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出书处</p> <p class="ql-block"> 《周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说,河图洛书为古代圣人据以治国理政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修身立德</span>的重要法则。</p><p class="ql-block">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所蕴含的哲理神秘莫测,从古至今,影响深远。据史载和传说,河图出自今孟津区的黄河之内,洛书出自今洛宁县的洛河之内,素有“龙马负图”、“神龟负书”之说。其中的洛出书处,在洛宁县城西20公里处的长水镇西长水村东南。</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洛出书处为一院一屋,东为院落,西是老屋。东边院落大门上方嵌有“洛出书处”石匾,步入大门,只见一通古碑竖立院中。碑高1.76米,宽0.68米,厚0.27米,石质为砂岩,上圆下方, 碑额刻有圭首图案,下面的字迹已经漫漶不清,只能看到碑额上的几何图形和一个“洛”字,推测其为汉魏时期的古碑。古碑后面,为形制简单的洛神庙。</p><p class="ql-block"> 院落西侧老屋内,有一口水井,名曰“神泉”。北面墙上镶嵌一通古碑,高1.3米,宽0.5米,上书“洛出书处”四个大字,字迹清晰,碑刻完整。此碑为清雍正二年(1724)河南府尹张汉手书,永宁县令沈育所立。两通古碑,为洛书出在洛宁县提供了佐证。2008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在罗岭乡玄沪河谷,存有龟滩、龟窝、龟藏沟等,特别是龟窝南边石壁上,保存下来的明代摩崖诗石刻,又为洛书出自洛宁提供了有力旁证。</p><p class="ql-block"> 玄沪河摩崖诗石刻虽经风吹日晒,损毁严重,而诗文保存的较为完整。此诗标题是《游龟窝至此偶成》,内容为:“引蔓缘崖步涧泉,鸟声正尔异清妍。潜踪莫遣惊飞去,留于游人当管弦。”落款署名“广东道进士西蜀刘武臣书”。刘武臣是明朝弘治年间的进士,在广东做官时,远行千余里,抵达洛宁龟窝“到此一游”,吟诗刻石,为我们留下了洛出书处的历史印记。(玄沪河摩崖诗石刻已列入《洛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古碑(一)</p> <p class="ql-block">古碑(二)</p> <p class="ql-block"> 河图、洛书,分别同古代传说中的神兽——龙马、神龟有关。对此,历史典籍多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竹书纪年》记载: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又载:帝禹夏后氏,“……当尧之时,舜举之,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依据王国维先生撰《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21年)</p><p class="ql-block"> 《礼纬•含文嘉》载:“伏羲德洽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p><p class="ql-block"> 《汉书•五行志》也载:“刘歆以为虑戏氏(即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p><p class="ql-block"> 《路史•黄帝纪》又载:“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献对河图洛书的记载,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河出图,伏羲据以推演八卦。洛出书,大禹由此推叙九畴。</p><p class="ql-block"> 禹,是夏王朝的开国之王。《史记•夏本纪》讲明:“夏禹,名曰文命。……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禹,姓姒,名文命,为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帝王贵胄,“根红苗正”。有关禹的事迹,历史文献的记载主要包括治水、禅让继位和军事征伐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而这当中,大禹治水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 《尚书•尧典》、《史记•夏本纪》等史籍记载,帝尧统治时期发生了一次大的洪水,时间长,灾难重。大禹的父亲鲧采用堵水的办法,治理九年,以失败告终,在羽山被杀。后来,大禹受命治水十三年,劈山导河,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改变父亲鲧单纯堵水的办法,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治理好江河,平息了洪水。大禹从而赢得众多氏族部落的拥戴,成为领袖,建立夏朝。</p> <p class="ql-block">洛神庙</p> <p class="ql-block">“神泉”</p> <p class="ql-block"> 大禹治水的足迹,遍及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被文献称作“禹迹”或“禹域”。洛阳的一些地名和古迹,例如龙门、禹宿谷堆、禹王庙等等,让人们仿佛仍能看到大约四千年前大禹治水辛劳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中共洛宁县委宣传部、洛宁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写的《洛宁民间故事》(豫内资洛审字【2013】002号 2013年)收录有《洛书赐大禹》和《大禹叙畴划九州》两则故事。文中讲道,传说大禹治水来到洛河,住在龙头山上(在长水镇西长水村西),筹划治水之策。一天,大禹乘木筏正在测量山势水情,看到一只神龟游到龙头山脚下,见龟背上有黑点白圈组成的图式,仔细研究后,得以启发,写出《九畴》大法。龙头山北侧现有“叙畴坪”,为大禹撰《九畴》之地。西长水村西古有“老龟坑”,是当年神龟出现的地方。以上为民间故事,朋友们听下即可。</p><p class="ql-block"> 大禹得洛书,制大法,史籍有着明确记载。《尚书•洪范》记载:“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周秉钧注解说:“洪范,大法也。谓治国之大法。相传禹得《洛书》,历代宝之,降至于殷,传于箕子……孔诒让曰《尚书•洪范》,原本《雒书》。”孔安国传讲:“天与禹出洛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畴。”《册府元龟•帝王部》也说“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者也”。</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把目光移到洛出书处,登上龙头山,放眼望洛水,穿越时空,回首过去。</p><p class="ql-block"> 唐朝玄宗年间两位进士,叔孙玄和张钦敬考察洛出书处后,分别写出《观洛出书》与《洛出书》的诗篇,留下“清洛含温溜,玄龟荐宝书。波开绿字出,瑞应紫宸居。”、“浮空九洛水,瑞圣千年质。奇象八卦分,图书九畴出。”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南宋经学家王柏有《洛书赞》曰:“洛有龟兮负文,锡神禹兮彞伦,夏商之季兮汨陻。”</p><p class="ql-block"> 元代散曲家杜仁杰来到洛出书处,写下《题长水西洛书赐禹之地罗正之石刻》一诗,说出“洛书先时堕禹腹,谓时天赐何其漓。”</p><p class="ql-block"> 明朝四川巡抚、永宁(今洛宁县)人张论多次登临龙头山,留下《坛屋山赋》(坛屋山即为今龙头山)、《龙头晚眺感怀》等诗文。</p><p class="ql-block"> 如今,西长水村中两通古碑,龙头山上的禹王庙,无声述说着神龟负书、禹叙九畴的传奇。正如张论在其《坛屋山赋》所写的那样,“既发龙图于洪河之汭兮,赴复感龟书于沪洛之泓,载甲丹而文青兮,数起一而终九。”</p><p class="ql-block"> 洛出书处,的确“是为玄沪流坤之灵源,兼为坛屋叙畴之龙阜”,有来头,更有讲头。</p> <p class="ql-block">“河洛人文”图标(聂剑帆设计)</p> <p class="ql-block"> 除标注外(设计及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照片与文字,均为本人拍摄和撰写。如有不妥?敬请指正。欢迎传播,感谢有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春斌(觉浅)</p><p class="ql-block"> 2022.5.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