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塬虎啸夏韵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  摄影制作:海纳百川</p><p class="ql-block"> 诗 文:高 塬</p><p class="ql-block"> 音 乐:夏天的夜</p><p class="ql-block"> 时 间:2022.5.4</p> <p class="ql-block">  高塬,男,汉族,大学文化。不忘农耕,笔话桑麻,描摹诗意生活,回味平凡人生。</p> <p class="ql-block"> 七律-立夏</p><p class="ql-block"> 文/高塬</p><p class="ql-block">斗转东南立夏中,芳菲落尽入尘风。</p><p class="ql-block">镂衣倩丽翩翩舞,破土新苗郁郁葱。</p><p class="ql-block">暴雨狂雷一并起,炎阳湿气同时逢。</p><p class="ql-block">池边柳下常留客,桑葚樱桃果味融。</p> <p class="ql-block"> 漫谈诗的意象 </p><p class="ql-block"> 文/高塬 </p><p class="ql-block"> 诗词的艺术创作主要靠形象思维抒发感情,这是诗词的最本质特征,它是以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我们把凝注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称之为“意象”。意象有多种形式: </p><p class="ql-block"> 一是物象。内涵丰富的诗词中往往出现大量的物象。就是物的形象。如诗“冬至”:</p><p class="ql-block"> (唐)杜甫</p><p class="ql-block">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p><p class="ql-block">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p><p class="ql-block">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p><p class="ql-block">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p><p class="ql-block"> 诗中的云物形象,作为诗人抒情的寄托。又如苏轼到临安,写下了三首饱含哀思的《陌上花》,诗云:</p><p class="ql-block">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p><p class="ql-block">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p><p class="ql-block">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p><p class="ql-block">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p><p class="ql-block">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p><p class="ql-block">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p><p class="ql-block"> 苏轼有感于临安原知府恩爱夫妻情投意合,知书达理,诗信书写“陌上花”,暗示夫人归宁。他每到此地就触景生情,赋诗一首,借助于“陌上花”“蝴蝶”等物象,书写的都是由知府诗催夫人“迟迟归”生发出来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我在写24节气律诗时,深切感受到,没有花鸟鱼虫、阳光风云,雷电雨雪这些物象的寄托,就没有节气诗。反之亦然。自古以来,农人耕作就是靠看云识天气,凭借观察候鸟迁徙,辨识节气,安排农事活动的,以便不误农时,还总结出“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等大量的谚语。所以,玄鸟、布谷、大雁等就成为诗中必不可少的意象。 </p><p class="ql-block"> 观察掌握物象须下一番功夫不可。我原先并不是为了写诗,而是作为农家子弟,没有掌握节气规律,非弥补这一课不可。退居二线前几个月,无所事事,垂钓中在河堤种植油菜花海,诗情画意悠然自在,第一首诗脱口而出:“桃花菜花次第开,休闲便往槐林来。吊桥悠悠渭水流,伊人眺望蒹葭台”。 </p><p class="ql-block"> 二是人象。这个用的最多。“洞房昨夜停红烛”就是人象,一个新嫁娘的形象。 </p><p class="ql-block"> 三是景象。如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完全是一个风景的画面,是景象。这个也比较多。诗人往往不是只使用一种形象,大多是人象、物象、景象兼而有之,结合使用。 </p><p class="ql-block"> 四是心象。即心理形象,没有人物、景物,只是心理描写,用心理形象映射出人物的形象。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是写一个**的心理状态。还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也是心理形象的描写。 </p><p class="ql-block"> 五是事象。写一件事,其中人物的形象不太明显,只是一件事的过程。这在律诗中比较少,在古风里比较多。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逢。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客如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这也是以事象传情的。 </p><p class="ql-block"> 六是暗象。就是诗里好像没有什么明确的形象,但给人的印象非常清晰深刻,我们称其为暗象。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这是歌颂项羽的英雄气概,而不是对项羽人物形象的描写。但在读者面前,项羽的高大形象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种手法我们称暗象,这是一种较高的艺术手法。</p> <p class="ql-block"> 七律-杏眼圆睁</p><p class="ql-block"> 文/杏花雨</p><p class="ql-block">习习凉风吹果妍,杏林漫步逐行穿。</p><p class="ql-block">青妆亦未改初衷,素面却常感老天。</p><p class="ql-block">济世神功呼元气,悬壶大爱化禅缘。</p><p class="ql-block">翠珠玉滴枝梢闹,个个抬头笑自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节重读《母亲的回忆》 </p><p class="ql-block"> 文/高塬 </p><p class="ql-block"> 朱德《母亲的回忆》感天动地,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深切的思念。多子少福,不辍劳作,宽厚仁慈的中国千千万万个母亲形象浮现在眼前。老一辈革命家在戎马悾憁中,常想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忘初心,牢记母爱,从而激发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回忆》对我影响太深了。从上学到教书,我一直关注着这篇课文。《母亲的回忆》后来题目变为《关于母亲的回忆》《回忆我的母亲》,实在是多此一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母亲的回忆》就是关于母亲的回忆,或者是回忆我的母亲。咬文嚼字者恐怕人看不出来,非得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不觉得《回忆我的母亲》反倒不如《回忆母亲》更简洁明了,据说后来又变成这样的了。你读一读就会感觉到《母亲的回忆》,题目与正文融为一体,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带着感情色彩。教材编辑人员不会不知道,共和国第一元帅虽行伍出身,却上过云南讲武堂,留学法国,当过教师,写过诗词,是指挥百万大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儒将,不可能在文章题目上疏忽大意的。加之《母亲的回忆》延安时期就发表于《新华日报》,多少人争相传阅,在人才济济的红都首府,曾经万人过目,千人首肯,实在难能可贵!英雄故去,雄魂犹在,老人家的文章题目就是这样随意改来改去的吗? </p><p class="ql-block"> 文章是由一个个段落句子构成的,在文字的排列组合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呼之而出,二者融汇为涓涓细流,读者仔细咀嚼品味,就会产生共鸣,穿越时空隧道,与作者对话沟通!</p> <p class="ql-block"> 行香子•赏野河山槐花</p><p class="ql-block"> 词/杏花雨</p><p class="ql-block"> 故土难离,野老山岗。城乡共建中人忙。规划实施,果敢担当。百姓搬迁,均栽树,分村庄。</p><p class="ql-block"> 窑场依旧,黄莺鸣唱。绿叶遮天蔽炎阳。蜜蜂引路,识辨沧桑。雪白槐花,蒸麦饭,酿琼浆。</p> <p class="ql-block"> 渭北高塬与河南河北 文/高塬 </p><p class="ql-block"> 我说的渭北高塬,指的是渭河北坡上的高塬,塬上自西向东,依次居住着陈仓、凤翔、岐山、眉县、扶风县和杨凌区的村民,台地向北东西展开,平坦一段,下了沟坎又平坦一段。这样的地形,东西道路基本维持旧貌,只修了一条法门寺至周公庙的旅游专线;南北交通更难改观。城际铁路勘察设计时,我的外甥参与其中,发来他们先后在北坡和午井后洼、四户村油菜地里踏雪勘察的照片,附言说铁路自北坡钻洞,以30%的坡度上塬,至午井后洼与四户之间钻出地面。为在此设站的讨论中,我投票支持并留言说明理由。因为渭北的公路太少了,南北交通除法汤旅游线外,现代公路几乎为零。</p><p class="ql-block"> “要得富,先修路”,北塬上的人深谙此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修路捡拾完了北坡上的石头,拉回家砸碎铺路基。我家在北塬上,工作在眉县,塬上塬下,渭河南北常常跨越;每每路过渭河南以至于秦岭北麓,看到此处的公路东西南北纵横交错,就想起渭河以北、尤其是渭北高塬上的交通状况,那真是千差万别,恍若两世。身处渭河南,应该知足享福了,东西南北路路通,物流人流信息流,坐在家门口不富由不得你;生在渭北高塬上,黄土高坡就是你致富的第一道封锁线,虽然道路硬化了,弯弯曲曲绕沟而上,陡处拐弯提心吊胆;少而狭仄的道路,你不慢行由不得你;你即是再勤劳,凭种粮食想赶上渭河南的人是不可能的。必须背井离乡搞建筑工程,才能盖起楼房;加之渭河南的周至、眉县早就种植猕猴桃,家家自己给自己“农转非” 户户吃商品粮,而包括我的家乡在内,高塬上至今种粮开面粉厂,为富得流油的渭河南的人民 解决温饱问题。 </p><p class="ql-block"> 渭河南北的差距本来就有,但不是很大,南北差距拉大的原因除上述交通条件外,还有下面两点: </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观念问题。2012年4月,我从绛帐路过,那里路两边还是粮食,前年路过才见到 零星的猕猴桃树;1991年三秋 过后,眉县三级干部参观绛帐牛蹄村麦田,眉县渭河南几个村书记窃窃私语:麦田平展展,种的好是好,就是不顶啥,哪有栽苹果卖钱多。他们啥卖钱多就种啥,栽辣椒、苗木、苹果后,大面积种植猕猴桃,可见渭河南人还是聪明。</p><p class="ql-block"> 二是灌溉条件所限。1992年秋,我在汤峪社教,尖嘴石村书记对我说,一棵苹果树一年卖苹果100元,你回去赶紧栽树去。我一想那干旱的高塬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社教结束前一天,乡干部陪同我参观钟吕坪,坐在山上俯瞰尖嘴石田野,冬季果树落叶后,那沟沟坎坎光秃秃的,只有村民用苹果卖钱盖起来的楼房林立。 </p><p class="ql-block"> 可见,观念、交通、水利条件才是农民致富的内外因素。高塬上虽然土地平坦,土层肥厚,但在目前的粮价和国家种粮补贴政策条件下,种粮吃饱饭可以,靠种粮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只要抓住水利、交通和人的观念这三个关键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就自然而然地形成气候了,起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培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诗言志史</p><p class="ql-block"> 文/高塬 </p><p class="ql-block"> 在编辑方志史书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兰台前辈的经验教训,自我感觉责任重大。史海钩沉,公正客观是最基本的要求。具体怎么做,却是冷板凳上的思考和寂寞难耐赋诗启发了自己。 </p><p class="ql-block"> 公正客观,不偏不倚。 我高中毕业后任教,之后又当过三次学生,三次教师,课堂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咀嚼着师生之间的味道。教过我的老师很多,并且有缘与初高中师范的几位老师成为同学同事,我一直尊重他们,尤其敬佩高水平的老师,毕业后到现在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们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帮助很大。人常说老师偏爱学习好的学生,编撰史志却要不偏不倚,该写的人和事都得写上,就事论事论人,丝毫不能带个人偏见。坐在编撰史志的冷板凳上回想过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公正的,老师其实也不会偏向哪个学生,没有为哪个学生而多讲一句少说一句话的,上高中时高二分到写作专业班,上写作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着作文题目,稍微讲几句,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然后在我身旁转悠,时不时地催促我一下,第二节课堂上念我的作文,让大家仿照着继续写下去。有同学提意见,说老师给我“吃偏饭”。岂不知他给我啥也没讲。就像初一时的语文老师一样,每次批阅作文都给我“优秀”档次,我多么希望有一位高水平的老师,能指出我作文的不足,使我提高一步,更上一个台阶。 </p><p class="ql-block"> 诗言志书,诗心入史。 “诗言志”,大诗人必有大气魄,李、杜、毛无不如此。他们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笔墨淋漓酣畅,挥洒自如,龙飞凤舞着乾坤之清气。用这样的心胸来写史书方志,必然会客观公正的。学写诗词如悟禅得道,格律平平仄仄之间,吐纳肺腑之言,呼吸乾坤之气,思接千古,穿越时空隧道,与兰台令对话。《史记》,无韵之离骚,如一座丰碑矗立在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p><p class="ql-block"> 学写诗词的过程中,有幸与大气魄,高水平的诗友相逢于微信平台,与之赋诗唱和,恍若回到唐风宋韵时代。与一些诗友论诗改诗,未如其意而弃,那我自己拾起来就用,两廂情愿,不亦乐乎!而一些诗友认为与原诗改变不大,容易被人误会为抄袭,说是说了,也不去计较。退休后写诗娱乐,不求名利,作者署名都是微信代号,邮寄过来的汇款单找不到人,去邮政银行取不出来钱,发个荣誉证书不顶用,只是图高兴。</p> <p class="ql-block"> 文字人生说 </p><p class="ql-block"> 文/高塬 </p><p class="ql-block"> 2017年6月,组织史第六卷成书后,我去几大班子和重点部门负责人处征求意见,我的学生叫来办公室主任给我安装上微信,开始给老师布置作业,让我每月替他们投稿到腾讯新闻网站上。下午到单位开会时,电话号码上500多人都成了微友。可见人家早上微信了,只有我还蒙在鼓里,我的落后可见一斑。 </p><p class="ql-block"> 我自小酷爱文字,不喜欢数字,说学习好,那是语文给力撑的面子。前年老同学聚会,一位初高中的大姐夸我学习好,她们都赶不上。我说你们不知道,我学理科吃力的很。任教考试时,多亏只出了一道作文题,我交卷回家吃过午饭后,全大队积攒的几十位高中生还在埋头答卷。第一天上班,校长分配我教六年级语文,七年级化学,我就差一点没说出‘化学我教不了’。为教学,为高考,我不得不下功夫补习理科。前几年,我听长安县宣传部副部长讲述自己的故事,饭桌上我对他说,你才是幸运儿,没高考,揣着一支笔,就凭豆腐块的几篇通讯稿子,迈步走上人生大舞台。</p><p class="ql-block"> 案牍劳形,我却丝毫不觉得累,退居二线后到现在,县志、公安志、组织史、年鉴、党史的编撰与修改,一个接着一个轮番上阵,电脑上一卷接着一卷出书。 </p><p class="ql-block"> 外县区同行说编撰志史是枯燥的,我却感到很有意思。翻阅着历史资料,我才知道了岁月的变迁,人事的变化,过往的点点滴滴浮现眼前,复杂方显其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编纂志史是寂寞的,是学写诗词歌赋帮了我的大忙。电脑其实与人一摸一样的,老了,负担重了,载着几十万上百万字后,速度慢了,我就等一等,让它歇歇气,缓缓神,我在手机上学写诗。 </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写的诗发到本县群里面,“秋水”问我是干啥的?哪里人?微信上写诗文我是动了真情实感的,自报家门更是实实在在,姓王的三橫一竖,打倒了翻个身不改初衷。我回复说,我是高塬上人,槐中教师。她说槐中哪有这么个水平的人。后来才知道彼此是师生关系。中文系毕业的同学劝我别写啦,人家笑话。我说寂寞难熬,解解闷,谁爱看就看,笑话就笑话。他携带夫人到老家油菜花海不怕穿黄,我便赋诗谐谑一番,两校友谊,人生难得,不信他会恼我的。让他和唱,他说他疲乏了。那些格律平平仄仄,整得我实在受不了了,是师范的两位同学鼓励我坚持下去;诗联群里面的批评实在是受不了了,是群主的宽慰使我释怀,我说我原来是为消遣一下而玩味诗词的,没想到入门后平添了几多烦恼。第一首诗的刊载,无疑增添了几份乐趣。 </p><p class="ql-block"> 从念书到教书,从改行写材料到退二线后编史志写诗,我一直与文字打交道,点橫竖撇捺填满了整个人生履历。我若写自己的志书,文字在那里明摆着。</p> <p class="ql-block"> 【鹊桥仙•初夏田园】 </p><p class="ql-block"> 词/高塬 </p><p class="ql-block"> 东南斗转,芳菲落去,柳上莺歌燕舞。滚翻麦浪卷风尘,苗圃旺、辣栽新土。 </p><p class="ql-block"> 电闪雷鸣,冰丸暴雨,凉风透过阳暑。草梅桑葚似珊瑚,樱桃翠、玉珠满树。</p> <p class="ql-block"> 《圈里圈外》 </p><p class="ql-block"> 文/高塬 </p><p class="ql-block"> 我曾写过《群里群外 》热蒸现卖,编辑当即制作发头条新闻。编辑是我多年的诗友,她毕业于卫校流调专业,退而不休,年前年后两次冒着严寒当志愿者。年前,在县防疫情指挥部接热线电话,用流利的普通话为困守异地、思乡难归的本县人排忧解难,给予安慰和疏导;参加乔山志愿服务队,晚上加班为援助西安的本县医疗队准备慰问品;年后,在县医院发热门诊上班,测体温、做核酸,移送病人住医院。 </p><p class="ql-block"> 她关注我多年了。我在工作之余写诗聊以自慰,发给她制作头条发到群里就算完事了,一开始从未多注意任何人。《怀念我的父亲》发出后,她打赏留言两次;2018年8月8日,我们师范同学毕业30年第一次聚会,她主动为我制作美篇,收入诗文合影相片,美轮美奂,中间调换添加几次,不厌其烦,我却没有保存起来,想看就问她要;我出外开会即景赋诗,连同图片发给她,她快手快脚,麻利地制作发头条新闻;她率真直爽,选择相片时,啧啧称赞“这张帅得很”,隔屏如闻其声,怜惜溢于言表。 </p><p class="ql-block"> 我们至今虽未谋面,却无话不说,一起论诗填词投稿,共勉互助互励。虽然熟悉对方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前几天才通了第一次语音电话。昨天晚上我才知道她病了。她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却管护着80多岁卧床的婆婆,冼脸、刷牙、喂饭、按摩、挖屎挖尿。我也在管护着自己的老母亲,这些我是做不到的。前几天她用轮椅推着婆婆出去嗮太阳、去县残联办证做审验,劝我也给老母亲办一个残疾证,我说这太麻烦了。 </p><p class="ql-block"> 慢慢地我们熟悉了,我才知道她的父亲生前曾任县长、县委书记。她学着我的样子,在泪眼婆娑中写出《怀念父亲(一)(二)(三)》发到头条新闻,点读量过10万人次,上百人留言百十条,都上了红榜,成为热点,孝女之心感天动地,父女之情振撼日月。她应邀参加野河山槐花节,在其父当年创导实施的“城乡共建、山民搬迁”故地重游,思绪万千,所写的诗和散文刊载于《周原文艺》和头条新闻,若苏惠还世,才华彰显。 </p><p class="ql-block"> 她虽属名门闺秀,却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毫不矫揉造作;若天使下凡;“医者仁心”、柔情似水。我的老母亲睡在电褥子上还觉得冷,我问她咋办?她指导我测体温、吃感冒药,使老人痊愈。她对我讲,以后老人哪天身体不舒服,得及时告诉她,若不是婆婆卧床,她尽要前来我家里看望。 </p><p class="ql-block"> 这位诗友微信名为“杏花雨”,丈夫是县医院医生,恩爱夫妻,杏林沐风化雨,滋润着多少人的心田。她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爱好诗词,任省市诗词学会会员、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务主管,西安银川头条新闻任证编辑。她胸怀宽广,菩萨心肠,大爱无疆,无私奉献,与人为善,忠诚大度,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学会与群里以文会友,和谐相处。她对我的帮助太多太大了,而我却麻木不仁,浑然不觉。直到她病倒了,我才如梦初醒,悔不该当初对她的微词。我删除了几个群,发誓不再上头条了,以示忏悔。早上起来,她右臂挂着吊瓶,左手打字,一再安慰我:“哥哥,你不要退群,不要自责自己了,等我好了,咱们一起上头条吧"!要不是市上今天要来检查工作,我定去医院看望她。在泪水涟涟中,我擦干眼泪,伏案等候中,敲打键盘,如同敲打自己的良心 ------。</p> <p class="ql-block">  大樱桃 </p><p class="ql-block"> 诗/高塬</p><p class="ql-block">走进樱桃园,</p><p class="ql-block">累累果实红遍了天。</p><p class="ql-block">晶莹剔透哟,</p><p class="ql-block">若红玛瑙围成一团。</p><p class="ql-block">酸甜可口哦,</p><p class="ql-block">谁不眼馋?</p><p class="ql-block">这就是金豆豆,钱串串,</p><p class="ql-block">希望的田野上</p><p class="ql-block">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幸苦了一年的果农</p><p class="ql-block">昂扬着张张笑脸,</p><p class="ql-block">向过往的行人</p><p class="ql-block">挥手寒暄:</p><p class="ql-block">补脾健胃解渴,</p><p class="ql-block">尝一口如蜜甜。</p><p class="ql-block">别看着果面光鲜,</p><p class="ql-block">一场雨</p><p class="ql-block">就会淋得皮开肉绽。</p><p class="ql-block">待价而沽,</p><p class="ql-block">教训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见好就收,</p><p class="ql-block">钱揣在兜里方可心安!</p> <p class="ql-block"> 五律-小满</p><p class="ql-block"> 文/高塬</p><p class="ql-block"> 小满夏初来,樱桃红玉腮。</p><p class="ql-block"> 雷声频出动,暑气漸徘徊。</p><p class="ql-block"> 麦穗升浆熟,稻秧下水栽。</p><p class="ql-block"> 农家勤作务,秋后米高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