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名楼之一·阅江楼 苏(34)

@.........

<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的休息日,又去南京著名旅游景区阅江楼。阅江楼位于鼓楼区狮子山顶,是中国十大名楼之一,也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也是南京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江南第一楼”之称。</p> <p class="ql-block"> 一江奔海万千里,</p><p class="ql-block"> 两记呼楼六百年。</p><p class="ql-block"> 这副绝妙的对联,是南京阅江楼六百多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但见浩瀚的大江滚滚东去,一览无余,仿佛郑和下西洋以来六百年烟雨尽收眼底。当年郑和庞大的船队就是从南京下关龙江出水,浩浩荡荡地从这里驶向太仓刘家港起锚地。</p> <p class="ql-block">  阅江楼风景区总面积31公顷,景区内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地藏寺、五色土、静海寺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从江北乘坐538路公交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上跨越长江,到达南岸的大桥饭店车站。此处就看到了风景区的卢龙湖和七孔醒狮桥、明朝城墙等风光。</p> <p class="ql-block">  沿着城墙向景区东门走去,首先看到的是朱元璋雕像。</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出征雕像】</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出生在安徽凤阳,他的祖籍是江苏句容。当年朱元璋的爷爷为了躲避江苏沉重痛苦的劳役,全家就从句容迁居到了当时的泗州,也就是现在的今泗洪县境内。后来,朱家又搬到了安徽的凤阳县。朱元璋是1328年在凤阳县出生的。可是朱元璋少年时代父母就双双去世了,他只能靠给人放羊为生。17岁的时候,朱元璋在老家皇觉寺当了和尚。25岁那年,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这支起义军叫红巾军。在起义军队伍里,他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朱元璋27岁的时候,红巾军领导郭子兴病故了。于是,朱元璋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统帅。朱元璋当上起义军统帅以后的第二年(1356年3月),就带领部下攻占了南京城。1364年他当上了吴王。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他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明朝的第一个年号叫洪武。朱元璋一共做了三十一年的皇帝,一直到1398年他去世。去世以后,朱元璋就葬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p> <p class="ql-block">  景区门票实行全年票制全市景点的256元,单次门票40元,购半价票后,从东门进入开始阅江楼风景区的途步登山。</p> <p class="ql-block">【古炮台】</p><p class="ql-block"> 古炮台建于清代,台内有一门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铸造的“振武将军”炮。该炮炮口直径13厘米,重达2吨,时为金陵古城和长江防御的重要军备。</p> <p class="ql-block">【玩咸亭】</p><p class="ql-block"> 狮子山东南半山腰有一座“玩咸亭”,始建于明代嘉靖丙申(公元1536)年,亭边原有一个泉水潭,因“山上有泽”(“泽”表示水,如水乡泽国),在《易经》中属于“咸卦”,故名“玩咸亭”。亭中立有一块石碑,碑北面是明朝文人方克所写的《玩咸亭记》。</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阅江处】</p><p class="ql-block">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就任北伐军总司令,带领革命军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以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孙中山在北伐军总参谋长黄兴陪同下,冒着隆冬严寒,多次登临狮子山,查看炮台,深入地道,对险要处的防御、炮位的坚固情况,进行一一查看,布置极为周妥。北伐军首战安徽,再战宿州,三战于滁州,三战三捷,保卫了新的政权。</p> <p class="ql-block">  在阅江亭的周围,观赏到了许多当地人,拿着鸟笼在聚集施养的鸟。</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记】碑亭</p><p class="ql-block"> 《阅江楼记》碑亭位于狮子山项,碑亭内汉白玉碑,由北京房山开采而来,石碑的南北两面镌刻着两篇同名文幸-《阅江楼记》,朝南的这篇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全文共1198字,文章思路开阔,山水市烟兼纳,气势宏伟,在写狮子山阅江楼时,动静结合,优美之极。它是由新疆自治区书法协会主席、当代书法家席时珞书写的,他写的是颜体,敦厚端庄,符合原文作者朱元璋的身份。石碑北面这篇是元末明初大文学家宋濂所撰写的,全文共568字,是一篇典型的“遵命文学”。文章首先介绍了金陵这个“帝王之州”的形势,然后引出了狮子山和阅江楼,此文的重点笔墨放在借阅江楼对一代帝王朱元璋的歌功颂德。这也正是其能被朱元璋推崇并能收入《古文观止》的原因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  汉白玉碑刻———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由当代书法家抄写,碑的背面刻的是宋濂所写的《阅江楼记》,被选入《古文观止》。汉白玉从北京房山开采出来,高律3.1米,宽4.8米,重15吨,是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刻。</p> <p class="ql-block">【明史金陵碑廊】</p><p class="ql-block"> 在【阅江楼】碑亭西侧,这是一条由碑亭到阅江楼的过渡走廊,全长近百米。它完全是用深山老林的原木做成的。碑廊盖檐口是明朝轶事彩绘连环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朱、徐放牛”、“小和尚从军”、“朱元璋娶亲”、“朱元璋进集庆”、“朱元璋、徐达对弈”。在碑廊内开辟了《明史金陵碑廊》,以图文碑刻形式,反映了明朝在金陵建都时期,业绩卓著的皇帝、大臣的爱国、勤政、清廉等历史典故,及流传至今的科学与文化精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p><p class="ql-block"> 阅江楼,位于狮子山巅,地处扬子江畔;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欲修未成,现建筑为2001年9月竣工景观;因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撰《阅江楼记》而闻名,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p><p class="ql-block"> 阅江楼隐喻阅江揽胜之意,碧瓦朱楹、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景区阅江楼以明文化为主题,分“统一、开放、发展”三大主体;分别展示了明朝16位皇帝造像、明朝版图等。景区内还有瓷画《郑和下西洋全图》、《江南四大名楼》双面绣、《阅江楼记》汉白玉雕刻、阅江楼鼎、狮岭阅江浮雕等5个“全国之最大”,立意新颖,工艺精湛,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阅江楼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p> <p class="ql-block">  阅江楼自开放以来,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人到此游览,除了观赏此楼独特的江淮风情外,对郑和下西洋史诗般的画卷流连忘返。有人赋诗赞美道:“郑和当年启国门,艨艟鼓角气祥和。六百年后重开放,登楼再听盛世歌。”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筹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一四〇五——郑和下西洋》,开拍仪式在阅江楼举行,再现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p> <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综述</p><p class="ql-block"> 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通高52米,外观4层暗有3层,共7层,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阅江楼两翼各以歇山顶层次递减,屋顶犬牙交错,高低起伏,跌宕多变;屋面覆有金色琉璃瓦并镶有绿色琉璃瓦及缘边,色彩鲜丽。</p> <p class="ql-block">一楼</p><p class="ql-block"> 阅江楼一楼陈设主要有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朱元璋龙椅”及东墙所悬清康熙帝手书“治隆唐宋”四字金匾。</p> <p class="ql-block">二楼</p><p class="ql-block"> 阅江楼的二楼集中悬挂有郑和下西洋期间及以后的明朝皇帝画像,同时展示有明朝版图、名家书画、科学技术等内容,主要介绍了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国较为先进的科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三楼</p><p class="ql-block"> 阅江楼三楼有巨型瓷画一幅,名为“郑和下西洋”,这是中国最大的景德镇瓷画,画高12.8米,宽8米,共由十二个部分组成,全景式地描绘有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场景,如建造宝船、科学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邻友好、传播文明、平等经贸、文化交流等盛况,反映了明永乐皇帝建造“静海寺”、“天妃宫”、“天妃宫碑”等建筑为郑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双面绣地屏</p> <p class="ql-block">  在楼顶层的外侧观望走廊,环绕一圈观赏其周围的风光和美景。放眼远眺,见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和浩瀚的大江滚滚东去。</p> <p class="ql-block">  俯瞰静海寺、天妃宫及阅江楼的建筑特色和造型。</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鼎】</p><p class="ql-block"> 阅江楼鼎———是全国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鼎,重4吨,鼎上刻篆字:“狮梦觉兮鬣张,子孙骄以炎黄,山为挺其脊梁,阅万古之长江,江赴海而浩汤,楼排云而慨慷,鼎永铸兹堂堂。”这七句话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念,就是“狮子山阅江楼鼎。”</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建阅江楼的初衷,始于1360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在其称帝前,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兵,击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14年后,公元1374年,也就是洪武7年的春天,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朱元璋还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p> <p class="ql-block">停建原因</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在写了楼记、打了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并在他的《又阅江楼记》中说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集中财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凤阳的城墙,后来连中都凤阳的城墙也因耗费巨大而停建了。</p> <p class="ql-block">完成建设</p><p class="ql-block"> 2001年建成此楼,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许多的古代资料缺失和现代建筑规范、工艺的差别,新建的阅江楼没有使用传统的木结构,而是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代替,让这座名楼缺失了一丝古韵。</p> <p class="ql-block">  政通人合的上山通道。</p> <p class="ql-block">  狮岭阅江</p> <p class="ql-block">【江南第一楼牌坊】</p><p class="ql-block"> 这座牌坊耸立在阅江楼正南面上山步道上,上书“江南第一楼”五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尉天池的墨宝。所以称“江南第一楼”,是从楼的体量丶高度、气势均为四大名楼之最,另由长江下游住上行,也属第一座名楼。</p> <p class="ql-block">  狮岭雄观</p> <p class="ql-block">  城墙上观赏阅江楼</p> <p class="ql-block">【地藏寺】</p><p class="ql-block"> 地藏寺位于狮子山西倒山腰,是供奉中国佛教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王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王的佛教场所,寺庙面积约250平方米,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及部分生活附属设施。每到农历初一、十五,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很旺。</p> <p class="ql-block">【仪凤门】</p><p class="ql-block"> 仪凤门,又称“兴中门”,位于南京城北,坐东向西,居卢龙山(即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与钟阜门项背而建,南有民国时期开辟的挹江门。该城门建于洪武初年,为明十三城门之一,据传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地势(风水),故建有钟阜(向东)、仪凤(向西)两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南门,结束阅江楼景区的观光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