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杨旭的班史 ~~记二十三中学初中81届五班之回忆 之二

老修

第三回 忆往事难忘语文 师仲民受益匪浅 于老师初一初二带了我们两年,既教语文又当班主任。每次期末考试我们班的语文成绩都是年级第一,虽然当时有同学抱怨说我们的自习课都被于老师占来辅导了,可后来我当老师我知道,如果不是责任心和对自我有要求,谁愿意费心费力多说话主动无偿辅导啊。。。 聚会时我和老师说,记得那时的语文教研室主任,一个黑瘦的男老师,好像特别欣赏她。于老师惊讶地说,是啊,这你都知道,你那时那么小就看出来了么,他姓(完了,老师说完我就忘了),是很欣赏我,一些活动比赛都让我参加,刚开始别的老师还不服气,后来他们都承认他是伯乐。。。 有一次公开课,我们去高中楼三楼一个特别大的电教室上课,(那个教室只去过两次,另一次是生理卫生课,神秘地把班级男女生分开,分别进去看科教片。)教室后排坐了好几排的外校老师,地方不够,又从过道里往前推。。。那天讲的课文是《挺进报》,老师绝对没让我们提前预习和准备,更不要说演练了。上课时,于老师是先在黑板上写下挺进报三个字,她的板书挺拔工整,然后才转身面对大家开口说话。。。那天老师提问了很多人,有因为聪明举手速度快的比如小熊,有根据以往的强项特意叫的比如纪鹏和钱洁,还有按座位从前至后顺序叫的。每一个同学的发言都很好,小熊点标点的准确快速让坐在我旁边听课的老师啧啧称奇。那天老师没有叫到我,我心里暗想,是不是老师不放心叫我,怕我不会或答不好啊。。。之所以记得那个主任,还因为于老师曾经找了班级里的五个同学去了办公室,他特意给我们讲有关写作文的事。他最后说,他看过我们小学考初中的试卷,还记得我作文最后部分的字写得都要散了(后来写字也好,做事也好,接近末尾时,我常常会想起他这句话,于是分外留心用力,不让它散了)。。。 于老师每次讲课前都要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复习以前的内容,有时是提问、有时要求默写、有时集体小考,有时不同的人检查不同的内容,几组同时进行。有一次老师提问别的同学,让我们这组前三排的六个同学默写《黔之驴》的前几个自然段,然后提问其他同学别的问题,都结束后收上去,老师看了一下,便挨个把我们六个人叫起来,背诵刚才默写的内容。我背诵下来了,结结巴巴的。。。 第四回 崇恩师才华横溢 懵懂女受益终身 有天老师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面的几个自然段,她一句句地分析作品的写法,使用了哪些修辞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寄寓了怎样的感情。我听得入迷,一边心里叹服,一边跟随她的声音在书上做各种标注,觉得进入了一个新天地。第二天上课时老师提问,提问了好几个人,然后叫到我,我慢慢地一句句地几乎完整地重复了老师前一天的讲解内容,而且感觉到自己似乎摸到了分析理解的路径。回答完毕时教室里很安静,老师说,看看人家是怎么听课的。。。 还有一次是期末考试,老师挨着学号念语文成绩,那次张清97,夏重生97,我97.5,老师分析了我的扣分点,然后说,问题答得干净利落,清清楚楚。。。 后来学校选小记者,每班一个,于老师选了我。记得写过一篇,是张清帮助钱洁学习、共同进步什么的,于老师给确定的题材。。。被抄录在走廊的黑板上。。。 再后来每班又发给四张少儿图书馆的图书证,每个小组一张,想要的同学举手,每个组都有不少同学举手,我们那组给了我。。。 我知道自己一定不是于老师最好的学生,也不是她最得意的学生,可我应该是最得益于老师启蒙和教诲的学生之一。是在于老师的语文课堂上,我开始能够领略文字的神奇和文学的美,萌发了对文学的热爱,是于老师经常性的表扬和特殊的优待让我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并由此高中念了文科班,高考后一心一意地报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然后在高校教书,讲授大学语文,写作和现当代文学,直到现在。这些年来,过得平静简单安逸,除了上课,就是读书学习旅行锻炼网上流连,习惯于默默地细细地感受着思量着记忆着蜕变着。。。我喜欢自己的生命状态。每当因为读书而与那些睿智的有趣的通达的高尚的灵魂相遇,由衷地感谢生活的馈赠和并希望自己够好时,总会想起于老师,是老师的启蒙直接影响了我的选择和生活。。。 念书的时候是小孩儿,对老师心怀敬畏,拘谨疏远,现在却可以挽着老师的胳膊拉着老师的手,追忆旧事诉说感激,老师的神态、声音和从前一样,思维缜密清晰,说起话来抑扬顿挫,滴水不漏。。。是,一切都比梦真实,比梦更美。。。 第五回 忆往事亦幻亦真 立壮志如实写史 曾经很遗憾没有于老师的照片,这次聚会除了全班合影和同学抓拍,特意和老师一起认真地拍了一张照,弥补了从大学毕业后开始弥漫在心里的遗憾。。。 初三时,于老师不再担任我们的班主任。聚会时老师说,她那时是出去进修了,她很后悔没有把我们带到初中毕业,特别是听说班级有些散了时。。。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换了班主任,也没有想知道,甚至继续在二十三中读书的三年也没有特意去找过老师,虽然老师在关注着我们——她还记得当时王恩群、纪鹏和我一起考到了辽大。。。 高考后,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有个同学告诉我看到在其他学校读高中的秦晓曦了,她特意来看榜,还特意打听我考到了哪里。那天,站在大门口附近的消息栏旁,站在银杏树叶洒下的浓荫里,真希望秦晓曦并没有离开校园,希望她能笑着忽然出现,我想和她回忆在一起三年的那些事儿,和她说说分开这两年的事儿,或者什么都不说,还像以前那样跟着她沿着长长的铁轨走到她家,那儿的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浓浓的酒糟味儿,我想还像以前的暑假那样在她家翻看她正在读的《红楼梦》。可我终于没有等到她,并再也没有听过她的消息。现在想来,高中时期,甚至那天之后的一年之内,我都可以去找还没毕业的理科班的王琨,重新联系到她,可是我没有。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在某些时刻想起她和那些初中毕业后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的老师和同学,心里涌动着感激和惦念,可没有再去为过往做些什么。。。 大二寒假时,和几个理科班已经上大一的同学在夏重生家聚会。然后我们一起去了于老师家,老师记得我们每个人的特点,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同学。记不得老师那时还在不在二十三中,反正依旧没有特意留有任何联系方式。。。那时年轻,各种新鲜际遇和感受滚滚而来,应接不暇,只想一心向前。 到了丹东之后,我把保存下来的所有初中同学送给我的信件贺卡留言照片小礼物小纸条什么的都放在影集里,再在影集中夹上几张纸,记下一些小事和细节,有时候拿出来看看想想,却没有再主动联系过谁。。。 如今回首往事,并没有哪个节点让自己希望重新来过从而改变人生轨迹,但常常不能释怀的就是自己的懵懂和笨拙——本来很在意却不知怎样珍惜、本来心里有却不懂如何去表达。我并没有奢望拥有别样的人生,却多么希望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相遇,都能够留下清晰确定的印记,以真切、长久而温暖的存在,击溃被遗忘冻结在岁月上的坚冰。。。 第六回 稚嫩女朦胧纯真 叹青春与人迥异 很长时间里,《边城》都是最喜欢的小说。反复读反复读,课堂上也曾给学生仔细分析过,特别是翠翠。总是慨叹沈从文怎么能把一个少女的纯真含蓄恍惚的情怀写得那么细腻传神,好奇他是如何把那种懵懵懂懂的固执、朦朦胧胧的真切、认认真真的糊涂,那种连自己都不知道要怎样的飘忽,用笔尖死死摁住,精准描绘的。后来,又喜欢王朔的《动物凶猛》,巧合的是,它也是写少年成长过程的,特别是最初萌动的对异性的那种粗野而深挚、脆弱而强大的情感心理 。嗯,它们都没有重点写爱情,爱情故事在好的文学作品里从来都不是重要的事。但少年情怀不同,它纯粹执拗浓烈,它短暂锐利生硬,它从不像青春那样通俗随和,可以被人为地拉长稀释和扭曲,任由人们过度阐释。。。 爱看别人笔下的少年时代,可每当回忆起自己的,却总觉得纠结难言,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标准去评判,用怎样的表情去面对。许丹在第一次聚会后微信里说,“说多少都不能描述我内心中对三十多年前的那份美好的回忆。多么美好啊!为拥有那么多美好的瞬间,为拥有那么多伴随一生的人而时时激动万分。真想再回到从前。正因为有那么多朦胧,有那么多禁忌,有那么多稚嫩和纯真,方显得那么美好。” 我暗暗惊讶他的激情和热烈,没有马上回复。心想自己真是人到中年,心渐似铁,竟然没有感受到那么多他说的美好。。。这次聚会,老师和一些同学说我变样了,长个了,长头发的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后来转学来的龚恩亮说对我毫无印象,当然当然,他那时注意的都是成熟漂亮的女生,怎么会记得我。后来大家又重提前两次聚会的老话题,就是暗恋谁,问到我,还没等我说,钱洁就说,你们别问杨旭了,那时她保证没有。。。是是是,那时的我但凡有一点儿女性意识,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女生,懂得表现自我引人注目,然后温柔敏感纯真专注地去暗恋谁,都不会让不熟悉的男生肯定地判断没有暗恋,都该会毫不犹豫地认定初中生活无比丰富美好吧。。。 第二天我回答他说,是不是你那时更早熟聪慧,所以经历和感受都更丰富更鲜明,才觉得分外美好呢?反正连我都知道那时候班里有女生喜欢你。可我呢,回忆起来,就是懵懂恍惚青涩,就是让现在的自己既怜惜又脸红的傻,美好的感觉不算多。。。

老师

同学

美好

没有

聚会

语文

那时

特意

我们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