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 2022

wwdxy

<p class="ql-block">过几天就是母亲节。愿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游子吟》 唐代孟郊</p><p class="ql-block">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p><p class="ql-block">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p><p class="ql-block">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诗歌大意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完美诠释了儿女的孝心之微小、母亲之爱的伟大。宋代的苏东坡读到此诗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这诗句不是写出来的,不是吟出来的,而是从内心从肺腑涌出来、喷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p><p class="ql-block">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p><p class="ql-block">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p><p class="ql-block">黄景仁,清代诗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景仁外出为官府办事,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告辞妻女和拜别老母,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分别时的悲伤心情。在诗中,黄景仁掀开门帘向母亲告别,他看到母亲那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内心悲苦却欲哭无泪。屋外风雪肆虐,这样的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远离母亲而去。他一步三回头,母亲依靠着风雪摇曳的柴门,目光紧紧盯着儿子远去的方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当这种离愁别绪和母子亲情杂糅在一起,更加蚀骨锥心。在日常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每年春节、国庆节后,当我们离开母亲,返回工作的地方时,你可有注意到,母亲那一直跟随着你走出老远老远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铨</p><p class="ql-block">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p><p class="ql-block">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p><p class="ql-block">蒋士铨和黄景仁身上有颇多共同点。两人同为乾隆年间人,只是蒋士铨年长一些;两人都有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蒋士铨出生时,家境清寒,但他的父母知书识礼,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位秀才,长期在外做幕僚,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他的母亲身上。在他4岁时,他的母亲便用折断的竹篾作为点画摆成文字,用这样的方式教他识字。等到蒋士铨稍稍长大一些,他的母亲就教他学习《四书》《礼记》《周易》《毛诗》等,并且要求他能够背诵,不管严寒酷暑,都从未间断过。甚至有记载说即便蒋士铨在病中,他的母亲仍然将写好的唐诗贴在四周墙壁上,然后抱着他来回走动,教他吟诵诗歌。严师出高徒,蒋士铨在十五岁时开始学写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蒋士铨高中进士。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此首诗就是描写蒋氏与其母团圆时惊喜中又含伤感的真实场景。</p><p class="ql-block">《岁暮到家》与孟诗《游子吟》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她为我缝制棉衣的针脚密密麻麻的,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p> <p class="ql-block">《思母》 元代与恭</p><p class="ql-block">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p><p class="ql-block">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p><p class="ql-block">《思母》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思母诗。霜打芦花,往日那一片片白茫茫的秋日生机欲舍难舍,令我想起了母亲的白发,想起了母亲的故去,不由潸潸泪下。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五月归家省亲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僧人典当了法衣,买了些粗米拿回家侍奉娘亲,而白头的娘亲就是在柴门边盼望着儿子的的归来……诗如一帧发黄的老照片,一首低回沉婉的曲子,响着余韵,久萦心间。</p><p class="ql-block">据说,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p><p class="ql-block">注:与恭字行己,号懒禅,上虞人。馀姚九功寺僧。</p> <p class="ql-block">《元日哭先大人》 清代周淑媛</p><p class="ql-block">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p><p class="ql-block">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p><p class="ql-block">人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还有的是时间。因为来日方长,所以任何事都不必急于一时。或许你的时间还很多,但父母的来日,却并不方长。有些感情,不能等。有些爱,要及时。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有一种大爱,叫父母。人生走着走着,不妨转过头来,给父母一个紧紧的拥抱,大声地说一句:“我爱你”。</p> <p class="ql-block">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不管多忙,也要给妈妈打个电话。让她的世界,除了你,还有你的爱。愿她,永远被温柔相待。愿她,永远美好如初。</p> <p class="ql-block">文字:互联网摘编;</p><p class="ql-block">图片:壬寅三月手机随拍。</p>