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楹联故事之五: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一醉陶然

<p class="ql-block">三苏祠前厅有一联是现代诗人、作家流沙河撰写的:“文暎三光诗承二雅,迹寻万里誉播千秋。”此联格律和美,对仗工整。</p><p class="ql-block">三光:即日、月、星。班固:“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p><p class="ql-block">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p> <p class="ql-block">元丰年以后,苏轼的诗词文章不但在中原流传,也深远影响塞外。当年辽国萧太后与大宋真宗皇帝“澶渊会盟”,两国几十年无战事。萧太后主张学习中原,推广汉文,开考科举,重用南臣。因此汉人韩德让曾官居南院大王,位居丞相,与契丹贵族一样封王。政治制度的基本汉化,使有些辽国人的文化水平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层次,不时想和中原人比划比划诗词文章。</p><p class="ql-block">元祐四年苏辙受命出使契丹,此时苏东坡的诗词歌赋已经在辽国广为传颂,很多人都会背诵《赤壁赋》、“大江东去浪淘尽”,视苏轼为文坛圣人。苏辙到了辽都上京,辽国大臣纷纷向苏辙打听苏轼的情况,并致意问候。苏辙十分感慨,作诗一首,并千里迢迢寄给了哥哥苏轼。</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保存在三苏纪念馆:“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p><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谁把我们家诗集带到了幽州,使胡人都知道了苏东坡,他们个个都向我问候大哥,以后千万不要拿文章在蛮貊(貊mò指北方民族)的地方显示,以免被人笑话。</p> <p class="ql-block">苏辙回朝后,契丹人回访,带来一联,上联曰:“三光日月星”求对下联。此联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难对。“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下联也要以数字开头,无论怎么对,不是多就是少。满朝官员应对不上,辽使要求苏轼出对。谁知,苏轼随口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诗经》分风、雅、颂。其中“雅”分“大雅”,“小雅”,合起来共是“四诗”。对句即工整又合理。辽使连声称赞,对苏轼佩服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