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青春

红月亮

<p class="ql-block">今天5月4号,青年节。</p><p class="ql-block">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14至28周岁之间的青年可以依法在青年节这天享受到半天的假期,感受到社会对青年的关爱。</p><p class="ql-block">特意查阅放假规定,其实还是想确认“青年”的大致范畴。14到28,的确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年华。</p><p class="ql-block">打开网络,看到满屏的说青春,忆青春,我第一想起的居然是电影《青春万岁》杨蔷云在晚会上的朗诵:</p><p class="ql-block">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p><p class="ql-block">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p><p class="ql-block">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p><p class="ql-block">电影背景设定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影片讲述的是在经历了苦难与战争之后,面对新生的祖国,一群中学生的渴望与向往、誓言与畅想,展示的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特有的献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豪与责任、豪情与壮志。诗歌中的激情正是他们从心底发出的真切的呼唤,这个片段现在回味起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我想,这样的充满激情才是青春应有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时光倒推30年,我却记不大清晰自己的青春岁月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初中时候生活的艰苦。</p><p class="ql-block">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我的家乡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集体生产队凭工分分粮食。我家人口多,但壮劳力只有父亲一个,于是每年秋收后我家分得的粮食常常是人均最少,为了不饿肚子,以瓜菜带饭的日子并不少见。温饱尚且难保,穿衣住房条件更是难以得到改善。记得那时每年国庆学校都要举办合唱比赛,当时我所在的班级要求统一穿白衬衣,我没处借,家人也没法借到,差点就被禁止参加。当时的憋屈,现在提起依旧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憋屈其实很多,但和能上学比起来,又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记得当时村里和我同龄的人很不少,男孩女孩均有,许多人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务农了,上完小学接着上中学的,一共才三人,其中一人的父母在国营农场工作,另一人的父亲是小学老师,他们的条件都比我好,我深知自己能上学已是莫大的幸运,这幸运的背后是坚强的父母和有爱的家人。有了这份幸运打底,即便是“瓜菜代”的日子也变得不那么难熬了。</p><p class="ql-block">只是,同样是中学生,倘要问起对未来的憧憬,我似乎只有惭愧,因为那时最想的就是走出农门,有一份正式工作,能好好地吃饱饭,仅此而已。这样低配的理想说起来好像是很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但那时就是农家孩子最真实的心理。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衣食饱暖这样最低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有向其他高层次的需要发展的动力。管仲认为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的基础,这很是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艰苦的岁月已远去,现在新时代有更多的新平台和新机遇。于有志人而言,当今时代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都说一代人必会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既然生逢其时,那就莫负时代,哪怕是低配的理想,只要是上进的人生,就都是值得点赞的。</p><p class="ql-block">今天闲聊,偶尔听见一件趣事:在服装厂打工的几位农家大妈,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居然凌晨四点多约着爬山,说是要好好地看一次日出。可以想见,如愿的她们那一刻一定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她们虽青春早已不在,但爱生活的心依旧年轻。</p><p class="ql-block">能保持年轻的心态,不惆怅过往,不忧虑未来,过好当下,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