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大顺青甘环游记 第一站~~兰州二日游

金丝猴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8日-5月25日我们同学加同事一行六人开始了十八天的青甘大环游。为了献给未来的回忆编写了美篇。</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兰州中川机场等候进城大巴车前的照片,脸上都洋溢着对本次西北行的憧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兰州甘肃省会,古代称金城。5月9日气温32-12℃,温差20℃,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是个狭长条带状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中午进了兰州市里食宿安排好后,就沿着城市主干道南滨河路的黄河岸边儿边走边看光景。黄河水还是清的,岸边绿化和景观设计错落有致。休闲的人们在这里唱秦腔跳舞等娱乐活动,还有茶摊提供茶歇。下午两点多钟气温30℃,也想坐下喝点茶水,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对茶具的卫生条件不敢恭维,说出来大家也得反对学医的就这么谨慎,喝点瓶装水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提起水车我们自然想到江南水乡,兰州还有水车?这得一探究竟。我们沿黄河岸边走到水车公园。许多高大的木质水车停放在黄河边上向我们述说着它们当年的丰功伟绩。嘉靖年间兰州有个叫段续的进士,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水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成功,以倒挽河水灌溉附近六百亩菜畦果园,辐射带动了这一区域农耕经济的发展。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滴灌面积达10万亩。随着电力发展水车退出了约500年的历史舞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在黄河边上还看到了在图片上见到过的皮筏子,是昔日渡河交通工具。不用的时候翻过来放着,用的时候牛皮囊(13个囊)贴水面而人坐在木筏子上。当时看到这段黄河水流也挺急,游客乘坐筏子的速度也挺快有搏浪追风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了兰州必须吃一次兰州牛肉面。我们来到正阳街的小吃一条街选了一家牛肉面馆。兰州牛肉面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创始人是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兰州牛肉面是一道常见的面食,也是兰州的传统名食。它具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特征,且色香味美,誉满全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了个套餐,又加了两盘牛肉和两盘菜。兰州牛肉面我们在沈阳也都吃过,只有在兰州才能吃到原汁原味的面。菜上齐了服务员又送来一个脸盆大的瓷盆里面盛着七分满的牛肉面,慧运连忙又重新端起拍了个照片哈哈,我们每个人挑面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另外5月9日我们参观完博物馆就在附近的大胡子羊肉泡馍店吃了兰州特色小吃,要了羊肉串、羊杂汤、手抓羊肉、酿皮子、拉条子、浆水面、牛奶鸡蛋醪糟、酸奶……一大桌子,吃得过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兰州中山桥俗称黄河铁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清朝的时候,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 年改为“中山桥”。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这是中山桥的夜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9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甘肃省博物馆参观,该馆建于1956年。早就知道青铜器马踏飞燕是镇馆之宝,今天一睹尊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有些文物没有尽兴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二楼的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驼铃阵阵,羌笛悠悠,丝绸之路跨越无垠的戈壁,漫漫的沙漠,险阻的山脉,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罗马文明连接在一起,将古代中国推向国际舞台…如今这条千年古道将重新焕发出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汉铜奔马</p><p class="ql-block"> 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镇馆之宝。1971年郭沫若给东汉铜奔马提出的富有诗意脍炙人口的名字“马踏飞燕”。</p><p class="ql-block">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p><p class="ql-block">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p><p class="ql-block">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p><p class="ql-block">2019年CCTV《国家宝藏》节目入选国家特展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这是个空心的青铜器重7.15千克,说明材质的密度很高的。</p><p class="ql-block">从力学角度来看:这样的体积和重量的着力点只有马右后蹄不到一平方厘米,证明当时的工匠对力学的掌握一定是很精确了。</p><p class="ql-block">从雕塑水平看:许多雕塑学者来研究发现铜奔马造型手法很符合他们常用的十字交叉定位法。即马头和左后蹄连一直线,马尾和右前蹄连一直线,其交叉点正好垂直落在马的落蹄点上使其获得稳定性。这也反证两千多年前中国工匠就会利用十字交叉定位法了。</p><p class="ql-block">从造型上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铜奔马躯干壮实矫健俊美别具风姿,有着大月马、蒙古马、河西走马、汗血宝马的体美准集于一身。马昂首嘶鸣一小撮马鬃向上向后飘动;马腿修长轻捷,三蹄腾空飞驰向前,一蹄超越低飞的龙雀,小龙雀惊愕回首望,这几个造型用夸张手法将铜奔马的速度极致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更为有趣儿的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发现铜奔马的步势是同手同脚的对侧步(顺拐),这是河西走马的先天步势,而盛装舞步的马步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这种步势特点是跑起来平稳轻快,有了稳度才能为骑兵提供准度。</p> <p class="ql-block">和国宝来一个合影留念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铜奔马还有98个“兄弟”共同组成了1800年前威武雄壮的青铜车马仪仗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邮驿图画像砖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2年出土于嘉峪关市魏晋5号墓。它</span>描绘的是驿传通行的一个场景:奔马迅疾的身姿,显示出驿递任务的重大和紧迫;骑使所举传符,乃通过关门哨卡的凭证,飞驰中仍需手持擎示,是为了不至于因关卡验符而减速。头戴黑帽,身着短衫的驿使,举邮件的手和嘴持平,且面部没有画出嘴,这不是画匠粗心而是寓意守口如瓶,彰显驿传保密的职业操守,也是这画像砖的精髓,所以它是现在我们中国邮政的标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汉的木梳 <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梳齿那么细,齿间距那么密,考古学</span>家们一直未解惑的是当时的工匠是用什么工具做的呢?做美篇的今天我突然有“灵感”了,是不是当时的匠人先用水把木头泡涨了,做出比较粗大点的木梳,然后在当地干燥气候条件下木梳的水份逐渐蒸发了,木梳的体积缩小后木齿细了,齿间距也密了。我这个学说申请专利了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武威出土的汉代医药木牍,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医药方有30多个,所列药物近100味,并详细记载了病名、病症、药物、剂量、制药方法、服药时间、用药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涉及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学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甘肃礼</p><p class="ql-block">县大堡子遗址遭到盗掘</p><p class="ql-block">批珍贵文物被非法转卖流</p><p class="ql-block">失海外。2015年,国家文</p><p class="ql-block">物局将原藏于法国国立吉美</p><p class="ql-block">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全部56件</p><p class="ql-block">大堡子山流失金饰片划拨甘</p><p class="ql-block">肃省博物馆,这是中国流失</p><p class="ql-block">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的重</p><p class="ql-block">要成果。大堡子山遗址的发</p><p class="ql-block">现,对于探寻研究秦人、秦</p><p class="ql-block">族、秦国早期历史和文化具</p><p class="ql-block">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的鼎型铜行灯 1999年出土于平凉市庙庄战国秦墓。是贵族出行时的照明用灯。闭合时,形为一个三足圆鼎,<span style="font-size:18px;">灯油在颠簸的马车上不能外溢。</span>使用时顶盖翻起有支架支撑。此器构思精巧,工艺精湛。这是用视频形式让观众了解她的完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个文物为一尊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的细泥红陶瓶。最精美的地方就是人头瓶,呈现出一个5000年前端庄、典雅的美女形象,可以说这个文物完美地体现了我们先民高超的艺术和巧妙的构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来到位于南滨河路中段的黄河母亲雕塑前时,家国情怀油然在我心中升起,因为正巧今天是母亲节。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是中华儿女,在家庭中我们是母亲。 </p><p class="ql-block">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用料花岗岩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婴儿”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她是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西北游的攻略中红军西路军始末是我们想要了解的一段历史。左图:甘南路700号的这处旧址,就是当年秘密成立的红军联络处所在地,也就是对外所说的‘彭公馆’。</p><p class="ql-block">右图:现在的酒泉路314号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从1937年5月成立到1943年11月撤回延安的旧址,只有6年多的时间,但在营救红西路军、转运苏联援华物资、接待延安往返苏联人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甘肃抗日救亡、实现全民族抗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周恩来曾亲切地称它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兰州就马不停蹄的游了两天,对兰州的印象满好的,以后有机会再来吧。祖国的西北重镇爱你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