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时候

走四方

<h3>  当兵的时候,我的军旅岁月是在岢岚基地度过,即当今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前些日子和几位战友聊天,又深情地叙起部队时的一些尘封往事。说尘封,非也,因为大家从未缄口,只是时长而已,军营里的一草一木,战友们的生活点滴还是记得清晰如故。保家卫国是大家的共同兵德,说人生没有高谈阔论,特别是80年代以前入伍的兵,“听党的话,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大家的铮铮誓言。<br> 当兵的时候,激情似火。兵之初,连首长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连史和那精彩粉呈的好人故事,后来明白,那是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大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赓续光荣传统。平日里,老兵称新兵为“小王、小李”等,和谒可亲,开玩笑时,直呼“新兵蛋子”,爽若兄弟。那时,战友们风华正茂,豪情万丈,有的则激情“爆燃”。记得有次连点名,一位战友答“到”时,声如洪钟,惊得众人唏嘘不已。另位战友因单杠功夫不及别人,夜间悄悄补功,却从单杠上掉下来摔了个嘴啃泥。还有一次紧急集合跑步行进时,由于夜幕漆黑,“领头羊”误判前面是道沟坎,遂一跃而过,后面的一串人紧跟不舍,像跨栏运动员一样接连跳跃,事后回过神来,个个笑的前仰后合。日常集合,闻令速动,有序成伍。拉歌时,扯大嗓门,声势憾天,假日里也“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球场上的拼搏精神总能赢得阵阵掌声。清晨早点起床,为的是能抢到清扫工具。忘我工作,做好事不留名是普遍现象,特别是一些舍己救人的事,回到单位也不作声。</h3> <h3> 当兵的时候,用汗水书写人生。基地初创时期,岁月沧桑,战友们秉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用汗水绘出绚丽人生。听老兵们讲,尽管那时基地的条件十分艰苦,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却十分昂扬。建造营房的砖是兵、民垒窑烧出来的,门窗是他们将一根根圆木加工而成的,火箭发射场是他们操作一台台机械铲出来的,场区的道路是他们用一锹锹石子铺出来的,电缆沟、管道沟是他们一镐镐挖出来的,科研装备的安装调试是他们一丝不苟,集智攻关完成的,山头上、荒野里点号官兵的意志是严寒风沙砺出来的。难忘某次给火箭加注液体燃料时发生泄露,官兵们奋不顾身,英勇排险,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任务中,有位科技干部接到“父病危速回”的电报后,颤抖的手毅然将其藏于衣兜,个中滋味,不言而喻。月后回乡,见到的是长满青草的坟莹,他长跪泪倾,烧上几沓冥钱让一生辛劳的父亲享受一下物质生活,栽一些松柏,愿老人在天堂幸福安康。炊事人员积极改善伙食,周订食谱,粗粮细作,还把玉米面做成“钢丝面”,佐以臊子。惋惜的是,一些壮志未酬的战友,却永远地长眠于那片黄土。</h3> <h3>  当兵的时候,有得也有失。在饱偿酸甜苦辣的淬炼中,无论收获多少,都在进步。手捧沉甸甸的军功章,志存高远者,淡然一笑,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愿以偿者,荣耀、自豪,自感未负韶华。更多的同志则是矢志耕耘,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工作,笃信爱岗敬业、科技创新,力求把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平凡,将非凡的工作完成的更出色,视奋斗为最美姿态。火箭腾飞的时刻是他们最自豪和幸福的时候,因为那上面凝结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也有他们的青春故事。失去的是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和亲人团聚及花前月下的情感生活。</h3> <h3> 当兵的时候,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能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冶炼,无休止的“一二一”培养了“步调一致”的团队精神,“豆腐块”被子砺就了持之以恒的韧劲,“直线加方块”的队列生活锤炼了当兵人的“直肠子”性格,嘹亮的军号,吹出了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勇往直前的作风。忧的是退伍、转业后能否尽快地适应地方的工作和生活。</h3> <h3>  当兵的时候,连队就是家。连首长犹如家长,对兵爱之深,责之切,“唠叨”是生活中的常态。身居“兵头将尾”的班长,官职不大,责任不轻,工作中率先垂范,生活中问寒问暖,就像老大哥。战友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病时,热腾腾的饭菜端至床头,被子拆了帮助缝,遇有困难见真情,有了矛盾坦诚谈,纯真永恒的友谊完全建立在非物质利益基础之上。</h3> <h3>  当兵的时候,有时也想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而泛起思乡波澜亦是自然。望远方,眷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年迈父母;赏明月,忧虑含辛茹苦、照料一家老小的妻子,牵挂活泼可爱的儿子,鸿雁传书是自己的唯一寄托。最担心的是家发急电,因为大多是悲讯、噩讯,但忠孝不能两全,舍小家为国家永远是革命军人的情怀。<br> 以前的小王、小李,当今已青丝染霜,忆往昔乃情结而已,愿各位战友及朋友生活快乐!</h3> <h3><br><br> 撰文:走四方(王保安)<br> 图片:选自网络<br> <br> 2022年5月于银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