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骆驼祥子的脚步:北京模式口大街漫步

游侠客

<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30日(“五一”假期第一天),中科大校友相约,早上从在京城尚存的一段驼铃古道——模式口大街开始,完成香巴拉(京城户外圈“香山—八大处拉练”的简称)。</p> <p class="ql-block">  模式口大街现存全长1500米,是过去京西古镇通往京城的交通要道,京西古道之商道咽喉。</p><p class="ql-block"> 大街始于西周,闻名于明清,东接京城、西通塞外,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几百年来连接京城与塞外的京西古商路,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就是从这条街上走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模式口大街东口路边的标志诠释着驼铃古道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上已经没有当年马蹄子踩出的印迹。现在的模式口大街,路面平整,环境干净,老房子还有不少。有心人借着京西古道开起了古色古香的京西书局。</p> <p class="ql-block">  承恩寺是京城最神秘的寺庙,位于模式口大街上的北京九中对面。该寺始建于明代正德八年(1513年)。建寺以来有三不之说:不开庙门、不受香火、不做道场。山门额上“敕赐承恩寺”五个大字,是明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手笔。</p> <p class="ql-block">  皇帝赐字或者赏银子的寺庙不少,但承恩寺最令人惊奇的是,寺庙院内四周有石砌碉楼四座,楼高三层,碉楼下有地道连通各处(所以有“承恩寺的地工”首屈一指一说)。每座碉楼方方正正,边长十余米。层之间原有隔板,墙上筑有石窗,是由整块的石材凿成篦状的,起着射箭的箭眼作用。</p> <p class="ql-block">  承恩寺实际上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的“训练基地”。正德皇帝曾专门为承恩寺下了一道诏书,大致内容就是告诫当地的驻军、百姓一切闲杂人等不得干涉承恩寺的大小事物。由此可见承恩寺的地位非常高。图为承恩寺碉楼。</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布店旧址。</p> <p class="ql-block">  模式口,原名“磨石口”,是地处京西隘口的重镇,古时煤炭、木石等物资由此入京。自元代开始,此地盛产磨刀石,故而得名磨石口。当时冬天时候山里风硬,所以北京俗话讲“拉骆驼三件宝,长刀、酒壶、大皮袄”。</p><p class="ql-block"> 图为民国时期模式口古道照片。</p> <p class="ql-block">  到了民国年间,一直从事磨刀石开采的生意逐步停止。1919年,北洋政府在模式口村南创办了龙烟铁矿公司——北京首钢的前身,建厂时征购了周边的1300亩田地,从那时候起,模式口村就开始“农转非”,很多村民到钢厂当了工人。同年八月,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石景山建立发电厂,到了1922年,磨石口成为北平市郊第一个通电的村庄,村里办起了小学,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p><p class="ql-block"> 通电,意味着进入现代生活。民国初年,曾任河北省议员的李雅轩认为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完全有条件办成模范村,便写了呈子报请宛平县县长汤小秋,建议把村名改为“模式口”,称此地“为诸村之模式”(就是“新农村模范”)。遂改名“磨石口”为“模式口”,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京西古道的老水井——当年模式口村唯一出甜水的老井,如今改造成了“涌泉水井”景观。旁边还开了一个水吧,不知用的是不是老水井里的好水。</p> <p class="ql-block">  模式口大街65号院“庆春斋”打造成了老舍主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庆春斋”取名源于老舍原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p> <p class="ql-block">  骆驼祥子就是从模式口大街走出来的。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里是这样写的:“在他(祥子——笔者注)的知识里,他晓得京西一带,象八里庄,黄村,北辛安,磨石口,五里屯,三家店,都有养骆驼的。难道绕来绕去,绕到磨石口来了吗?这是什么战略——假使这群只会跑路与抢劫的兵们也会有战略——他不晓得。可是他确知道,假如这真是磨石口的话,兵们必是绕不出山去,而想到山下来找个活路。”</p> <p class="ql-block">  老舍对这一带很熟,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想必他老人家徒步考察过。要不然他能写下这样的文字:“磨石口是个好地方,往东北可以回到西山;往南可以奔长辛店,或丰台;一直出口子往西也是条出路。”</p> <p class="ql-block">  磨石口过街楼旧景。</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过街楼已不存,遗址仅存这个石狮子是件真东西。</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模式口大街反复维修。各类商铺都开过来了,也不管以前它们在不在这条老街上。</p> <p class="ql-block">  做鞋的三家中华老字号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步赢斋(另两家是内联升、同升合),也开进了模式口大街。不知道老街上是不是真有这家鞋店?</span></p> <p class="ql-block">  更多现代风格的文化元素移植进来了,搞得大街上风格极不统一。</p> <p class="ql-block">  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主要是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宫灯挂在模式口大街的民房前,多少有些不伦不类。</p> <p class="ql-block">  大街西端路北有一处石景山区石刻文化园,是一个冷景点,进去冷溲溲,全是冷知识。我国现存最大的宦官墓——田义墓,其标志放在“石景山区石刻文化园”门口的地面上。它的位置太低调了,一不小心就被忽视。</p> <p class="ql-block">该文化园由田义墓园展区、宦官文化陈列室和田野石刻展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田义墓园的石工极为精美。图为门头沟发现的部分石刻。</p> <p class="ql-block">  从模式口大街上往北,坐落着古刹法海禅寺。该寺始建于1439年,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千年白皮古松气势雄伟,殿内保存相当完好的明朝壁画极具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因此,模式口大街上有三绝:承恩寺的地工、田义墓的石工、法海寺的画工。</p> <p class="ql-block">  要看壁画真迹,除支付门票外,还要花100元!图为壁画局部。</p> <p class="ql-block">  校友一行过法海寺,上防火道,直奔虎头山、翠微山(八大处顶)而去。</p> <p class="ql-block">  过南马场水库,完成香巴拉反向穿越(八大处—香山)。</p> <p class="ql-block">  师弟制做的视频记录了“五一”假期第一天的户外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