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喀什的那些日子(9)

海蓝石

<p class="ql-block">离开大巴扎,我们打车前往久负盛名的香妃墓。这座墓园坐落在喀什市东郊的浩罕村,是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占地大约2公顷。</p> 看过电视剧“小燕子”的朋友都记得,那里面有个香妃,是乾隆皇帝的妃子。 <p class="ql-block">香妃确有其人,她本名买木热.艾孜姆,自幼体有异香,被称为“伊帕尔罕”(香姑娘)。后来被乾隆爷赐号“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p> 不过据考证,香妃并没有葬在这里,她确切的葬地是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 换上件民族服装,深刻体验一下维族风情。 哈哈,老李和李老师! 看,辛岩多帅! 内部构造与艾提尕尔清真寺相仿。 离开香妃墓,我们快速返回学校,参加下午二中召开的援疆教师欢送大会。 <p class="ql-block">大会于下午18:00在二中的报告厅召开。左一是二中的王秀华书记,中间是二中谢林冬校长。</p> 张老师代表天津第四批援疆教师发言。 会后大家照个全家福。 与二中的领导和老师们合个影留念。 二中送的纪念品,一直珍藏至今。 <p class="ql-block">转天清晨,在著名新疆导游李永强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再一次前往塔什库尔干,探寻那神奇的地方。</p> 哈哈,祥平和小马。 车子刚到疏附县,车胎憋了,司机师傅忙着换车胎。 我们借机眺望一下远处的雪山。 大约中午11:00,我们途径中国古代突厥语言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纪念墓园。 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出生于疏附县的乌帕尔乡阿孜克村。他是《突厥语词典》的编者。 <p class="ql-block">他曾周游各地,调查突厥各部落的语言、民间文学和风土人情,收集了大量资料,于11世纪70年代在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编成了以阿拉伯语解释突厥语的语言学巨著《突厥语词典》。</p> <p class="ql-block">这部《词典》不仅对突厥语研究极为重要,而且对喀喇汗王朝的历史、地理及民族学研究也有参考价值。</p> 纪念园里的解说员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大学者的生平事迹。 <p class="ql-block">大学者也是个长寿之人。</p> 民族大团结万岁! 张老师身后就是墓园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 李导笑得别样灿烂! 远处的麻扎(伊斯兰贤哲及显贵之坟墓或纪念冢的通称)。 通过这棵古树沾点文学之气! 驱车继续前行,经过盖孜边防检查站接受检查。 办理通行证。 边防站远处的雪山。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奥依塔克红山的红色风化岩。</p> 老李和辛岩在民族大团结这块儿做得很突出! 这张图太棒了,今天的行程清晰可见。 果然,过了检查站不远,就看到了远处的白沙山。 山的中部,两个天然的沙湖就像两面明镜在沙漠间闪闪发光。 白沙湖的四周,长满了各类野生沙漠植物,堪称天然的沙漠植物园。 白沙山真的很美,山体随着阳光和云彩的移动,变幻着色彩。显得那么地细腻,柔美。 <p class="ql-block">白沙湖,海拔大约3200米左右,因湖里含有大量的细沙而得名,细沙是因为边上的白沙山含有大量的风化的细沙所致。</p> 中巴公路,314国道,连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翻过这些高山就是帕米尔高原。 回想起那段时光,真的是难以忘怀啊! 车子继续前行,来到了这个熟悉的湖泊-卡拉库里湖。 <p class="ql-block">海拔3600的高原湖泊。我身后就是冰山之父-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等会!这词有点熟呢?好像前文说过了!再科普一遍无妨。</p> 辛岩身后是海拔高达7649米的公格尔九别峰。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天气可比上次强了不知道多少,阳光明媚,没有一点雾气,湖水清澈见底,天上飘着朵朵白云。</p> 湖水真的像镜子一样,倒映着雪峰。老李太棒了! 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给李老师牵马。 友谊地久天长 老李总有新发现! 好嘛,李老师玩疯了! 老李,你等会我啊! 李老师让马带哪去了这是?! 哦,在这呢! <p class="ql-block">离开卡湖继续前行,路遇山上积雪融化造成的山洪,幸亏车子性能好,顺利跨过被洪水冲垮的路段。大家欢呼起来!</p> 第二处山洪处,水流过于湍急,恐怕不好通过,祥平下车查看水势! 老李决定冲一冲试试,真的又成功了!感谢司机卡迪江师傅的努力。 但是,好运气不会永远都在!第三处山洪实在太猛了! 车子终于陷入水中,动弹不得! 而且问题很严重!车内进水了! 女士们下车趟水岸边等候。 我们四个小伙子卷起裤腿下水推车!怎奈车子太沉,水流也急,车子纹丝不动! <p class="ql-block">就在这紧要关头,来了一辆大铲车,用绳子拴上我们的车,这样才得以脱险!感谢维族老大哥的热情帮助!祥平同志在救援过程中一只新买的凉鞋随着水流远去了!</p> <p class="ql-block">又经过近俩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于当晚22:00到达塔县。大家看,夜晚22:00的天还是亮着的!</p> <p class="ql-block">大家累坏了,入住了上次那个住户,用今天的说法就是一家民宿。随便吃些东西,就休息了。这一天和打仗差不多!17年后的今天看着这些录像,照片,我笑出声来!难道不正是因为这些曲折与坎坷,才丰富了我们各自的人生阅历吗?</p> <p class="ql-block">转天一大早,用过早饭,民宿老板张师傅说他认识红其拉甫边防的朋友,可以带我们深度参观一下。</p> 大约下午2点,我们到达了红其拉甫边防连。此地海拔4700多米,张老师有些不适! 在张师傅的帮助下,我们参观了连部。 2005年4月5日温总理在红其拉甫上空的飞机上,对驻红其拉甫山口地区全体指战员的问候。 中间的就是张师傅。老李说,张师傅是二中的计算机陈国荣老师给介绍的。 整洁的粮仓 连部外面盛开的鲜花。 高原雪域 中国界碑 红其拉甫哨卡 李老师和小马 巴基斯坦士兵 巴基斯坦界碑 中巴友谊地久天长 驻守在边疆的“最可爱的人”。 张老师对高原反应比较敏感,我们决定速速返回。 经张师傅帮助,我们进入边境会议会晤站参观。 中巴会晤室 中巴国旗 合作愉快,哈哈! 会晤站的阅览室 会晤站的负责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