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常伦与观水 肖 军

锚山顶

山东省军区一等战斗英雄任常伦烈士,与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有着不解之缘。<br>任常伦参加过大小战斗120余次,令日寇闻风丧胆。牺牲后,他的家乡孙胡庄改名为“常伦庄”,英雄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常伦连”,一曲《战斗英雄任常伦》的颂歌广泛流传。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胶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英雄,也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br>任常伦负伤后,在埠西头村抢救了一天一夜。他牺牲后,胶东军区在埠西头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的遗体,安葬在埠西头村村南的短平岗上;他的铜像,是在胶东行署实业处驻牟平县(区)留格村隆茂铁工厂、后垂柳村分厂,开始铸造的。他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观水人民心中。 任常伦 <b>任常伦负伤之后</b><br>许多介绍任常伦烈士事迹的图书与历史资料,都说:任常伦在刺死第5个鬼子时,被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其实,任常伦头部中弹后,并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在胶东军区医院4分所抢救了一天一夜,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抢救无效牺牲的。<br>1944年11月14日,侵华日军3000余人,会同赵保原的1000余人,向栖、霞海阳、牟平边区扫荡。11月17日上午,胶东军区14团奉命在埠西头一带设伏歼灭敌人。为了诱敌深入,我军派出小分队,在郝格庄村西向敌人打了两枪。本想吸引敌人进入我埋伏圈,没想到狡猾的敌人调头向西逃窜,我军立即追击。在海阳长沙堡一带将600余敌人围住,经过数小时激战,日军伤亡惨重,丢下258具尸体夺路逃窜。在这次战斗中,3排副排长任常伦身先士卒,率领9班,坚守最前沿一个高地,先后击退了日军3次冲锋。当敌军第4次反扑时,任常伦率领战士同日军展开了白刃战,先后有5个鬼子死于他的刺刀下。傍晚,当日军对小高地最后一次反扑时,任常伦被日军子弹打中头部太阳穴,5班长朴过去,连声呼喊“副排长!”“副排长!”任常伦吃力地说:“别管我,守住阵地要紧。”便昏过去了。 胶东军区医院旧址(肖军摄于2021年8月) 任常伦负伤后,当晚被担架队用门板抬到了驻埠西头村胶东军区医院4分所。到医院时,任常伦还有气息,口里含着一粒高粱面粒,那是因为任常伦一天没吃饭,战争空隙吃过干粮袋内的高粱饼。一路上任常伦疼痛难忍,昏迷中,曾两次从门板上滚到地上。他身上多处受伤,满脸是血,人们从任常伦衣襟上发现了任常伦的名字。英雄被抬进4分所手术室抢救。手术室设在实验小学南院,手术台是用4张课桌对起来的,当时的4分所是胶东军区医疗条件、技术水平最好的医院。尽管医务人员经过一天一夜的全力抢救。11月18日,这位身经百战的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终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停止了呼吸,年仅23岁。埠西头村女村长刘美英,为任常伦整容,任常伦与敌人拼刺刀,身上伤痕累累。刘美英噙着眼泪,把许世友给的一套新军装,穿在任常伦身上。 任常伦抢救室(肖军摄于2021年8月)_ <b> 许司令员痛悼任常伦</b><br>无不悲痛万分。许司令员闻讯后,热泪盈眶。任常伦是他比较了解的一位排长,他作战勇敢,屡次立功,先后9次负伤,身上的伤一直没任常伦牺牲的消息传出后,胶东军区指战员和根据地的广大群众有痊愈,肩膀里还嵌着敌人的弹片。他刚刚参加完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并荣获了“一等战斗英雄”称号,回来后还未来得及给部队报告大会盛况就牺牲了,多么好的战士啊!<br>胶东军区在埠西头村西河滩上举行了任常伦追悼大会。主席台是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面向南,后面用苇箔围了起来,上面挂着幕,周围摆着花圈。各村村民送的幡子、帐子不计其数,河滩上人山人海,哭声一片。胶东军区主要领导都参加了追悼大会,许世友司令员主持,14团全体指战员全部参加,任常伦的母亲、妻子也被接来了。那天,许司令员滴水未沾。他热泪盈眶,怀着沉痛的心情致了悼词,号召军区干部战士向任常伦学习,学习他救亡图存、英勇杀敌的精神,再接再厉,打击敌人,尽快地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为死难烈士、死难同胞报仇。许司令员讲话完毕,军民无不为任常伦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为许司令员的号召所鼓舞。埠西头村女村长刘美英等各界代表也讲了话。胶东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参加了大会,并齐唱了追悼歌。会场肃穆悲壮,群情激愤。<br>任常伦的遗体,临时安葬在埠西头村村南的短平岗上。墓前竖立了高2米,宽60厘米,厚15厘米的木制墓碑,墓碑上方镶嵌着红色的五角星。搭建的松柏陵门上,缀满了白色的纸花。<br>追悼会后,14团将士整队向烈士墓行持枪礼,列队绕陵墓一周。担酒牵羊慰劳军队的群众,人山人海,围满了山坡。当全团将士向烈士行礼时,群众中一片唏嘘的哭啼声。<br>1946年,任常伦墓移至英灵山胶东抗日烈士陵园。 <b> 修建任常伦铜像</b><br> 1943年6月25日,胶东行署实业处在牟平县(区)留格村成立隆茂铁工厂,后垂柳村设分厂,制造生产工具和小型武器,支援前线。<br>1945 年初,开始修建胶东抗日烈士陵园时,胶东建塔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将任常伦烈士的遗体由埠西头村迁往英灵山立墓安葬,同时决定铸一 铜像立于英灵山之巅,以示永远纪念。 留格庄村l隆茂厂厂部(肖军摄于2009年10月) 胶东建塔委员会将铸造任常伦铜像的任务,交给了隆茂铁厂(现莱阳动力机械厂)。时任胶东军区政治部胶东画报社记者、 编辑范子厚参与了任常伦烈士铜像的设计工作。当时,该厂 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材料,要铸造几吨重的铜像困难相当大。隆茂工人在英 雄事迹的鼓舞下,响亮地提出了“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创英 雄业绩,铸英雄铜像”的口号。厂领导派出以共产党员李培松为主的收购组, 化装成“货郎”到敌占区冒着生命危险走乡串户搜集、收购铜制品。根据地军民听到要铸造任常伦铜像的消息后,奔走相告,争先捐铜。儿童团员把 鬼子“扫荡”时丢弃的铜弹壳和家里积攒的铜钱交上,新婚夫妇捐献出刚买 的铜脸盆,老年人捐献出自己爱不释手的烟袋锅,还有的拿出了家里的铜勺、 铜锁、箱柜上的铜把手……在根据地军民的热情支援下,最困难的原料问题 很快解决了。 后垂柳村任常伦铜像模型制作旧址(肖军摄2021年8月) 紧接着,厂长常文基带领工人投入到铸造铜像的战斗中,在 没有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按照设计方案,仿照着仅有的一张英雄画像,在后垂柳村初步完成了模型、 造砂型。他们用本来只能化铁的“猪嘴炉”化铜,由于容量不够,就把几炉 铜水积在一起浇铸。当时采取的是8人拉风匣鼓风,但风力仍然不足。受技术所限,几经努力,都失败了。 乳山县口子村祠堂 纩丝房旧址 后来,该厂迁至乳山县口子村,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铸造办法。他们先给任常伦画一个布像。任常伦的左腿受过伤,腿部有些弯曲,腿部姿势被画出来后,高度是六点五尺。大家总感觉不大像他本人,先后画了三次,才达到满意的效果。工人们研究确定了“化整为零”的铸造方案,即将头、胸、臂、腿、脚等 8 个部位分别浇铸,然后合成为一体。<br>铜像各个部件的模型是在口子村南河边的一棵大枣树下最后被雕刻好的,铜像的翻砂铸造现场设置在祠堂里。在铸造过程中,造型工人贺先才和徐成钵首先制造一个大浇包,用来盛放化好的铜液,然后用稻草灰覆盖,使其保持温度。这样,集中够浇铸一个部位的铜液,就赶快铸造一个部件。待 8 个部位全部铸完后,再用螺 丝连接,最后在缝隙中注入铜液。铜像的大部件都是空腔的,只有任常伦手握的那支钢枪是实心的,有七十五公斤重。在铸造过程中,胶东行署实业处范心然处长一直在现场督导。<br><div>铸造好了的铜像各个部分被搬运到村北大地主宫龄九废弃的纩丝房里。钳工王崇阳等人对照挂在墙上的英雄布画像,用仅有的一把锉刀和扁铲认真地修整,进行认真地打磨修整,以达到铜像与任常伦本人更加逼真、更加形象的目的。<br></div><div>大家怀着对英雄的崇敬和热爱,克服种种困难,一座高 2 米、 重 5000 斤的铜像终于铸造成功。隆茂厂工人为铸造铜像付出艰辛劳动。任常伦铜像,是隆茂厂工人用智慧和汗水铸成的,是胶东人民用一颗颗爱心铸成的。 <br>由于铜像沉重、庞大,工厂找了三辆马车运输这尊铜像,每辆马车都是由一匹马驾辕,两匹骡子拉边梢。在经过流水头村(今乳山市诸往镇)村北大上坡时,由于车上铜像部件相互碰撞不停地发出尖锐的响声,边梢的一匹骡子受惊跳起,不停地往前奔跑。狂奔的马车失去控制,被拉到了道边的沟夼里,这匹骡子因此被摔伤。铜像经过崖子村(乳山县)、埠西头村(牟平县)、桃村(栖霞县)后,送到英灵山。<br></div> 英灵山任常伦铜像(肖军摄于2009年10月0 7 月 7 日,战斗英雄任常伦的铜像被安放在陵园西岭陡峭的山<br>崖上。铜像高大,铸工精细,形象逼真。英雄手持钢枪,英姿勃勃,坚毅锐利的目光注视着前方。从此,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英雄像前,缅怀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