关键信息。</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与文本的距离,朗朗童声,学由此成。</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在这堂课上,勇于表达,大胆想象,充分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魅力。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史校长顺势利导,给学生展示两张科幻画,将美术、科学与语文多学科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空间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半,基于史校长本次课例研究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正式开始。首先,由史校长对本次课例研究理念进行阐释,史校长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发,强调授课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指向要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需要我们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兴趣,与学生成为能量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 随后,王瑞青主任从激情、激动、激趣三个方面针对本次课例进行发言,指引青年教师关注整体,进行单元整合备课,并对青年教师提出四条建议:1.心中有标准,眼中有学生;2.注重课堂生成;3.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个味儿主要在“读”上;4.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针对性。</p> <p class="ql-block"> 接着,由王文霞主任进行发言,她高度评价了史校长本次课例,认为这堂课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标准,眼中有学生。通过这堂课,她看到了最美教师的样子,看到了真正教育的样子。作为研训处主任,她认为本次课例研究为研训处打开了新的思路,进行了新的启迪。</p> <p class="ql-block"> 接着,马莉主任和黄丽主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言。马老师作为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同属语言类学科,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有很多。今后的英语教学,会努力学习本次课例中所展现出的教育理念。黄丽主任从史校长课堂上的引导语出发,认为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自己这次最大的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 郭慧主任和王延华主任分别从数学和科学的角度对本次课例进行了点评与总结,认为史校长对于学生学法的指导,也可以应用到数学与科学学科中。</p> <p class="ql-block"> 随后,青年教师们依次就本次课例研究分享自己的收获。大家畅所欲言,激动不已,从本次课例的课堂评价语、目标指向性、学法指导等多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在本次课例研究中受益匪浅,看清了今后的目标与方向。</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焦校长进行总结发言。焦校长用目标、评价、兴趣、尊重、多元、平等、生成14个字精准概括了本次课例研究的理念,也为青年教师们指明了方向。焦校长用“教学相长”作为本次课例研究的结束语,相信这也是所有青年教师能够站到三尺讲台,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刘望月</p><p class="ql-block">文字校对:王瑞青</p><p class="ql-block">文字审核:焦觅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