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龙潭:弯拐路上的风景!

乾 宇陈 俊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和前行的路上,弯弯、拐拐是昭通本地的方言,俗称土话。从昭通到彝良就要经过好多弯拐,尤其是在彝良辖区的龙潭(海拔近2100米至1300余米之间)大山上。</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40年代初,我的外公为逃避抓壮丁带着外婆和我的母亲,用竹筐挑着全部家当步行三天才到了昭通,而且在龙潭村住了一个晚上;到了70年代末,我第一次随外公、外婆一大早坐客车到彝良探亲,中途就在龙潭的饭店吃了午饭;到了2006年我到彝良办事也经过了龙潭,但未停留龙潭。昭通到彝良,那时路都是县级公路,但是是土路,而且弯拐之多,让人无法想象什么时候才能到站。</p><p class="ql-block"> 临近初夏,我驱车再次从昭通到龙潭,尽管途中接受了各辖区交界“疫情”站的检测,但在铺满柏油的山路上,仅40多分钟就到了龙潭。一路上,且停且行,满大山的翠绿、草绿和映山红,在龙潭大山上充满眼帘,让人对龙潭刮目相看。从山顶至龙潭,海拔高差达千米,弯拐还是如初,达30个,只不过在路边、路上标识了许许多多交通标志。路边、山凹里的土坯房、茅草房早已消失,红砖水泥房在大山上,星星点缀,让人赏心悦目,好想探个就近。</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末,“内昆(内江、昆明)铁路”通车后,就在彝良龙潭的大山上,火车迂回在大山的隧道里上升(称:展线),创造了我国目前最长的一座展线隧道,彝良(龙潭)展线也被称为“内昆第一景”。就在大山里的大、小苗寨,现在统称“云中苗寨”,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好政策下,苗族村民欢天喜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每逢假日、节日,慕名观光的游人,到苗寨、到龙潭成了家常,还不去不行。</p><p class="ql-block"> 回忆、念旧、记情或许是近花甲之人的本分,或许是半世人生的感悟。我就现在看到或经历过的,就用这图文记录下弯拐路上的风景,让人生的后半场在前行的路上,不虚此行。 (图文:陈 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