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注:本篇出现在《嘉禾里 . 鹭人甲》一书的P060】</p> 据《厦门市志(民国)》记载:“本市境内主要山脉,为洪济山,在城东北25华里,嘉禾山脉发源于此。上有云顶岩,高335公尺,为全岛诸山之冠。群山耸伏,叠嶂拱护。迤逦西南而来,有碧岩山、帽山,崭然屹峙,高约250公尺,冈陵重叠,起伏十余里。蜿蜒而下,过东坪山与西山,西行至虎头山,山形如虎蹲踞,因而得名。下则南普陀寺,寺东南经东边社,滨海有胡里山,上筑炮台。”<div> 洪济观日,乃是老厦门人传说中的本地八大胜景之一。</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集合/出发地点:嘉盛豪园4号门旁的中国银行门口,线路为:大榕树(旧时洪山柄地标)→ 东堂宫(旧时洪山柄宫庙)→ 岛内已知“女性”古墓石望柱(远眺)→ 东山水库环廊→ 尾岭古道(明、清、民国时期古道)→ 狗吠石/狗吠桥(疑似宋代古桥,有传说)→ 人脸石(东坪山诸石之最)→“岩野”傅式宗祠 → 皇帝井(东排山社之顶社)→ 梅海岭→ 上李水库→ 曾山靶场→ 曾山之巅→ 上李社。</p> <p class="ql-block"> 今天,博学多才的胡捷帅哥全程导游主讲,认真、细致、周到、精彩,恶补了大家关于洪济山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东山”“东排山”“东坪山”“洪济山”,这下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 这棵榕树,真正的“地标”——厦门岛,史上南来北往的枢纽点、落脚点,官道、民道、古道、现道,全都围绕着它来回转。沧海桑田下,它似乎演变成了厦门单体最大的“盆景”,仍然为岛民们、居民们遮风挡雨的庇护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洪山柄社洪氏族人,祭拜洪朝选先生等先贤圣明的地方。</p> 今天来了一位姿势标准的小旗手,为此行增添了不少风景。 <p class="ql-block"> 古墓望柱,在山海步道南北线下。</p><p class="ql-block"> 胡捷说,那对望柱上刻有“纶音”二字,意为“指帝王的诏书旨意”。正文风光庄重,左右刻字分别为“播徽音于彤管,壶范宜光”与“膺异数于紫泥,母仪益懋”。</p><p class="ql-block"> 看不懂?中学语文课是体育老师教的?我承认,真没看懂,但我的中学语文课,确实是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教的。</p> <p class="ql-block"> 这么拍这么炫,莫不是在为厦门的旅游风光“带盐”?反正有群友说,参加本群活动,比参加文旅局组织的活动,“有趣又有获”得多。</p><p class="ql-block"> 真的假的?暗喜一下下,别太当真。路,还长着呢!</p> <p class="ql-block"> 东山水库,郑成功将军的夫人、郑经的夫人等人埋葬的地方,1958年建成水库,墓碑被移至厦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库底的石头上鲜明的“柯界”二字,似乎在告诉后人,先人们对阴宅地界,曾经有过的世俗宣示方式。</p> <p class="ql-block"> 尾岭古道,这是明、清、民三个时期,东山社人与山下城民,人流、物流等各种流动往来的唯一通道,今天已经完全隐身于荒草杂丛中的无人小道。</p><p class="ql-block"> 群友们一边探险找路,一边感慨沧海桑田。日本人修建的盘山公路,改变了东山社叶姓族人对话山外世界的路径,却也一并雪藏了太多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长亭外,古道边,夕阳山外山......”傍晚走古道,应该会更有弘一法师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烟火人世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 “此数石公禁不许采打”? 古道的山底终点(起点) <p class="ql-block"> 走寻老厦门,今天走成了,“探险老厦门”?这个地方,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厦门人,没有涉足过。</p><p class="ql-block"> 感谢胡捷帅哥的精心准备耐心导游,翻山越岭几万步,谈古论今数百年,洪济鹭岛!</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走寻,我们不仅仅是走着寻出了一条认识洪济山的新线路,更是走出了本群历年来的海拔新高度!</p> <p class="ql-block"> 据说是南宋末帝逃难时走过的桥,像不像?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当地人是信了,</p> <p class="ql-block"> 人脸石(忧愁石?),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悄无声息地躲在小路边的山坡一隅,千年凝视,人世间种种的烟火兴衰朝代变更。</p> 东坪山(东排山)社傅姓居民祭拜祖先的地方。 <p class="ql-block"> 水浮莲百花争艳的盛况,提醒我们,今天是春季的最末日,明天立夏了。</p> <p class="ql-block"> 一块被随意搁置的石碑,引来了胡捷帅哥考古的极大乐趣,海防同知、兴泉永道,行政管辖权的安排,即使海不枯、石未烂、字还在,跨越时空数百年的后人,还是真心看不懂。</p> 这个野饮玩活,是不是也太专业了?跃龙兄收获了一堆迷妹。 <p class="ql-block"> 别小看这座毫不起眼的路边小屋,它用心窝藏的,居然是一口“皇帝井”,与南逃宋帝有关的井?</p><p class="ql-block"> 好吧,请展开思维的翅膀,畅想飞翔在宋末元初,那个兵荒马乱的鹭岛岁月,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听,有人在编故事,精彩有趣、神乎其神的“盅饰”......</p> <p class="ql-block">以下视频系群友林伟华精心制作</p> <p class="ql-block">老厦门研习社,以“老厦门”题材下的“老房子“”老物件“”老手艺“”老声音“”老口味”为主要的关注、学习和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化、条理性的分门别类、分层逐次的信息收集和实地勘探,致力于抢救、挖掘、梳理与其相关的散见于社会各界的各种人文、历史之资料、信息,并试图通过出书、宣讲、音频视频传播等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记录、传播手段和方式方法,传承和宣传厦门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为把厦门建设成为国际级的文明城市而添砖加瓦。</p> 【作者:陈福阵,福建师大法学学士、厦门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现在锦天城律所执业,拥有累计超过2万小时的法律服务经验。联系方式:电话(微信同号)133060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